高地应力条件下近断层开采底板突水危险性研究

来源 :第十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mething1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兖州煤田各矿区目前已相继开始下组煤开采工作,深部下组煤开采受高地应力、高奥灰水压力影响,开采难度远大于浅部煤层.本文以兴隆庄煤矿开采下组煤中的16上煤和17煤两层煤为例,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模拟了高地应力条件下近断层煤层反复采动过程,获得了采煤工作面距断层不同距离时的采场围岩竖向位移、竖向应力和塑性区分布图;对比分析了初次采动和第二次采动时围岩竖向位移、竖向应力和塑性区分布规律;利用塑性区分布范围是否与含水断层接触判断煤层底板是否突水,并得到了工作面发生底板突水时的临界突水距离,与规范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基本一致.研究成果对指导煤矿防治水害工作和确定防隔水煤岩柱留设宽度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考虑时滞切换系统在任意切换序列作用下的指数稳定性问题。首先,通过构造二次型与逐段二次型Lyapunov-Krasovskii泛函从而得到了系统的稳定性判据。然后,利用变量代换与积分不等式证明了指数衰减率完全取决于系统的结构特征。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为描述机器人队列的运动过程,从相对位姿的角度定义了多移动机器人的队形模型。基于leader-following方式引入切换控制思想,跟随机器人选择领路机器人中轴线上的前后两点作为参照点,对应设计子控制器使系统指数稳定,根据领路机器人线速度的正负情况切换子控制器,保证队列收敛到目标队形,使机器人队列运动的更平稳。实验结果表明,机器人队列表现出良好的整体一致性。
针对三轴实验控制系统的要求,本文提出了基于网际组件WebAccess和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PCC的真三轴仪远程实验监控系统。在分析三轴仪基本功能和组成的基础上,对三轴仪的液压伺服系统和测量系统进行具体设计,并且完成了上位机监控画面。系统通过WebAccess与PCC模块间的通信,实现三轴仪温度和压力的智能化控制和远程监控。实验表明,采用PCC和WebAccess软件用于监控三轴仪的实验过程是可行的。
将小生境技术、单纯形算法与自适应遗传算法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启发式搜索策略针对特定的滤波问题实现数学形态滤波器的参数训练优化。实验表明该混合策略能快速有效的搜索到最优的滤波器参数。本文使用训练后的数学形态滤波器对图像噪声进行去除,获得很好的处理效果。
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并应用于磨削加工过程的参数择优问题。该算法结合反向学习方法学习速度快、寻优能力强的特点,在粒子群进化过程中进行反向变异操作,并且采用自适应策略连续修正粒子群的变异阈值,在提高全局搜索能力的同时,保持其快速收敛性。所提算法结构简单,具有与基奉粒子群优化算法相同的调节参数,实际应用方便。通过数值实例计算,验证了反向变异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有效性及其在磨削加工参数优化问题上
1920年海原8.5级大地震在位于Ⅸ、Ⅹ度区的西吉县境内诱发了大量的群发性黄土地震滑坡,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生态破坏.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运用Google Earth影像解译手段对研究区内的314处滑坡进行总结研究.总结了研究区地震滑坡的分布特征,并对滑坡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宁南山区的工程选址、建设开挖及防灾减灾工作提出几点参考建议.
灰岩地区危岩体具有类砌体结构特征,其在崩塌过程中常呈现解体破坏现象,为了探讨类砌体型危岩的解体特性,遴选危岩体的黏结方式、高宽比和倾角的不同组合,做了81种工况的模型试验,得到不同组合对危岩解体时最先开裂的位置特征.结果表明:高宽比越大(瘦高型危岩)的试验模型,其开裂位置越靠近下端部(危岩根部);主控结构面倾角越大,其初始开裂位置越靠近危岩体上部;在实验条件下黏结方式对初始开裂位置的影响很小;并对
碎屑流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往往对流通路径上的各种设施造成严重灾难,同时碎屑流还给泥石流提供物质来源,从而形成不良堆积坝堵塞河道或形成堰塞湖.本文建立了碎屑流动力过程的力学模型及其高分辨率数值算法,预测和评估碎屑流的铺展和堆积过程.应用该数值模型,首先计算了一维经典溃坝问题,计算结果和理论解符合较好.其次,初步分析了碎屑流和障碍物相互作用后的分流和堆积规律,并讨论了碎屑流灾害防治的可能方案.
基于描述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毛细传导行为的Richards方程,Iverson(2000)推导了斜坡中任意深度处的孔隙水压力对降雨入渗的响应方程,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导了降雨型浅层滑坡稳定性计算表达式.该表达式考虑了坡体非饱和区饱和度和坡体重度在降雨入渗过程中的变化.算例结果表明:降雨入渗过程中浅层滑坡稳定性系数逐渐降低,且在降雨停止后的较短时间内达到最小值,之后逐渐增大,但增大速率比降低速率要低.
明确危岩变形失稳模式是预防和治理研究的前提,但如今的传统预测方法存在成本高昂、实用性不强等缺点,尤其是在强烈地震诱发下.本文采用基于Levenberg-Marquardt法的神经网络结构,并借助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手段,综合考虑了陡崖层状危岩的节理倾角、危岩边长、危岩高宽比、危岩堆积层数等影响变形失稳模式因素,以危岩变形失稳模式为研究对象,影响因素为切入点,建立了陡崖层状危岩变形失稳模式预测的神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