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岭上白垩统红层地层空间分布及其对青藏高原东北缘隆升的地质约束

来源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yapp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现今青藏高原东北缘重要地质构造单元的西秦岭广泛但不连续分布着一套上白垩统红层地层。这套红层沉积反映了西秦岭晚白垩世处于什么样的构造地貌状态?其顶、底面的高程分布记录了青藏高原东北缘西秦岭什么样的隆升过程?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基础地质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对正确认识西秦岭白垩纪红层沉积盆地的构造属性和构造地貌状态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作为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欧亚板块碰撞汇聚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远程构造地貌响应的起点,其角度不整合面和侵蚀顶面高程的空间变化可以为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隆升的幅度和空间变化规律提供地质约束。本文通过对西秦岭上白垩统红层地层基本沉积特征研究和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分析方法对其空间高程分布的定量化研究,讨论了西秦岭晚白垩时期可能的构造地貌状态以及西秦岭新生代以来地壳隆升的空间变化规律。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摘 要:本文针对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常常忽略的对学生进行课堂实时性评价的问题,进行课堂实践研究。本研究使用北京师范大学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共同开发研制的“优诊学”诊学系统(Udig),对两百名高中生的英语写作微技能进行阶段性测评。针对学生测评弱项,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形成性评价课堂实践,实施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为学生设计个性化且有效的课堂写作任务,帮助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制定评价标准,激励学生
叶酸作为一碳单位转移的重要辅助因子,对植物的生长非常重要。当叶酸合成受到阻碍时可以导致严重的发育异常,包括胚胎死亡、幼苗死亡、晚花和植株败育等各种现象。拟南芥叶酰聚
千秋立传表精忠①,分难兴邦立志崇②。探索救亡攻马列,结盟抗日聚英雄③。闽南国炼洪炉钢④,八桂长存砥柱功⑤。浴血西江唯取义,丹心片片化长虹。缅怀钱兴革命一生@邹冰①1984年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