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掺杂的银量子点接触结构中1.3G0电导的微观起源

来源 :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shi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量子点接触结构自1998年第一次被报道后,就成为了表面科学、新型电子器件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实验和理论结果都已证实,诸如碱金属或者金、银等贵金属的点接触结构,在低偏压下的电导为1.0 G0(20G 2e h为单位量子电导).但是,若在这些量子点接触结构中引入其它原子或分子杂质,其电导性质则会出现很大变化.例如,Aradhya等人在室温大气环境下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了银量子点接触结构的电导[1],发现除1.0 G0外在~0.4 G0和~1.3 G0还存在电导峰;他们猜想~0.4 G0电导可能来源于氧原子桥连在银量子点接触中形成的“串联”构型(AgO-S,Fig.1(b)),而~1.3 G0电导则可能来源于氧原子在银量子点接触中形成的“并联”构型(AgO-P,Fig.1(c)).为了深入理解O原子掺杂的银量子点接触结构的导电机制,我们利用非平衡格林函数与密度泛函理论相结合方法(NEGF+DFT)研究了几种银量子点接触构型(Fig.1(a)-(d))的电子输运特性.我们的计算结果表明, AgO-P构型的低偏压电导远低于1.0 G0从而对~1.3 G0电导峰没有贡献;进一步结合力学特性计算结果,我们推测~1.3 G0电导可能起源于有两个氧原子对称掺杂的银量子点接触构型(Fig.1(d)).
其他文献
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淡水区水华蓝藻,我们发现M.aeruginosa PCC7806胞外分泌蛋白MrpC具有悬浮特性,Synechocystis PCC6803中也具有相同功能的胞外
油品减阻剂可以用来减少流体在湍流时的阻力,增加流速,提高输量,降低能耗,从而能广泛应用于长距离油品管道输送领域。目前国内外的油品减阻剂是基于改善油品流体力学行为研制
头索动物(cephalochordate)文昌鱼最接近脊椎动物的祖先,与脊椎动物在解剖学、胚胎发育和基因组上都具有很多相似的特征。是揭示脊椎动物神经系统起源与发生的良好模型,也是研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一直被认为极具潜力成为低成本,环境友好的能源转换器件。这种电池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15%的效率已经接近市场准入边缘,但一直没有实质上的突破,这就需
会议
作为均相突变检测技术,多色探针熔解曲线分析技术因具有快速简便、灵敏特异、高通量、低成本等优点,自本实验室提出以来,正越来越多地用于分子诊断领域。本论文将多色探针熔解曲
  低维碳基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受到广泛的关注,例如石墨烯、石墨烯纳米条带、碳纳米管在下一代晶体管、光电器件等领域表现出潜在的应用潜力.除了它们本身的
会议
  随着世界对于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开发可再生资源的高效利用技术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重要议题。在众多形式的可再生资源中,太阳能因其具有储量大、清洁性和广泛性等特点成为
会议
  本文利用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4.2K),扫描隧道显微谱(STS)和dI/dV mapping 技术研究了蒸镀于重掺杂Si片上的Pb岛表面的双夹板DyPc2分子.在单层的分子组装中,相邻的DyPc2分
会议
庆大霉素(Gentamicin,GM)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抗生素之一,它是由绛红色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purpura)和棘孢小单孢菌(M.echinospora)产生的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由于
  C60分子在金属衬底上吸附的几何结构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室温下,C60分子在Au(111)和Ag(111)表面的吸附构型会发生动态变化,并达到平衡.我们利用超高真空、极低温扫描隧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