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剖相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f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始终认为发明现代印刷术的古腾堡的祖国——德国是世界第一个组织藏书票协会的国家,紧临当时的奥匈帝国。十九世纪末的新艺术思潮,同时有克里木特的维也纳分离派和马克思·克林格尔的慕尼黑分离派。1996年,一位旅居日本多年的英国籍藏书票收藏家佩菲特 (Cliff Parfit),精选1885~1925年欧美代表性藏书票作家的作品一百六十四幅,编写成《黄金年代的藏书票》一书,在日本古书通讯社出版。其中属于奥匈帝国和德国籍的藏书票作家五十四位,几乎占有三分之二,可见德国和奥匈帝国藏书票作家的艺术地位,到了上世纪末仍为收藏界所重视。这两个国家的藏书票作家,例如阿德(Mathilde Ade)、拜罗斯(Franz von Bayros)、戈斯曼(Alfred Cossmann)、迪茨(Julius Diez)、芬格斯坦(Michel Fingesten)、盖卜哈特(Eduard von Gebhardt)、科布尔(Alois Kolb)、乌贝洛德(Otto Ubbelohde)等,除去以往介绍过的之外,笔者将陆续介绍。
  此篇介绍的是韦尼希(Bernhard Wenig),他是个画家、平面设计师和藏书票作家,1871年5月1日出生于Berchtesgaden。他的藏书票作品数目颇多,超过一百款以上,称得上是最有名的藏书票设计师之一。布卢姆(Gernot Blum)评价说:“他的作品风格简洁之至,不求醒目夺人,而追求内容的丰富,运用古老木刻的粗拙手法,画面极富装饰效果。在他的作品中,文字成为最重要的造型元素。”韦尼希死于1936年。
  虽然在琣佩菲特的编著《黄金年代的藏书票》,以及多本布劳恩加特(Richard Braungart)、布卢姆等编著的精选那个时代的作品集中,都曾收录他的作品,但是可能因为复制的缘故,总觉得无法突出韦尼希的技法。后来买到他的一本作品专集,终于了解布卢姆对于他的评价。以版画为主的藏书票创作,当时除了比亚兹莱以外,韦尼希算是相当突出的一位。他运用的套色技法,在当时可算是一项新的尝试。在此介绍其中一款,以欣赏他的风格。
  画面上看起来,仿佛是票主舒尔茨( Richard Schulz )青春时期的自剖相:一位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穿着正式的礼服,端坐在隔着布帘的阳台,将一本摩洛哥羊皮精装书搁在交叉的右大腿上,但是心不在书上,头转向别处观望,心情似乎已经在夜晚约会的佳人身上。画家画他的右手扶在书上,左胳膊抬起来,双眼注视手上捧着的一颗心,好个男仕思慕恋人的画面。在以男性为主的藏书家当中,这种题材创作的藏书票难得一见。配合身后如竹节般图案的帘幕,套上土黄的大地颜色,一股甜蜜、温馨的感觉涌上心头,仿佛有《诗经》描写:“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涵蕴。
  
  吴兴文
  1957年生,台北市人。现任远流博识网文化公司总经理。
其他文献
内幕是,接下稿约时我心里已经明白,编辑小姐期望香港的我推一本香港的书。然而在我避开一些看不完、写不来的东西以后,几乎只剩下这本台版的《绿领经济》可选了;我同时明白,大方的编辑小姐会让偏离潜规则的我顺利过关。    内幕是,接下稿约时我心里已经明白,编辑小姐期望香港的我推一本香港的书。然而在我避开一些看不完、写不来的东西以后,几乎只剩下这本台版的《绿领经济》可选了;我同时明白,大方的编辑小姐会让偏离
期刊
整理_ Photo_时尚廊+彼得猫·古本店 Design_周富标“是谁传下这行业,黄昏里挂起一盏灯。”  郑愁予的诗,经过借用,成了北京万圣书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每一位爱书人的心里,都有一盏属于自己的温暖灯光,也有一间开在心房的理想书店。  只是,我们该感慨自己何其有幸,亦或怨叹何其不幸,将亲历阅读的变革时代。  当书不再是我们所以为的样子,还有书店吗?  书店从业者、资深老编、作家……爱书人
期刊
那天,在诚品,第一次和傻妈见面,我以为将会看到一双沧桑而抑郁的眼睛。  独力带大两个女儿的国中老师,压抑的大半生,正要享受退休生活之际,发现罹患子宫颈癌。手术及治疗近两年后,带着未完成的梦想只身飞到法国,重新做回学生,面对充满未知的新生活。这样的经历,不得不让我如此联想。  傻妈迟了几分钟,不好意思地忙着道歉,然后我发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张开朗、快乐的脸。    报上偶遇的作者和题材  初次见面的
期刊
美国时间2001年9月11日凌晨六点,一架由纽约飞往台北的华航班机从肯尼迪国际机场起飞,几个小时后在阿拉斯加的安克拉治临时迫降。同时滞留停飞的航线有几十班之多,机场大厅挤满了上千名旅客,一片兵荒马乱的景象。当时已回台湾任教一年的郭强生,身在其中。被困安克拉治的四天三夜中,他看着电视上反复播放双子星大楼崩塌的画面,想到自己住了十多年的曼哈顿下城和还在彼地的朋友邻居,第一次感到战争和血腥离自己是如此近
期刊
2010年,将是健康养生图书博弈的一年,然而,博弈带来的繁荣背后也存隐忧,健康养生图书今后将走向何方?   本刊采访了青岛出版集团科技出版中心健康图书编辑部主任付刚,结合青岛出版集团的此类图书,谈谈未来健康类图书市场的几种发展趋势。    第一种趋势:理念性和操作性完美结合  在健康养生书刚刚兴起的时候,谈健康理念有助于帮助读者了解健康常识,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而现在可以说已经过了“健康扫盲”阶段
期刊
《跨国灰姑娘:当东南亚帮佣遇上台湾新富家庭》是一本关注弱势阶层的书,以台湾社会的外籍帮佣和雇主为研究对象,这样的议题或许离大陆读者的经验有些距离,但借鉴“它山之石”,有助于我们审视所处社会中的种种问题——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乡下来的小保姆、“蚁族”……本书的描述,为我们了解人与人背后看不见的界限提供了一种视角。而本书尝试创造的文体,也值得我们关注和提倡。  在目前的华文书市,学术书和通俗书泾渭分
期刊
Text_ Design_Phil Mattson曲黎敏新作《把健康彻底说清楚》(磨铁,2010年)面世时,刻意制造了一段大众健康养生书的“炒作”或“争议”风潮:  这本书要终结养生书风潮;曲黎敏私揭“养生书黑幕”;曲黎敏自称从此退出养生书界,改写小说……  在这一出版娱乐化的事件背后,是大众健康养生书火热背后渐现尴尬。  但与此同此,大众健康养生书“出版乱象”频现,品种、规模、类型和图书本身,都
期刊
午饭的时候,刚坐上桌,抬头忽见天边一条彩虹展现。呈大弯形,衬得沿篱的一排红豆十分耀眼。我怔怔望着,竟未举箸,不期想望起少时的情景来了。  少时,身置对日抗战,住在贵州安顺。贵州是地理上所谓“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两银”的穷省。地处西南高原之上,以苗族居首的少数民族与汉人同处。苗族中的花苗一族,女生衣饰华丽,故而得名。在高原上,远隔炮火,天都显得特别湛蓝,“晴空如洗”这句成语,对贵州该时(约
期刊
一本素淡的小书,许多刹那的醍醐。  从五色声相中跳将出来,只是纯粹的黑与白。但是这黑白笔触之中又有着深浅明暗,仿佛是那最简单,又最复杂的禅。  这里的图画,稚拙而可爱,这里的禅思,柔软而有情。  看着看着,我越来越惊异,世间还有如此有味道的句子,如此有韵味的图画,就像一个刚入宝山的孩子,看着遍地的珠玑,每一件都爱不释手。“我遇上你的时候,你情泪弯弯,轻易让我相信,上辈子我惹过你”,短短的几句话,似
期刊
“边度有书”,位处澳门旅游中心——议事亭前地、名街板樟堂巷口对面的葡式小楼上。“边度”是粤语“哪里”的意思,而“书”与“输”谐音,在以赌闻名的澳门,这个名字充满了幽默和戏谑的味道。“边度”的前店员d说,边度是可以属于任何人(和动物)的书店,我们且听她慢慢道来:  不再在书店工作后,我最怀念的,是过去准备开店前扫地的那段小时光。脑袋里什么都没有想,窗外是板樟堂的旅客走在石子路上、阳光打开了百叶窗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