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刚:大陆“健康养生”市场将呈现五大趋势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ur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将是健康养生图书博弈的一年,然而,博弈带来的繁荣背后也存隐忧,健康养生图书今后将走向何方?
  本刊采访了青岛出版集团科技出版中心健康图书编辑部主任付刚,结合青岛出版集团的此类图书,谈谈未来健康类图书市场的几种发展趋势。
  
  第一种趋势:理念性和操作性完美结合
  在健康养生书刚刚兴起的时候,谈健康理念有助于帮助读者了解健康常识,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而现在可以说已经过了“健康扫盲”阶段,付刚觉得,“只有把理念性和操作性完美结合起来,这样能够进一步满足读者的需求,有助于在未来发展中占领市场。这既是读者健康知识和观念提升的表现,也是健康书市场成熟的表现。”
  青岛出版集团曾出版《让健康听你的——做自己身体的主人》,此书由山东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尹常健教授主审,内容从倾听身体的声音、生命之源、充满智慧的大脑、营造生命家园、爱自已从爱牙开始、善待你的肠胃、敏感的健康晴雨表等几个专题,阐述了时尚科学的健康方法,提出了“健康为你,也为爱你和你爱的人”的健康主题。另外,“我国有着悠久而丰富多彩的养生文化传统,《论语》、《周易》、《老子》、《黄帝内经》等经典名篇中,无不蕴含着灿烂的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付刚解释说,青岛出版集团目前还策划了“读名篇悟养生”系列(包括读《论语》悟养生、读《周易》悟养生、读《老子》悟养生、读《黄帝内经》悟养生),这种原创的贴近百姓的健康知识文本,具有为大众所接受并迅速传播的基本因素,也为健康养生图书的出版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第二种趋势:“小众健康”定位精确
  付刚指出:随着健康养生图书市场的进一步细化,此类图书的目标读者定位将逐渐精确,面向不同群体、针对不同疾病、具有不同功用的“小众健康”图书,由于有很强的针对性将受到读者的追捧。
  青岛出版集团出版的关于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新书《登上心健康快车》,就是洪昭光教授回归其心血管病专业本行的作品。而由糖尿病权威专家向红丁教授、心血管病权威专家胡大一教授主编的《糖尿病居家调养自疗金典》、《冠心病居家调养自疗金典》、《高血压居家调养自疗金典》,内容包括饮食、运动、药疗、按摩,从日常居家自我保健角度入手,告诉患者最具体的调养方法。这些细分的“小众健康”图书,皆取得良好的市场反映。
  
  第三种趋势:形式创新,敢于突破
  “在图书的整体设计上,形式的创新与突破,也将成为健康养生书的一大发展趋势。” 付刚认为,作为编辑应当重视图书的封面设计,撰写好宣传文案,充分利用封面有限的版面资源,封面、封底、勒口、书脊,一个也不能放过。因为同类图书种类繁多,读者考虑是否购买图书的时间大都只有几分钟,为了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抓住读者眼球,图书从封面设计、开本设计、目录设计都要做好细致的准备。”
  以畅销书《细节决定健康》为例,它在形式上就具备许多畅销书条件:开篇位置设计了四个健康测试卷,让读者随时检测自己的健康,对读者非常有吸引力;在开本设计上采用了时尚的20开,有别于市场上其他养生类图书;内文采用轻型纸、四种专色印刷,格调高雅,封面设计时尚大气,一扫养生书封面的传统模式,给读者焕然一新的感觉。
  
  第四种趋势:阶段性出版战略
  “一个新的健康理念推出后,应适时跟进,不断丰富和拓展其内涵。这样一来可以使建立起来的品牌形象得到维护,二来使健康理念产生的出版资源得到充分挖掘,获得最大化利益。用阶段性的出版战略,将是健康养生书发展另一大趋势。”
  为了能够维护好《细节决定健康》一书的品牌,使其能够在市场上获得更长的销售周期,带动整个健康养生图书的销售,青岛出版集团对于“细节决定健康”系列图书作出了一个中长期的出版规划,陆续推出了《细节决定健康Ⅱ》、《细节决定健康》男人版及女人版等10余个品种,基本涵盖了保健的方方面面,丰富了“细节”类图书的产品线,扩大了市场规模,并起到了相互拉动销售的作用。
  
  第五种趋势:版权图书“软着陆”
  “今后表述个人养生感悟和治疗体验的书会受到更多关注,感悟和体验并非理论,具有明显的个人化写作风格,透露着自身对生命和健康的感悟,阅读起来更轻松,也更贴近读者的实际生活。此类图书在国外和台湾地区较为盛行,而且大多集中于女性健康题材,一是由于女性是健康类图书的主要读者,二是此类图书细腻的写作风格也适合女性阅读。因此,引进版权图书,将成为未来角逐健康养生图书市场的重要砝码。”
  付刚认为,在引进版权的同时,也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应注意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由于生活习惯和文化的差异,健康类图书的引进往往存在着“水土不服”的风险,应选择那些理念类和适合中国人实际操作的图书,并进行必要的技术性处理,使其“软着陆”。青岛出版集团引进出版的《专属女人的健康日历》,该书作者维多利亚·莫瑞。由于作者对东方文化非常推崇,书中的内容非常适合东方女性阅读,同时编辑也对书中纯西化的内容进行了技术性处理,因此本书可以说是新年献给女性朋友最好的健康礼物。
  二、针对出版社现有的图书结构和图书品种,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精心挑选合作伙伴和图书项目。
  如此,一来可以充实现有品种,同时对图书策划、编辑质量和整体设计水平都有很大的借鉴和提升作用;二来对我们目前尚未涉足的板块,可以加快出版节奏,迅速占领市场。
  
  综上所述,在大陆健康养生图书出版“群雄逐鹿”的时代,谁能把握住健康养生的发展趋势,把握住读者的需求,谁将成为下一部健康养生畅销书的创造者。
其他文献
初春的午后,走出捷运景美站出口,扑面而来一股生活的气息。我走在蜿蜒的老城区街道,两旁都是商铺,熙熙攘攘。在“车前路2号”前转入一个小过道,搭乘电梯来到七楼。  迎面是门口挂着的一幅对联。上联是:曼妙文采诗书乐;下联为:娟娟巧思翰墨香;横批:小雅美学在堂前。这是张曼娟曾经的学生,现为中学国文老师送来的礼物。  而这闹中取静之地,正是“张曼娟小学堂”所在。  午后的天光投进教室,我端坐在为学生特别订制
期刊
近年来,随着物质水平提升,社会竞争压力也加大,一般大众的生活都进入了一个生活节奏紧凑、饮食无法均衡、运动量不足的恶性循环,造成多数人多少都有身心灵的健康问题,谈不上生病,但就是不对劲,也就是所谓的亚健康。因应这样的现代文明现象,台湾自90年代起,各种健康养生指南书、食谱、经验分享的养生图书就一直是出版市场的长销书种。  台湾的健康养生书在初期多是单纯病理健康为主题的养生书,如各式疾病,糖尿病、高血
期刊
到过东莞的人,几乎无不提起永正;到过永正的人,却几乎无不惊叹于这个“文化海洋、求知天堂”。昔日被称为“文化沙漠”的东莞,何以诞生全国最大的民营书店,谁又是这个“文化沙漠”的垦荒者?  这里,我们将一起见证这位垦荒者的神话。故事,还得从广东永正图书有限公司(原东莞市永正购书中心有限公司,于2008年5月份更为现名,以下简称永正)刘森董事长说起……    从大学教师到清洁工,艰辛的工作历程,是对垦荒者
期刊
张曼娟老师是很难描摩的对象,尽管她是对我影响最深的作家、老师、朋友、工作伙伴,许多时候依然觉得她是不容易了解的。  她是最佳游伴,台湾曾经办过一次票选“最想一起旅行的名人”,曼娟老师就在榜上,虽然那时候她还没出版旅行文学《天一亮,就出发》,但她有一种令人心安又自在的特质,若能与她相伴到海角天涯,肯定是丰富喜悦的旅程。  她是美食雷达,不管是在熟悉或陌生的城市,曼娟老师总能寻觅到美味的饮食,当她享用
期刊
还原演化论:重读达尔文《物种起源》  作者:杨照  出版社:麦田  出版日期:2010年1月    《查令十字路84号》作者海莲·汉芙在她的这本小书中有一句名言:她绝不买一本没读过的书,因为那就和买衣服不试穿一样冒失。和这句话同样有趣,而且发人省思的是:每年一到春天,她就会大清仓,把一些她再也不会重读的书全部丢掉,她说,这就跟她会把再也不穿的衣服扔了同样道理。真正需要被保留下来的是那些值得重读的书
期刊
如何面对老年,是现代人生命中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科技发达、医疗进步,人类的平均寿命提高,我们似乎都拥有可以预期的老后。在规划自己的老年生活之前,我们先在自己的长辈身上看见了衰老的到来是怎么一回事。人类的生命原型,从来就是孤独的。因为孤独的缘故,不管在哪一个年龄层,每个人难免渴求形式不一的亲近或陪伴。亲人之间的相互宽谅、体贴照料,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之一。然而,人生的可怕往往如同张爱玲所说,上半辈子
期刊
内幕是,接下稿约时我心里已经明白,编辑小姐期望香港的我推一本香港的书。然而在我避开一些看不完、写不来的东西以后,几乎只剩下这本台版的《绿领经济》可选了;我同时明白,大方的编辑小姐会让偏离潜规则的我顺利过关。    内幕是,接下稿约时我心里已经明白,编辑小姐期望香港的我推一本香港的书。然而在我避开一些看不完、写不来的东西以后,几乎只剩下这本台版的《绿领经济》可选了;我同时明白,大方的编辑小姐会让偏离
期刊
整理_ Photo_时尚廊+彼得猫·古本店 Design_周富标“是谁传下这行业,黄昏里挂起一盏灯。”  郑愁予的诗,经过借用,成了北京万圣书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每一位爱书人的心里,都有一盏属于自己的温暖灯光,也有一间开在心房的理想书店。  只是,我们该感慨自己何其有幸,亦或怨叹何其不幸,将亲历阅读的变革时代。  当书不再是我们所以为的样子,还有书店吗?  书店从业者、资深老编、作家……爱书人
期刊
那天,在诚品,第一次和傻妈见面,我以为将会看到一双沧桑而抑郁的眼睛。  独力带大两个女儿的国中老师,压抑的大半生,正要享受退休生活之际,发现罹患子宫颈癌。手术及治疗近两年后,带着未完成的梦想只身飞到法国,重新做回学生,面对充满未知的新生活。这样的经历,不得不让我如此联想。  傻妈迟了几分钟,不好意思地忙着道歉,然后我发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张开朗、快乐的脸。    报上偶遇的作者和题材  初次见面的
期刊
美国时间2001年9月11日凌晨六点,一架由纽约飞往台北的华航班机从肯尼迪国际机场起飞,几个小时后在阿拉斯加的安克拉治临时迫降。同时滞留停飞的航线有几十班之多,机场大厅挤满了上千名旅客,一片兵荒马乱的景象。当时已回台湾任教一年的郭强生,身在其中。被困安克拉治的四天三夜中,他看着电视上反复播放双子星大楼崩塌的画面,想到自己住了十多年的曼哈顿下城和还在彼地的朋友邻居,第一次感到战争和血腥离自己是如此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