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沫沙相关论文
《抗战日报》是中共党员、著名戏剧家田汉于1938年在长沙创办的,社址设在皇仓坪28号。报社为了纪念1932年上海“—·二八”抗战,选定在1938年1月28日正......
廖沫沙,湖南长沙人,1922入长沙师范学校.曾和贺绿汀组织文学社,办文学刊物.做过报纸副刊的助理编辑.1927年到上海,在田汉主办的上......
朱劭天先生走了,作为他的老学生,首先想到的是“文革”期间惊心动魄的李达“三家村”案! 1965年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1943年2月23日,剧作家于伶37岁生日,郭沫若、夏衍、胡绳、廖沫沙等几位好友约请于伶吃顿火锅,以表祝贺。于伶初到重庆,不懂当地风......
1949年6月,廖沫沙经过长途跋涉,自香港来到北京。7月,中央派胡乔木找廖沫沙谈话,要他到北京市委任宣传部副部长。从此,他离开了新闻工作......
不知不觉,原中央宣传部出版局局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许力以已经离开我们两年了。2010年12月8日,他在睡梦中静静地离开了......
围绕鲁迅的杂文<倒提>,在鲁迅和廖沫沙之间展开了一场关于"花边文学"的论争.由<倒提>的深意以及廖沫沙的误读可以看出,要正确学习......
凡经历过那场“十年浩劫”的人,大概无人不知廖沫沙的大名。因为批判他(笔名吴南星)跟邓拓、吴晗在《北京晚报》发表的杂文《三家村......
<正> 在鲁迅先生的杂感集《花边文学》中,记载着他一九三四年跟廖沫沙同志发生的一起关于“花边文学”的争端。一九六六年五月,当......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很久没有人提到张曙同志的名字了,但是一个为人民的革命音乐事业奉献了一生直到在烈火中牺牲的人,是不会被人民忘记的!每当我想念他的......
<正>1966年5月16日《人民日报》在1版下半版通栏刊登了(转2版整个上版)戚本禹的"大批判"文章《评〈前线〉、〈北京日报〉的资产阶......
花边文学事件发生在1934年,鲁迅将其理解为来自左翼内部的故意的暗箭,当事人廖沫沙在文革和晚年时均解释为不知内情的误伤.从一个......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重写文学史的热潮下,学者们对建国以来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了新的解读,试图发掘出新的文学内涵。或许源......
邓拓(1912—1966)福州竹屿人,原名邓子健,笔名邓云特、马南邮。他是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和领导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杂文家,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