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开苦降相关论文
五味合化理论起源于中药之五味药性理论,后经历代医家实践和总结,逐渐形成以“辛甘化阳、酸甘化阴、辛开苦降”为代表的治法理论,其理......
通过阅读甘露消毒丹与半夏泻心汤出处原文,参考前人对两个方剂的注解及相关文献,结果发现两方论治湿热型脾胃病各有特色:病因病机方面......
寒热错杂证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常见证型,该文认为脾气易虚易寒,胃气易实易热,脾与胃一脏一腑,互为表里,常相累而病,易形成寒热错杂证。......
《伤寒论》记载的下利、泄利,与现代医学的功能性腹泻类似。基于《伤寒论》辨治下利、泄利学术思想分析相关条文发现,六经皆可见下利......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内服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遣方用药和开发新型中成......
喉源性咳嗽是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干祖望教授基于“喉为肺系”理论而首创的病名[1],主要症状为阵发性喉头奇痒作咳、不......
脾胃同居中土,生理相依,升降相因,共司纳运,斡旋气机;然脾胃又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体用各殊。故《伤寒论》继承《内经》理论基础,针对其阴阳......
摘要 通过阅读《黄帝内经》,分析和总结相关文献资料,发现胃强脾弱、升降失调是肥胖的基本病机;半夏泻心汤不但具有泻热、抑胃纳,补虚......
五味合化理论是由五味药性理论发展而来的一种配伍理论,即酸、苦、甘、辛、咸五种药性和滋味配伍化合出新的功用。试从五味合化角......
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价启脾散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寒热错杂型ICU患者腹泻的临床疗效,探讨启脾散对寒热错杂型ICU腹泻患者病......
近年来,笔者以辛开苦降法为治疗原则,运用中药组方治疗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患者18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
湿性粘滞,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易伤于下,困遏脾胃。湿邪病因在临床中十分常见,且致病广泛,与临床中多种系统疾病均有关联。《伤寒......
<正> 治疗方法:黄连4.5克,吴萸3克,党参12克,白术9克,丹参15克,佛手6克,白芍15克,公英15克,神曲12克,乌贼骨9~12克,甘草4克。脾胃虚......
感冒后咳嗽常迁延难愈,对抗生素不敏感,按常规辨证也难奏效。笔者曾用小柴胡汤治疗此症,屡治屡验。《医学实在易》注小柴胡汤时谓:“胸......
目的:通过研究辛开苦降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血浆NO、胃体NOS、ICC及SMC的影响,揭示辛开苦降法治疗FD......
<正> 方法:取吴茱萸3Og,放入90g白酒内浸泡4~6h后,过滤取液放至瓶内备用。用时取少许浸泡液滴于小儿脐部,医者用手掌按摩脐部5~10min......
口疮溃疡多因饮食不节、口腔不洁,以及心、脾(胃)、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导致阴虚火旺、热毒炽盛、内夹湿热,上蒸于口,而使口内局部血......
辛开苦降补气法是在人体气机与药物理论指导下所形成的治疗方法,肺主宣发肃降,主人体一身之气,肺动脉高压主要是肺功能受损而出现......
阿尔茨海默病属于中医中“痴呆”、“善忘”等疾病的范畴,病位在脑,主要与心、肝、脾、肾相关,以记忆力、语言、执行能力障碍以及......
【摘要】 主要论述了辛开苦降法的历史沿革,脾胃的生理特点及病理变化,以及辛开苦降法通过调节虚实、调和寒热、升清降浊、清热利湿......
目的:探究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GP)的临床效果及对缩短胃排空时间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起止时间分别为2018年1月与2......
目的:探讨中医“辛开苦降、木郁达之”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法:对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人群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为常规西药治疗,......
大肠癌术后腹泻在临床中屡见不鲜且反复难愈.王晞星教授认为其病机本属脾胃虚弱、正气不足,标属湿浊内盛、下注肠道;并针对其不同......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因腹膜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引起的以间断性脐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病症,好发于3~9岁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颜乾麟教授为海派颜氏内科第三代传人,临证常将辛开苦降法应用于五脏疾病的治疗中,配伍新奇,思路独特.擅用以下5组辛开苦降药对:麻......
夏季高温高湿的天气对人体是个挑战,酷暑会造成中暑、心脑血管疾病、“苦夏”等健康隐患,可过度贪凉也会导致热伤风、颈椎病、消化功......
半夏泻心汤始见于《伤寒论》,由半夏、黄连、黄芩、甘草、人参、干姜、大枣七味药物组成。以寒热平调,消痞散结,补气清热和中为主,......
“火郁发之”出自《黄帝内经》,火郁之象多表现为痛、疮、肿、胀、呕、烦等,临床发现基于“火郁发之”治疗外感病及内科杂病之火郁......
半夏泻心汤由半夏 (洗)、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黄连、大枣组成.本方出自张仲景的第154条,治疗“伤寒五六日,……但满而不......
梅国强教授为湖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梅老对、等经典著作研究精深,擅长运用经方辨治临床各种疑难杂症.笔者有幸参......
口腔溃疡是以口腔粘膜反复溃烂、迁延难愈为主要临床表部灼热疼痛,进食尤其是食用固体食物时疼痛加重.一般无明现的常见口腔疾病.......
辛开苦降法属中医"八法"中"和法",是将辛热与苦寒两种药性截然相反的药物配伍,起到平调寒热,燮理气机,调畅气机的作用.其功温脾清......
"辛开苦降"法系将辛温与苦寒不同性味功用的药物,配伍合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面部常见损美性疾病有痤疮、脂溢性皮炎、酒渣鼻等,在中......
目的观察辛开苦降法治疗慢性胃炎属寒热互结型的临床功效。方法2014年1月~9月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65例纳入研究病例,均采用半夏泻......
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高热患者,治疗很棘手,采用中医辨证论治为主,收到了满意的成效,现报告如下。一、风温邪热伏于阴分张×,女,......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内科常见病,近年来,胆汁反流与胃炎及胃溃疡的关系普遍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于1995年1月-2005年10月采用半夏泻......
肠易激综合征属于中医“腹痛”“泄泻”“便秘”等范畴,脾胃关系失调是其发病关键,“胃强脾弱”是其主要病理机制。根据《伤寒论》......
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用药独特,配伍经典,既遵循经典医理,又独具匠心,实为中医学子学习之宝典。张氏创立之牛蒡十九方,依......
张仲景《伤寒论》半夏泻心汤为“三泻心汤”之首方,由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大枣、甘草组成,具有辛开苦降、和胃消痞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