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叶经相关论文
西藏自治区保存有460多函、近3万叶贝叶经珍品。由于年代久远、历史流转及各收藏机构保存条件不当等原因,贝叶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
贝叶经是以棕榈叶片为记录形式的典籍,因记载的文字多为佛教经文,故称其为贝叶经,国外一般直接称作“棕榈叶手稿(Palm leaf Manusc......
本文以西双版纳的贝叶文化为例,分析了旅游地文化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传承与发展的困境。最后,通过探寻旅游地文化传承与发展困境的......
摘 要:贝叶经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目前数据库、VR、GIS等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已得到了普遍应用,为贝叶经的数字化开发利用提供......
杨成忠(1941-)是一位擅长与版画、国画、水彩的艺术家,曾多次到国外进行艺术交流,本文主要是把艺术家杨成忠的水彩艺术作品《贝叶......
他是一代虔诚圣僧,为振兴双桂堂,呕心沥血迎请舍利子、贝叶经等佛教圣物。他精通书法、绘画、刻印、琴艺,以画说法,以琴说禅,与“扬州八......
1958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不久,国家组织了一次有重要意义的拍摄,这部片子叫《西双版纳傣族农奴社会》,拍摄的组织者是谭碧波......
贝叶经,尤其是西藏博物馆收藏的梵文贝叶经,是国内外社会科学和南亚文化圈中具有很高学术价值和最具开发潜力的古文献典籍。它对了解......
贝叶档案是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将文字刻录在贝叶上保存文献的一种特殊方式。本文拟对傣族贝叶档案的产生和发现、内容和形式、......
"傣",意思为"自由"或"人".按分布地区有"傣那"、"傣雅"、"傣绷"等,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西双版纳、耿马、孟连及新平、元江、金平......
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几乎是全民信仰南传佛教,在一年当中的一些节日活动的仪式过程中,僧侣要诵念贝叶经。笔者对西双版纳傣族村寨的......
大英图书馆、大英博物馆和剑桥大学图书馆都收藏有较多数量的贝叶经,且大部分都可以在各机构的在线数据库中经检索获得。数据库中......
贝叶经具有极高的文化、历史和艺术价值,是珍贵的古籍文献资料之一。当前我国贝叶经手工修复的方法、技术和经验几近空白,贸然修复......
古籍贝叶经具有独特的内容和文化价值,属于珍贵文化遗产。梳理国外贝叶经本体保护和数字化抢救两方面的研究进展,发现贝叶经本体保......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作为拥有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丰厚的文化底蕴应当使其现代的书籍装帧形式拥有自己的设计风格。用不断继承和创新的......
传统观点认为,贝叶经由中原地区在“7世纪前后传入云南傣族聚居地区”,[1]更具体的说法是:“贝叶经是在7世纪前后随南传上座部佛教......
贝叶文化的学术探讨,是运用多学科、大视角对民族文化进行综合研究的有益尝试,也体现了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民族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要......
我国云南省傣族地区保存有大量贝叶经典籍,内容上除南传上座部佛教经典典籍外,还有许多传说故事、诗歌和历史记载等。贝叶经典籍在佛......
本文认为傣族地区流传的《召树屯》故事是以印度题材为主要来源,巴利语贝叶经书、民间口传故事及“赞哈”演唱的手抄本为其传播载体......
贝叶文化是指以贝叶经为核心的傣族传统文化。贝叶经不仅记载了南传佛教经典,而且记载了哲学、历史、法律、语言、历法、文学、艺......
贝叶经是用铁笔在贝多罗(梵文Pattra)树叶上所刻写的佛教经文。贝叶经并不是西藏本土的作品,但由于它的原产地,也就是今天的印度、巴......
《召树屯》故事在云南傣族地区有 9种版本。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与民间口传文学的变异性特征有关外 ,贝叶经是其主要原因。由于贝......
有机质类文物容易遭受来自环境污染、氧气、湿度、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一直是文物保护亟待解决的难题。通过真空技术在西安大雁塔......
贝叶经在中国的传写 ,具有文化传播的典型特征。作为佛教文化载体的贝叶经 ,南北朝时已受到文人学士的关注 ,贝叶成为名僧、名士谈......
中国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基本情况,国内外学界知之不多,尤其南传佛教抄本在中国的流存状况,由于语言文字等障碍,直到近年随着《中国贝......
梵夹装是古印度的佛教经典所采用的一种装帧形制。是中国古代纸本书籍唯一借鉴的外国书籍装帧形制。梵夹装的传入,改变了中国人承......
通过对西双版纳勐罕镇傣族贝叶经制作技艺的实地调查,本文记述了该项传统技艺的原料、工艺流程、产品特点、市场现状和相关的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