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褐斑病相关论文
【摘 要】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在东北粳稻区属于易发病害。受品种、气温、施肥、农事操作、突发不良气象灾害等因素影响,水稻细菌性褐......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是一种水稻的常见病,每年各地的水稻种植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现,黑龙江省的水稻种植区在2003年~2008年间出现过大......
1.发生规律 病菌在种子中越冬。一般从伤口侵入寄主,也可从水孔、气孔侵入。细菌在水中可存活20~30天,随水流传播。暴雨、台风可加重......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又称为细菌性鞘腐病,是由假单胞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危害水稻小麦高粱等禾本科作物细菌褐斑病主要发生于黑......
本文首次报道蝴蝶兰细胞性褐斑病在我国大陆的发生,对分离到的菌株经形态特性,培养性状,致病性以及生理生化测定,确定引起广州地区蝴蝶......
本文针对农场水稻生产实际。对近年来水稻细菌性褐斑病的发病症状、发生环境条件以及栽培管理措施对该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深入总结如......
近些年来,随着食用菌种植面积的扩大,食用菌细菌性褐斑病在国内外食用菌栽培中普遍而多发,不同程度地影响菇体质量和产量,重者绝收......
蘑菇栽培在我县栽培历史悠久,但病虫为害日趋加重。目前主要病虫害有蘑菇褐腐病(又称蘑菇疣孢霉病、水泡病、白腐病)、蘑菇干泡病(又称......
对蝴蝶兰褐斑病病原细菌进行了分离、致病性测定、形态观察、染色反应、培养性状观察和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与黄单胞菌......
我所高产攻关田基本插秧株数5-7株,采用磁南偏西23.5度高光效栽培,钵育摆栽,智能化控制灌溉等技术。但由于2013年,6月份雨水较大,......
细菌性褐斑病和细菌性腐烂病是平菇栽培中较为常见的病害,尤其在高温条件下发生更为严重,一旦发生则很快蔓延,造成平菇严重减产,解......
介绍了桦川县部分水稻田块细菌性褐斑病的发病症状、传播途径和发生规律,分析了水稻品种类型、插秧早晚、田间杂草及菌源、串灌水......
寒地水稻细菌性褐斑病也叫鞘腐病,是寒地稻作区发病危害仅次于稻瘟病的第二大病害,防治效果不好,可减产20%~50%,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30%,产量约占粮食总产的40%,由于我国50%以上的人口是以稻米为主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
1 发病症状不同豆类疫病主要危害茎蔓、叶和豆荚。茎蔓多发生在节部,发病初期呈水浸状,无明显边缘,病斑扩展绕茎一周后,病部缢缩,表皮变......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又称为细菌性鞘腐病,是我国北方稻区常见的病害问题,对于水稻生长的损害性极大,由于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并没有实现......
通过平皿抑菌试验和活体药效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对由托拉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tolaasii)引起的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
阐述了寒地水稻生产中的病害在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错误诊断和低效防治,这些错误主要来源于发病机理上的错误认识,病症上的错误诊断:认......
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水稻细菌性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本研究采用苗期喷雾法和针刺法对黑龙江省42个水稻主栽品种进行抗性鉴......
在分离和纯化唐山地区平菇细菌性褐斑病菌的基础上,在试验室内对生产上常见的16个平菇品种进行了抗性分析。结果表明,16个平菇品种对......
近年来,富锦市水稻面积不断扩大,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发生呈增长性趋势。一、危害部位水稻细菌性褐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叶鞘、穗部。......
主要阐述了双孢蘑菇细菌性褐斑病的发病症状、致病菌、发病规律以及综合防治技术,为今后双孢菇的生产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正>1食用菌竞争性杂菌的危害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由于连年大面积栽培,或多年在同一地点生产,食用菌病虫害和杂菌经常发生,蔓延快,......
<正>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品种:20-04号(庆安)、龙庆稻3号1.2试验设计:采用生物有机肥和硅谷配套肥。供试品种龙庆稻3号和20-04......
<正>由于近几年越夏番茄的价格较高,菜农种植越夏番茄的效益很好,所以越夏番茄的栽培已经逐渐为菜农所接受。但是越夏番茄的生长期......
玉米细菌性褐斑病(bacterial brown spot disease,BBS)是一种种传病害,其病原为丁香假单胞杆菌丁香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正>1月份以来,菜农反映,冬春茬茄子的叶片出现了斑点,菜农俗称"黑点子病",防治比较困难。经过采样实验分析,茄子"黑点子病"不是单......
介绍了水稻细菌性褐斑病与叶鞘腐败病的病原、发病特征、发病条件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提出了农艺防治及药剂防治措施。
The pathog......
从平菇(Pleurotus spp.)上分离到细菌性褐斑病弱致病力菌株和非病原菌株共126株,采用离体平菇法筛选模型,筛选出了3株可以诱导糙皮侧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