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批评相关论文
不同于其他长篇小说,顾城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英儿》的语言表达充溢着朦胧诗性气息,呈现了诗人的自由理想世界。精神分析批评的视阈......
本文主要对德国作家布莱希特的作品《四川好人》中沈黛(隋达)这一角色进行分析,分别从精神分析批评视角和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分析作品是......
内容摘要:短篇小说《判决》叙事带有卡夫卡自传性色彩。小说以格奥尔格和父亲之间矛盾为情节展开,也象征着作者和父亲之间的冲突。从......
苏青的短篇小说《蛾》塑造了一个“性苦闷”的女性符码——明珠。基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对苏青《蛾》进行细读和分析,可知小说......
摘要生态女性主义于20世纪70年代萌芽,并于90年代取得了重要发展。作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她的作品主......
<正>文学的审美过程说到底就是一种心理活动,不管是从作家的创作,还是从读者的阅读接受上说都是如此,它牵涉到情感、认识、想象等......
由国际莎士比亚协会主办的第6届世界莎士比亚大会于1996年4月7—14日在美国洛杉矶举行。这是历届大会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共有1200......
<正>詹姆逊在后现代的语境中构建着他的理论,涉猎的领域非常广泛,他的批评理论和叙事阐释以及现代、后现代和全球化理论著作产生了......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长篇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阿米尔因伤害仆人哈桑,走上救赎自己心灵之路的故......
美学在20世纪———甚至直至现在———都有一种试着向科学靠拢的企图,似乎仅作为人文学科有些底气不足,必须通过科学化以确保自身......
左拉的自然主义代表作《戴蕾斯·拉甘》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戴蕾斯和她的情夫罗朗在通奸受阻之后串通谋杀了自己的丈夫格弥尔,事后......
史蒂芬·金的处女作《魔女嘉莉》多年来一直被奉为现代恐怖小说的经典。然而国内对这部小说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文从精神分析批评的......
曹禺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呈现出较为鲜明的性格特质。他们大多都个性鲜明、敢爱敢恨。充满悖论意义的是,戏剧人物中的两性形象建......
摘 要:精神分析理论不仅是一门心理学理论,它还对哲学、文艺学、人类学等人文学科,都产生巨大的影响,以电影《沉默的羔羊》为例,用精神......
约翰·斯坦贝克(1902—1968)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中具有进步倾向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经过四十年的写作事业中,他的作品包括小说、中短......
西尔维娅·普拉斯是当代美国“自白派”诗人之一。她的诗歌笔调低沉,情绪阴郁,主要描写了当代西方人的反常心理,尤其热衷于探讨自杀心......
吴志鹏是李佩甫作品《生命册》中的主人公,是一个从农村奋斗到城市的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本文通过精神分析批评,解读吴志鹏这一人......
弗洛伊德把作家与梦幻者,作品与白日梦相提并论,文艺是被压抑的欲望的宣泄。在张爱玲广为流传的中篇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我们可......
电影《雨人》彰显了巴瑞·莱文森的执导才能,该片不仅荣获第61届奥斯卡金像奖的4项大奖,还获得金熊奖、金球奖等国际大奖.电影上映......
自2004年1月5日起,《康熙来了》在台湾中天综合台开播以来,到2015年12月节目即将停播,这十二年来收视率一直稳居台湾有线电视台综艺节......
杰克·伦敦是美国二十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家,是其自传体小说.女主人公罗丝是一个引起很大争议、非常复杂的人物形象,她与马丁的相识......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被广泛的用于文学界称之为精神分析批评.本文运用精神分析批评中的“三重人格”来剖析马斯.哈代的最后一部小......
关于草间弥生的研究在文艺界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以精神分析批评角度研究的成果较少.本文包含草间弥生的艺术生涯和精神分析学下的......
1900年弗洛伊德的代表作《梦的解析》问世,由此也开启了精神分析批评的大门。此后的荣格、拉康和麦茨更是对精神分析批评学说加以......
【摘要】《到灯塔去》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经典作品。小说有意识的运用了意识流和女性主义,成功地展现出小说中人物的心......
本文通过运用精神分析批评,从父亲形象的残缺以及母亲的冷漠,来具体分析劳伦斯的著名短篇小说《木马赢家》中的俄狄浦斯情节。主人公......
对文本潜在话语的分析有助于加深对作品与作者或者两者之间关系的理解.本文借助西方精神分析批评的某些理论,主要探讨<牡丹亭>中潜......
马克思通过对阶级意识形态的分析,揭示了"人的意识的无自主性",赋予"意识形态"概念以实质内容.20世纪的思想家们,或者以无意识、性......
古话云:诗青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又云:君子作歌,维以告衷。如是种种,不一而言。大抵古人所悄评沦者,不脱于兴观群怨也。然当今盛世,时......
【正】 本文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在60年代的法国,一些批评家运用现代的科学成果,即社会学、精神分析学和结构主义理论来革新传统......
精神分析是由弗洛伊德创建、荣格等人发展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其理论的中心概念是无意识与欲望。本文以此方法为理论基点,来解读电......
国外学界对霍兰德批评理论的研究主要始自20世纪70年代,大致分为三个时期。1970年代是霍兰德最为活跃的时期,学界对其关注最多,许......
2014年5月出版/48.00元理论模式的建构和莎士比亚研究构成诺曼·霍兰德新精神分析批评的核心.本书将二者结合在一起进行了深入的分......
自远古文明发展至今,在人世间的万物之中,人最难了解的还是自己,当人类在用伦理和文明控制自己的时候,有很多丑恶的心理仍然存在于心灵......
精神分析批评是一种采用心理分析术语,以阐释文学作品中与矛盾的心理状态有关的文学解释形式。亨利詹姆斯的《螺丝在拧紧》已经成......
本文分析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新时期小说批评在视角和方法上的影响,历时性探讨了新时期批评家对精神分析理论的接受和扬弃,以......
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批评理论解读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罗杰疑案》中谢泼德医生"三重心理结构",即通过本我、自我和超我......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各高校更重视英语的工具性。许多实用性强的专业和课程应运而生,而富于人文性的英美文学课程逐渐趋......
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就墨西哥画家弗里达·卡洛艺术创作进行精神分析批评。指出,弗里达·卡洛绘画艺术创作以......
<正>厦门大学生态文学研究团队曾于2011年召开过首届海峡两岸生态文学研讨会,创立了两岸生态批评学者定期交流的机制。5年之后的20......
本文针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明确提出把文学批评方法的相关内容引进中学语文中的文学课教学,用以指导文学作品的解读,从而提高中学文......
纳博科夫以各种方式对弗洛伊德学说进行贬低和抵御。但二人并无私人过节,一切龃龉缘于观点冲突。纳博科夫坚持“艺术本身”理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