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文学相关论文
离散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兴起,经历了从文化研究视角下的族性研究,发展到后殖民并转向全球化研究语境下的社......
伊莎贝尔·阿连德(1942-)和玛丽亚·杜埃尼亚斯(1964-)是目前西班牙语文学界最畅销的两位女作家,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创作活跃度,近两......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非裔女小说家,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所罗门之歌》是她的第三部小说,也是唯一一部男性题材的小说。小说以......
《金山歌集》与《埃仑诗集》是美国华裔学者从20世纪早期美国华人创作的汉语诗歌中挑选、编译成的中英对照诗集,目前中国大陆与台湾......
白先勇的离散文学写作不但体现了其对自我身份认同感的匮乏与需求,更体现了一种在对自我身份解构过程中所产生的强烈精神焦虑,这种......
离散文学理论是伴随着离散批评在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离散族裔群体文学的研究理论.本文以离散文学......
离散社群与祖籍国和居住国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族裔文学书写的重要命题.近年来的华裔文学显示出华裔在隶属关系上从"非此非彼"向"既此......
离散社群与祖籍国和居住国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族裔文学书写的重要命题。近年来的华裔文学显示出华裔在隶属关系上从"非此非彼"向"既......
在反映移民生活的离散文学中,作家们都会探讨移民的文化身份与认同问题。白先勇创作的《纽约客》等小说作品,作为华语离散文学的代......
在汉语离散文学研究中,存在因不同研究身份视野而产生的研究模式:大陆学者最初关心中华文化传承问题,对离散者从“叶落归根”到“叶落......
在当代,中国元素在西方电影中不断增加,成为吸引国人的一个重要方面。摄制于1993年的电影《喜福会》改编自同名小说,反映了在美国的几......
本论文从在韩朝鲜族文人协会的《同胞文学》的诗歌作品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作品中出现的在韩朝鲜族的身份认同问题。作品中出现的身份......
美国华裔文学和黑人文学表现出离散文学的重要共同特征:关注女性问题。作为共同关注的对象,生态女性主义批评与离散文学(美国华裔文......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身份与写作是离散文学研究的主题之一。美国著名华裔作家梁志英在其作品中充分利用各种语言手段来暗示人物身份。以文学文体学为理......
文化拼合既是离散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也是多元文化语境下非母语文学作品创作中的一种文学现实。论文通过对加拿大华......
<正>自"海通"以来,华人散居世界各地,在没有取得所在国国籍以前,是当地的侨民,他们的创作往往是对故国风土人情的怀念,而几乎不涉......
《女勇士》是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汤婷婷的代表作品,这部自传体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华裔美国女孩的成长经历及其家族故事,展现了20世纪......
<正>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日本的经济泡沫破灭。这对日本文学或许是一件好事。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日本的文坛便开始进入低潮期,文......
霍米巴巴在讨论民族和文化身份时提出了"第三空间"的概念,为研究离散人群的身份认同提供了栖身之处。本文拟以小说《伙计》为个案......
霍米巴巴从后殖民文化理论的视角出发,在讨论民族和文化身份的时候提出了"第三空间"这一概念,为种种对立、矛盾、异质、边缘提供了......
Moment in Peking是林语堂先生旅居巴黎时于1938年8月到1939年9月用英文写就的长篇小说。作家和作品都具有典型的离散文学的特征。......
<正>"大西南",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都曾是一个非常振奋的地域概念,它的时代气息和政治气魄不同于我国的其他地区。当年解放大军挺进......
伯纳德·马拉默德是继辛格、贝娄之后的又一位著名美国犹太裔小说家。在众多的犹太裔作家中,马拉默德所体现的犹太性最强,同时他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