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地宫相关论文
唐代秘色瓷什么模样?也许是\"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1]7264)如此美妙的描述,......
看到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内佛像胸前的(?)符号,我不禁怦然心动,觉得它与法西斯标志似乎完全相同,向讲解员询问,她也语焉不详。回来......
“红袖添香”是一个成语,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典雅生活的意境。时至今日,这仍然不失为一种唯美生活的理想。只是今天的人,可能并......
千古以来,秘色瓷一直以其某种特有的神秘感,吸引着人们不断的对其进行探索,何为'秘色'这个话题一直争议不断,随着法门寺地宫的秘色......
法门寺地宫在1987年发现两千余件盛唐文物珍宝后引起了世界各地专家注意。其中一个重要发现是地宫中的一套僖宗御用茶具。现对于这......
浙江地区的瓷器发展,在中国陶瓷史上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其中作为宫廷供瓷的越窑秘色瓷也为人们所追捧,它凝聚着当时尖端的陶瓷技术......
读《茶经》可知,中国古代的茶道。至迟在唐代中叶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采茶、制茶、烹茶、饮茶,都有明确的规范,非常严谨。以烹茶为例......
<正>细过发丝的24K金线与蚕丝线相互糅合,经历一番飞针走线,细密针脚排列成金光灿烂的线条,流畅地绘出千年前典雅繁复的图案,使之......
废墟的魅力关中帝王陵阙探幽冯冰⊙秦中自古帝王州,自西周建邑沣镐,到唐皇定都长安,历经十三朝代,给这块古老的土地留下了丰富又令人惊......
在唐代众多的珍宝之中,金银器虽不大,但它的文化价值、历史地位不可小觑。"大唐风华"展邀请何家村窖藏和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金银器进京......
<正>陕西扶风县法门寺素称"关中塔庙始祖",是我国古代安置释迦牟尼佛骨舍利的著名皇家寺院。释迦牟尼佛灭度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
法门寺,地处历史文化名城西安与宝鸡之间的扶风县法门寺文化园区,东邻乾陵,西接周公庙。唐代,这里属京畿道辖区,是唐都长安首都圈......
唐代是茶具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的时期。这是因为饮茶到了唐代才风行全国,饮茶方式已经定型。它与饮酒有很大区别,酒器已不能满足煮茶技......
在法门寺唐代茶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陕西省作家协会王愚朋友们,我们在座的有许多是茶界专家,也有不少文化人,从我个人的感受来......
法门寺唐代茶文化──国际茶文化研究的新热点(代前言)法门寺博物馆韩金科,边江金秋时节,法门寺唐代茶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法门寺博物......
一 从古到今,茶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被列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唐代“茶圣”陆羽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可见......
<正>由故宫博物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慈溪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秘色重光——秘色瓷的考古大发现与再进宫"展览正在故宫博物......
<正> 佛指惊雷地宫中充满了兴奋、紧张和期待的气氛。人们注意到,地宫的文物分布基本以石雕阿育王塔、白石灵帐、鎏金银宝函(即宝......
<正>从兴至衰的几百年间,"秘色瓷"作为皇家、达官以及文人墨客追求的奢侈品,所形成的巨大社会影响力,在世界历史上是不多见的。它......
<正>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的中室出土了一件形制较大的漆圆盒(FD4∶024)[1]。该漆盒"外黑里红,木胎,有子母扣,秘色瓷以丝织袱......
关于秘色瓷的几个问题李知宴越窑青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内容,“秘色瓷”又是越窑青瓷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自从1987年、1988年陕西省法门寺......
<正>一九八七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地宫的发掘、清理,是唐代文物考古学的空前发现,是中国佛教文物考古的空前收获;法门寺唐代地宫......
<正>2017年5月23日,"秘色重光——秘色瓷的考古大发现与再进宫"展览在故宫博物院斋宫开幕。为配合该展览,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于2......
<正>秘色之名,古已有之。唐宋时期文献中,普遍认为秘色瓷是越窑生产的进贡给皇帝使用的瓷器。北宋以后,秘色瓷的真正面貌已不为人......
<正>自从1987年4月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大批珍宝中有古文献一再述及的秘色瓷及与之相引证的唐咸通十五年应从重真寺随真身供......
一、难忘的二零零九2009年1月31日,著名佛学家、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吴立民先生(法名信如,1927—2009)与世长辞,终年83岁。2008......
试述唐代的民间茶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徐殿魁一、前言唐代饮茶已成风俗。陆羽(733—804)好茶,自栽自采,经多年研习,潜心成文,著《茶经》......
法门镇位于陕西宝鸡扶风县,虽地处偏僻,却有一座声名远播的寺庙、全国重点保护单位——法门寺(图1)。该寺始建于东汉末年,历来尊享......
法门寺地宫原是唐代密教道场以出土释迦牟尼佛指舍利等稀世珍宝而震惊世界的法门寺地宫之谜,经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吴立民教授等......
【正】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一整套唐人饮茶之器,其因为唐代皇帝专为佛祖所供而更显华贵精巧,独尊于世。这批茶器以它本身明确的錾文......
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了金银器、玻璃器、瓷器、石刻、丝织品等大量珍贵文物。这些文物是唐代皇帝、后妃、官僚和高级僧尼......
法门寺是国内现存惟一珍藏释迦牟尼真身舍利之处。1987年4月,我国考古工作者从法门寺地宫发掘出四枚佛骨舍利,其中一枚“灵骨”,三......
1987年4月3日,在法门寺佛塔施工现场,人们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洞口。传说洞里是一个地宫密室,而且有许多青蛇盘踞其中。手电光划过洞......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一整套唐代宫廷茶具,是在茶圣陆羽死后69年(公元873年)封藏的,这是陆羽生前没有见过的,也是《茶经》没有记载过的茶具,......
<正>4月12日,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它们分别是:石器时代的宁夏青铜峡鸽子山遗址、贵州贵安新区牛坡洞洞穴遗址、湖北......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中国的茶文化有"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唐代以前,我国的茶叶生产发展缓慢,茶叶只是传统农业的附庸而已.......
法门寺地宫身处后室的八重宝函的第四、第五宝函中均出现头戴宝冠、持智权印为特征的毗卢遮那佛,说明毗卢遮那佛在八重宝函中担当着......
<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唐代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向世人披露了越窑秘色瓷的神......
舍利瘗埋伴出钱币为历史上常见,但法门寺地宫出土钱币无论数量、材质还是位置,都超出传统范畴,从一个侧面体现舍利瘗埋在中国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