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域主义相关论文
在新冠疫情严重拖累全球经济的背景下,研究新兴经济体及其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恰逢此时,以“构建高质量伙伴关系,共......
地缘政治理论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理论,它指明了国家行为与其所处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具有独特的学科价值。但同时,由于该理论发展在......
从古希腊时代,自由贸易区雏形开始显现;到20世纪60年代后,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贸易与资本国际化合作不断深化,全球自贸区呈现出......
从突发"新冠疫情"出发,阐释疫情对以区域一体化、尺度重构为表征的新区域主义理论与实践造成的冲击,进而归纳城市规划应对缺陷的理......
针对广东省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兴合作治理空间——经济合作区,基于新区域主义区域合作治理理论,结合案例研究,首先从制度视角深入......
摘 要 治理是与国家相伴而生的,1989年世界银行在讨论非洲发展问题时,第一次使用了“治理危机”(crisis in governance) 一词,此后“......
为优化大都市区空间治理方式,提升大都市区参与区域竞争能力,西方学术界先后兴起了以“传统区域主义”、“公共选择”学派和“新......
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创新地理研究得到了西方地理学界的重视。追溯西方创新地理研究的发展历程:从创新的空间特征描述......
本文以区域公共产品理论为视角,论述东盟区域安全公共产品——东盟安全共同体形成中的三个阶段:冲突形态、安全机制和安全共同体的......
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的第二次区域经济合作浪潮引起了经济学家们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的浓厚兴趣,有关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分析理论......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是能源中的能源。目前石油不仅是重要的战略物资,而且已成为政治......
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群的出现不仅使城市地域空间形态和规模发生重组,更对原有的城市行政管理模式提出新的挑战。如何更好的......
新区域主义在东盟起步后,逐渐整个亚洲扩展,形成了基本的合作框架。 2015年11月22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升级协定正式签订,开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掀起了继五、六十年代后的第二次区域一体化浪潮,是谓“新区域主义”。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多边谈判的止步......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的重要经济区域,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大力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意义重大,它不......
由于世界贸易组织(WTO)组织的最近几轮多边自由贸易谈判过程屡屡受阻,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各国加快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例如欧盟......
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大国之间重要的竞争战略形式,中国作为潜在的大国,在推进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方面有着特殊的政治与经济利益,......
新区域主义是20世纪后期逐渐发展成熟的经济增长理论。本文从新区域主义的缘起、基本内涵、政策主张和实践模式等方面阐述了新区域......
论文回顾和总结了自20世纪初期以来,区域主义演变的四种形态,以及大都市政治的相关内涵.论文从地方政府间关系的角度,分别剖析了大......
“新区域主义”是在国际化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学术思潮,吸取了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等理论精髓,其主要观点在于对区域合作......
摘 要:自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不断增进,向外扩张和向内集聚的城市发展模式使得其规模从原来......
20世纪后期全球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新区域主义因强调治理过程、主张多主体跨域协作而广受追捧,成为欧美发达国家大都市流行的治理......
本文首先分析了冷战两极格局下的区域主义与冷战后多极化趋势下的新区域主义的成因与特点,并分别列举了对两者的研究有所启发且产......
德国在大都市治理上走在了时代的先列,本论文就德国柏林-勃兰登堡首都大都市区治理进行介绍,基本内容包括区域形成的背景、区域的......
1999年 6月在科隆签署的《东南欧稳定公约》为东南欧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制定了一个系统的框架。它试图通过区域一体化把东南欧吸纳到......
90年代以来,在欧洲一体化理论研究中,国家层面下的区域逐渐成为西方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并形成所谓新区域主义,以区别于国家层面之上......
城市群发展的过程实质就是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新区域主义作为区域一体化发展研究的新理论,已经成为城市与区域发展研......
摘 要:大气治理是衡量都市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尺。面对当前区域大气治理结构失衡,大气治理功能紊乱及城市群生态失序等问题,文章将......
20世纪80年代之后兴起的'新区域主义'对现代会展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借鉴和启示.'新区域主义'(NewRegionalism)这一......
东北老工业基地复兴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受到党与国家的高度重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东北老工业基......
1990年代,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新区域主义"应运而生,它作为一种指导思想,推动着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
期刊
[摘 要] 自19世纪20年代以来,如何有效治理大都市区的政府碎片化问题,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此过程中,传统区域......
探究了“新区域主义”的产生背景及研究层次,分析了“新区域主义”的特征,这对我国“长三角”城市之间的合作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意......
借鉴西方经济地理学中的新区域主义和企业与区域联系的关系型理论框架,对中国国有企业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中国的国有部......
本文以赫特纳等人提出的关于冷战后新区域主义研究的"新区域主义方法"为对象,阐述了该方法以批判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为学术视角、......
随着全球化与区域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群将成为我国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需要制度保障,有效的城市群制度能节约......
一、和谐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理论依据从经济学及贸易效应角度分析,区域合作的相关理论有贸易创造、贸易转移、轴心-辐条效应、引力......
文章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重新审视了区域一体化问题.首先对区域一体化的类型进行了总结,其次,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新区域......
“新区域主义”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其产生背景、研究内容和特征都不同于以往的“旧区域主义”,是一种新型的区域研究框架。“新区域......
国外大都市的治理模式不尽相同。从治理结构上看,有以大都市区政府为主的模式、以区域委员会为主的模式、以非政府组织为主的模式以......
基于对新区域主义理论渊源和学科延伸的分析,试图将新区域主义的概念和特征,引入到长株潭城市群这样的一体化发展区域的空间研究视......
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全球化的风行,从最初的欧盟到南方共同市场、东南亚国家联盟,再到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等,各种形式的区域主义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