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毓鼎相关论文
《恽毓鼎澄斋日记》自出版以来,学界对其关注度颇高,恽氏常年担任宫廷史官和皇帝近臣,其日记中多有对当时国家大事和宫廷内幕的记......
辛亥革命中,在京士绅恽毓鼎不仅真实记述了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而且还对主要的政治人物一一进行了点评,希望、失望,忠诚、无奈,力挽狂澜......
晚清政局内忧外患,清王朝逐渐走向衰亡,又由于列强入侵、旧族新贵的政治交替,曾经宫苑府邸珍藏的大量艺术品流入市场,掀起了文人阶......
恽毓鼎以传统的经史子集知识和相对较为开阔的学术视野从事医学的研究和实践,在比较诸家学术的基础上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中医理论.恽......
晚清史官恽毓鼎,久领兰台十九年,博通经史,为著名史学家。由于长年伴驾,恽毓鼎又掌握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信息,具备丰富的史学见......
伯希和的1909年北京之行,直接导致中国、日本狭义"敦煌学"的起源,因而在近代学术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有关伯希和1909年北京......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十月,德国侵占胶州湾,敲响了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警钟,面对瓜分豆剖、住人宰割的局面,许多有思想的中国人不得不幡然......
早在辛亥革命前夕,时人便已产生清朝将亡的强烈预感。据恽毓鼎记述,当时国内矛盾已相当激化,危机四伏,时局俨然成为一个火药桶,只......
1902年,梁启超针对传统“正史”的弊端,倡导“新史学”,提出历史是“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①,理应不以帝王将相为......
辛亥鼎革后,由帝制迈入共和的清末保守士人,面临时代遽变带来的种种冲击,多少都有一些不适应感。这种不适应感在不同的士人阶层中......
宋育仁与西方世界的接触并不仅限于出使欧洲之时,《澄斋日记》等史料中记录了宋育仁辛亥革命前后(1910-1914)在北京与西方人的交往事......
《崇陵传信录》是常被有关论著征引的一部著名私家笔记。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其成书时间在满清退位以前,所据为恽毓鼎在本书的“弁......
本文通过对清末民初士大夫恽毓鼎日记的解读,分析了在近代最初开放时期守旧人士的多面性。指出他在其内在思想世界是固守传统价值......
<正> 在有关义和团运动的大量史料中,恽毓鼎《崇陵传信录》一直享有极高的声誉。恽毓鼎身为京官,长期居住北京,义和团运动期间,他......
有关光绪皇帝的死因,近代以来不少笔记、野史认为系遭谋害而死。对此,还是需要依据可信的材料,特别是像清宫档案以及当事人的日记......
辛亥革命中,在京士绅恽毓鼎不仅真实记述了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而且还对主要的政治人物一一进行了点评,希望、失望,忠诚、无奈,力......
<正>《南游记》是晚清时期以日记形式写成的一部游记。作者恽毓鼎曾任清朝史官十九年,"遇事陈奏,两宫未尝不称善"(张维骧《清代毗......
伯希和于1909年访问北京期间,向京师一批学者展示其随身携带的部分敦煌文献,北京学界随后公宴伯希和,达成今后影印、刊布法藏敦煌......
庚子事变,京城陷落,清廷西逃,八国联军对北京实行了长达一年多的殖民统治。以美国占领区为例,美军依据治理古巴的经验,倚赖留京士......
清末重臣恽毓鼎在他的《澄斋日记》中,记载了他在1914年10月15日(阴历9月28日)补录的《立冬日以行医赴天津》的七律一首,诗曰:......
前清翰林院侍读学士恽毓鼎,一向被人们称为清朝遗老,但此人表里不一,实具有当下所谓多面相,而似非悃衷遗老。读其《澄斋日记》,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