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有机质的生物活性部分直接反映了土壤质量高低和生产能力,是影响土壤肥力动态的指标。土壤微生物作为土壤质量灵敏的指向标而逐渐的受到重视。本课题就不同处理方式下,即不同含水量,不同氮、磷施肥浓度水平下,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以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实验目的在于建立微生物量碳氮量与土壤有机质矿化率之间关系,对于制订科学合理的土壤管理措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主要得出结论有以下几点:1.同一磷钾肥水平下,改变氮肥的施用量对微生物量碳的影响不显著;同一氮钾肥施用水平下,土壤微生物量碳随磷肥的浓度增加而增大,随时间延长而显著增高,这说明磷肥施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含量。2.不同氮肥水平,硝态氮含量在第1次测定后均有明显增加,呈递增趋势,第2次测定后基本趋于稳定,硝态氮的含量与施氮肥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且N肥的施用能显著提高土壤硝态氮含量,硝态氮变化区间在32.27~189.95 mg/kg。在不同含水量(40%、70%和100%)时,硝态氮的含量变化在38.29~104.26 mg/kg,土壤含水量对硝态氮的影响顺序70%WHC >100%WHC > 40%WHC;在不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下,铵态氮的含量随时间延长降低较为明显。3.在外界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土壤含水量通过影响微生物生命活动,进而影响土壤微生物量的高低;潮土土壤微生物进行生命活动达到旺盛需要适度的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左右。4.不同氮肥浓度处理间有机碳矿化速率无明显差异,不同磷肥处理间差异性较氮肥水平显著。三种含水量下,土壤累计矿化量出现最高峰值大小顺序依然为70%WHC> 100%WHC>40%WHC。各施肥处理间在这三种含水量下土壤有机碳累计矿化量最高值的出现并不同步。5.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