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宏词科相关论文
摘要:1678年,葡萄牙王国本托·白垒拉(Bento Pereira da Faria)使团入京,是中西交流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葡萄牙使团所献之狮引发了上至......
《聊斋志异》里的《林四娘》,要算是书中最受研究者关注的篇目之一。这是由于故事的背景是青州故明衡王府的毁灭,故事的主要配角是......
本文立足于对博学宏词科与文学关系的探讨,以南宋初期骈文大家洪适的《盘洲文集》作为具体对象,从洪适的词科之路、词科文体的写作......
位于江苏省昆山市境内的半茧园,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声名远播,影响久远。它为明清时期江南名园之一,由昆山叶氏家族修建,存世数百年,见证......
周必大是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学者,《宋史》《文忠集》等对其家世行实记载甚详,学界相关论文亦有论述,但考据新近发现的《白......
<正>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解县人(今山西永济)。公元773年出生于小官僚家庭,793年中进士,798年考取博学宏词科,任集贤殿正字(当......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宪宗元和三年(808)登进士科,又登博学宏词科。初仕校书郎,久滞未迁。元和十......
世变,对于人性的激发往往是非常剧烈的。许多平素并不起眼的个性,在遭逢大的社会变革时,会以一种特别强烈的姿态表现出来。楚大夫屈原......
文章通过对博学宏词科历史变迁的纵向研究,分析其原因与对科举取仕产生的影响,并将其置于古代科举制度当中,横向探索科举制度在用......
康熙十七年(1678)诏举的博学宏词科,许多"逸民"名列荐牍,不得不面临出处问题的抉择,李因笃、潘耒属于特出的类型。李、潘二人家世......
【正】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李肇的《唐国史补》(卷下)说,开元时,“位卑而著名者”有王江宁。王江宁,即王昌龄,因为他曾......
唐代"试判"主要用于铨选,过去在"科举与文学"语境下的相关研究,往往并不涉及;但从更宽广的"取士"概念上说,铨选亦在其中,故试判也是"取士......
清徐松《登科记考》是一部研究唐五代科举制度史的重要著作,其“凡例”说:“宏词试文三篇,拔萃试判三条,是吏部选人之法,原无关于......
自《马说》被编入教材以来,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在其文本研究和教学实践方面成果众多,为解读与教学《马说》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本文新补《登科记考》之阙者5例,正其所误者1例。其中补进士科试赋2例,补博学宏词科试赋3例,前者天宝十一载《土德惟新赋》未见作......
<正>唐代科场试赋内容丰富,就《文苑英华》所收录之40类主题而言,与现存科场试赋直接相关者达17类。这些主题大都围绕帝王展开,是......
唐代吏部宏词科考诗、赋和议论等"三篇",与进士科试诗、赋、策论的内容和评判标准十分相似,以致此科及第者几乎均为进士科出身。宏......
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肇始于隋,在唐朝逐步健全、兴盛,后来科举制度的变革,都以唐制为参照。然而,有唐一代科举制度的研究资料,......
【正】 关于唐诗人王昌龄的初入仕途,史料记述各异,《旧唐书》王昌龄本传说:“进士登第,补秘书省校书郎,又以博学宏词登科,再迁汜......
<正>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已三易其稿(2009年5月第3版,2012年6月第7次印刷),这门选修课也几乎成为广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了。......
在李商隐的生命历程中,开成三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蕴含着许多耐人寻味的人生与诗学深意。这一年,诗人应博学宏词科试却被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