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敦桢相关论文
一个县衙首先引起我们注意的当然是县衙建筑。这一建筑群的坐落、布局、结构、装修等等细节并没有明确的法律制度予以规定,但是却约......
刘敦桢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是我国近现代建筑教育的先驱者与开拓者之一。本文通过对刘敦桢先生教育......
引子继9月份的京张铁路历史建筑遗存考察后,建筑文化考察组于11月1—3日,又进行了以上世纪30年代中国营造学社刘敦桢先生河北古建......
“替木式短栱”是栌斗上用替木承栱的特殊做法,营造学社时期梁思成、刘敦桢等先生已有关注。本文在先生们研究的基础上,尽可能全面......
编者按《建筑学报》创刊以来,伴随中国建筑研究走过风雨60年的历程,忠实记录了一代又一代建筑学人的历史想像与情怀,积累了极为珍......
创业者的脚印(下)——记建筑学家刘敦桢的一生刘叙杰经过数月小住后,父亲于1938年春带着我们离开家乡,取道湘桂二省间群山中的小路,直趋广西......
父亲刘敦桢虽然很早就已接触了中国的传统园林,他对园林的认识,也是在长期的过程中得到不断深化和提高.依凭着对中国古代建筑的深......
刘敦桢老师离开我们四十余年了在纪念他百年诞辰时,内心充满着崇敬、敬仰之情。我们这个班是幸运的.1949年8月进入大学的学生中.考入......
成立于1930年2月的中国营造学社是我国第一个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学术机构。1940年底,中国营造学社与国立中央研究院、国立中央博物......
<正>本文不是对近百年来中国建筑史研究作综述性研究,更不是对近百年来星汉灿烂的建筑名家、建筑名刊和建筑研究机构作点将式的系......
双开间建筑东向生礼仪与符号化圭臬张良皋中国古代建筑,开间成偶数者颇有其例,与我们今天习见的奇数开间很不相同,我姑且名之日“双开......
<正>今年,2007年,是刘敦桢先生诞辰110周年。与110年前的十九世纪相比,如今的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加速度发展的世纪,在新世纪头几年里......
童寯,满族,字伯潜,1900年10月2日出生于奉天省城东郊(今沈阳市郊)。1920年,中学毕业后去天津新学书院专修英语,次年夏天,先后参加......
介绍了国家图书馆等单位珍藏的逾2万件样式雷图档的重要价值及中国营造学社内诸前辈为整理与研究样式雷图档所做的开创性工作.......
《苏州古典园林》是刘敦桢先生担纲完成的一本大作。本论文对该著作的体例,特点、研究背景及其相关人物等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探讨了......
<正>一、"近代专业户"我跟中国近代建筑好像特有缘分,头些年参加的建筑学术活动,接触的都是中国近代建筑。第一次是参加建筑工程部......
<正>今年恰逢我国建筑历史学科两位开拓者之一,著名建筑史学家刘敦桢先生诞辰110周年。这是值得所有建筑界人士,特别是建筑史学人......
<正>《营造法原》《营造法原》是一部记述我国江南地区古建筑营造的专著,姚承祖原著,张镛森增编,刘敦桢校阅。该书分为16章,分别叙......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中国近代建筑师的西式折中风格在中国的实践早于中式折中,即始于20世纪10年代末。一般,折中给人的印象要比古典来得精简,要比现代......
刘敦桢先生作为中国建筑史研究的肇始,终其一生都在为了古建筑的研究与保护而做出自己的贡献。他研究中国建筑史的方法精深广博,开......
中国古代建筑是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是中国不可移动文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建筑史》是一部关于中国古......
自2008年国际遗址古迹保护理事会ICOMOS在世界遗产中心年度工作评估报告《Whatis OUV?》中突出强调了世界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组成......
今年7月正值建筑出版家杨永生(1931-2012)编审辞世七周年,在我们刚刚推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建筑历程:1978-2018》一书,欲全......
杨廷宝先生(1901~1982年)作为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对我国建筑事业曾做过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在纪念杨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正>一、历史的螺旋——今之视昔我是天津大学建筑系1967届的毕业生,50多年前卢绳先生给我们上建筑历史课,又带我们到沈阳做测绘实......
从1932年4月开始,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与他们的营造学社,在中国170多个县市进行了古建筑调查,唯独在四川广汉县,营造学社留下了......
莫宗江简介莫宗江(1916-1999),中国著名的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1931年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师从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学习中国古代......
作者对刘敦桢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史》和梁思成先生所著的《中国建筑史》这两部通史,通过三个方面进行了理论研究表述:一,"南......
<正>引子今之豫北焦作、济源一带,古称"覃怀",《尚书·禹贡》即有"覃怀底绩,至于衡漳"的记载;春秋以降,豫北乃郑晋故地,汉魏之河内......
<正>郭湖生先生,河南孟津人,1931年4月生于浙江湖州。著名建筑史学家;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第七、第八届......
梁思成与刘敦桢均是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建筑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两人具有相似的教育背景......
本期发表了崔勇同志的文章 :《中国营造学社部分成员的学术研究活动及其发展》。该文详细叙述了刘致平、莫宗江、陈明达、罗哲文诸......
<正>引子继9月份的京张铁路历史建筑遗存考察后,建筑文化考察组于11月1—3日,又进行了以上世纪30年代中国营造学社刘敦桢先生河北......
《苏州古典园林》中的"空间"概念是现代主义"空间"概念在1960年代中国的延续,但是两者之间的差异尚未得到充分探讨。本文以《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