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声性调式和声相关论文
作为中国专业音乐的代表性音乐体裁,中国诗词艺术歌曲同时具备专业性、音乐性、文学性和历史性的特点,其伴奏的编配同样服从于这些......
在21世纪“后调性”的音乐创作中,如何应用线性思维在纵横两方面进行多声部写作的探索,从应用西方传统功能和声原则的习惯性接受方......
作为中国专业音乐的代表性音乐体裁,中国诗词艺术歌曲同时具备专业性、音乐性、文学性和历史性的特点,其伴奏的编配同样服从于这些......
和弦结构触及和声学的根本,与传统和声以三度结构为中心的结构方式不同,五声性调式和声中有多种不同的和弦结构方式,运用不同的结......
郭祖荣钢琴曲《胶东情》,完成于上世纪50年代。本文通过分析该曲的和弦结构和调式调性等的运用手法,解析这首钢琴作品鲜为人知的艺......
俄罗斯和声学派作为借鉴德、法和声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和声学派,具有其理论上的科学性和适应性,对中国和声理论和教学体系的构建产生......
自二十世纪上半叶,刘天华、萧友梅等人主张“西为中用”,创作属于中国的新音乐。之后,中国作曲家将中国五声特征、中国“韵”与西......
<正>一不知不觉间,樊祖荫先生近八十高龄了。由于早年跟随先生学习,工作后有幸经常与他见面,先生又一如既往地始终活跃在音乐研究......
中国传统音乐中,虽然广泛存在着各种多声部的组合方式与和声因素,但和声学作为一门有系统理论的音乐学科,则是从清代开始才逐渐由......
五声性调式和声中有多种不同的和弦结构方式,运用不同的结构方式构成的和弦会有不同的和声效果。由于分类标准不同,不同和声著作对和......
五声构成音是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基本材料,在实际创作中,作曲家并不仅限于利用五声构成音进行创作,而是在保持五声性调式特性的......
<正>"五声性调式和声研究"于1999年立项,2001年12月完成,2003年12月由上海音乐出版社以《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为名正......
在中国音乐界,樊祖荫先生是横跨“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与“音乐学”专业的旗帜性学者,在和声学、传统音乐、非遗保护、音乐教育及......
<正>在和声学著述中,当论及调性与调关系的问题时,常使用两个既相互关联又各有区别的技法概念,即"转调"与"调性扩张"。转调(modula......
<正>一、引言音乐创作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类艺术的汪洋大海中,不同时期音乐创作的风格是不同的,中西方音乐不同历史时期......
本文以《中国北方民歌合唱曲集》中的15首混声合唱为分析内容,对这15首混声无伴奏合唱的和声结构进行分析并归纳其和声应用方法。......
近年来,本人较多地关注艺术歌曲这一体裁形式,并创作了若干实验性的作品,其中3首分别发表在《音乐创作》(2014年第3期、2017年第6......
<正> “功能和声”传入我国以来,对作曲家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人民的习惯和需要,即使是大量现代非传统手法的引入,而“功能......
作者数十年从事中国多声部民歌、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等多个课题的研究。了解其研究目的、经历和方法,可以一窥作者的治学理念。......
黄虎威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与和声学家,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其创作技法,从传统到现代多有应用。本文着重阐述其和声运动中的......
刘学严同志著作的《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及风格手法》全书共二十五章,是本院作曲系科研项目之一,也是该系和声教材。其中第十五章论......
樊祖荫教授在我国和声学界与民族多声部音乐研究领域享有盛名,作为一位横跨作曲技术理论与音乐学两大领域的著名学者、音乐理论家......
<正> 三、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 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自1979年起,和声学的研究步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
随着后现代主义时期的到来,全盘西化的教学理念已被多年来的音乐教学实践所否定,本文针对如何建立中国独特的视唱练耳教学模式,如......
和弦结构触及和声学的根本,与传统和声以三度结构为中心的结构方式不同,五声性调式和声中有多种不同的和弦结构方式,运用不同的结构方......
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音乐活动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黎英海先生,于2007年1月5日因病逝世。笔者怀着沉痛......
古筝是我国重要的民族乐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有着优美的旋律和和谐的音调,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本文主要研究了古......
近一个世纪以来,在五声性调式和声从萌芽到发展的进程中,如何保持和声的民族风格,如何把传统大小调和声与我国的五声性音乐进行有机结......
由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承办的国家艺术基金“豫剧音乐创作人才培养”项目培训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了将近一周的时间。前期有授课专家项......
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是功能和声的一个分支。自20世纪20年代起,我国进入专业性的多声部音乐创作之后,中国作曲家在进行音乐创作时,旋律......
论五声性和声的相对功能浙江/陈祥文五声性调式和声除了以色彩性为重要表现特征外,也具有一定的功能性。虽然这种功能性在功能强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