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丙安相关论文
由中国民俗学会、中国俗文学学会、辽宁社会科学院、东北大学联合主办的“首届”语言与民俗’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5月20日—......
8月8日,广州乞巧文化论坛在广州市天河区拉开帷幕。本次论坛以“认知·传承·融合”为主题,来自马来西亚、新西兰、日本等国家的乞巧......
“这一刻,我感觉自己站在时光隧道里,回到世纪初。十几年前,我还在自己生命的五十年代。当我走进这个小小的依水环山、人文深厚、世外......
见到乌丙安教授时,他刚从辽宁赶到上海来参加学术论坛。虽然已经83岁高龄,但这位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当今民俗学界泰斗级人物依然......
国 际民俗学家协会 (F .F)于 1991年冬 ,在芬兰的总部举行了一次利用电脑数据库评选 2 0世纪世界级民俗学家的活动 ,按照设定的标准......
6月3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文化先觉的脚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巡礼活动”在山西晋中榆次后沟古村举行.中国文......
2004年9月30日,笔者在山西省晋中市参加了“第六届中国民间文化节”的闭幕式,76岁的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教授在这次“中国民间文艺......
2003年12月18日,由中共中央统战部、教育部、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民协等单位协办的纪念钟敬文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
近日举办的“首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引起世人对这一波“非遗热”的注意,辽宁大学教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
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的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里程碑意义的民俗学专著 ,被学人形象地誉为“撑起中国民俗学理论建树的‘三级跳’” ,对......
胡鸿保(以下简称胡):迫于领导安排,我勉为其难接受了为硕士生开讲“民俗学”课程的任务。于是“急用先学”,找了几部教材来参考。一......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硕士、博士和博士后期间的三位导师,用他们的言行阐释了为师之道。乌丙安先生对我的影响是“美”,他的神情和妙语让我记忆犹新;黄......
<正>现如今,春节表现出了一大特点,重心从农村文化转向了城市文化,这就衍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春节的古老习俗如何适应现当代,年轻人......
<正>民俗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约定俗成的、作为其言论、生活和行为的重要规范和准则。对于藏族来说,也有着其......
<正> 辽宁大学教授、我校兼职教授乌丙安先生,赴日进行讲学和科学考察,于八月中旬载誉而归。最近,我们就发展民俗学的有关问题请教......
从1953年起,乌丙安先生便与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结下了终生不解之缘,然而学术研究之才情未及释放,便在一次次的政治运动中经受了生......
<正>爱尔兰的《大河之舞》火了,踢踏舞也跟着热起来了,于是中国一些以"脚踏地"为特色的舞蹈也纷纷以爱尔兰、百老汇的踢踏舞马首是......
<正> 今年5月6日至5月9日,由中国旅游文化协会民俗专业委员会主办的首届"中国民俗论坛"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收到论文30余篇......
本文的内容设计是,旨在通过一个特定蒙古村落的信仰民俗的分析,阐述蒙古民间信仰在具体地方的俗民群体当中如何形成、存在并传承的过......
<正>题记: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权威专家,乌丙安教授始终站在学术研究和保护实践的最前列。他有关"非遗"的著作,以及"非遗......
<正>民间信仰自古以来就不为政府所承认,经常处于被官方压制、打击、甚至被禁止的境地。在古代,民间信仰被视为“淫祀”,《礼记·......
<正>该套文集包括了乌丙安教授迄今撰写的八部代表性民俗研究著述:《中国民俗学》、《民俗学原理》、《民俗学丛话》、《民间口头......
期刊
半个多世纪来,中国博物馆工作的视野,基本囿于“实物性”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近年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采访乌丙安先生的稿子,整理之后长达2万余字,这当然要感谢年届80岁的乌丙安先生不辞劳苦,对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更要感谢我们祖......
2012年12月20日,文化部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498名,加上前三批已公布的1488人,共计1986人。在第四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