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作家相关论文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经济浪潮,中国的农耕文明和乡村伦理遭受到强大的冲击。八十年代以来,东北乡土作家在创作中通过对乡村伦理叙事的颠......
自1932年“满洲国”成立到1945年抗战胜利“满洲国”自动消亡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在沦陷区的东北文学家创作了大量不同形式的文学......
在我的心目中,他依然是2006年《武林外传》里那个诙谐逗趣、英俊潇洒,善使葵花点穴手的白展堂大侠。八年后,“白展堂” 已蜕变成《甜......
1996年春天,东北作家素素开始了她的“大东北”文化寻根之旅.“生在东北却不了解东北,想寻根却不知道根在哪里”的焦灼心理与文化......
伪满洲国时代,中国东北处于日本统治之下,人民迷惘困惑.梁山丁明晰地表现出该时代知识分子对日本统治的无言的反抗、无声的控诉.透......
5月初夏,浓荫繁花,我到蒙古国出席“尹湛纳希研讨会”赶回来,直接拖着行李箱从北京来到大连,参加“东北作家看金普”采风活动。 “......
本文研究了萧红作品中展现出的东北地方风情,同时的也是对萧红创作风格的一种探讨,不仅像读者展示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北风情,更是......
著名作家萧军,真名刘蔚天。三十年代在东北吉林和哈尔滨等地,曾以田军、萧军和三郎为笔名发表短文与诗词。萧军祖籍辽宁省义县,他......
笔者和东北作家采风团赴东宁考察了东宁要塞中的勋山要塞,这里是侵华日军在亚洲最大的军事要塞。东宁要塞的规模究竟有多大?它的全......
2015年之后,双雪涛、班宇、郑执等几位“80后”沈阳籍作家崭露头角,他们以书写铁西区1990年代经济改革以来的工人及其子弟的遭遇与......
文学文献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而高校图书馆往往是地方文学文献的重要研究机构和传播机构。当下,如何利用高校图书馆的优势资源传承......
1932年日本在中国东北炮制了伪满洲国后,大批东北作家逃亡到华北、上海等地。他们在他乡同样从事文学创作,并且时常以故乡为主要表......
本篇论文通过主题、人物选择、叙事手法、结构形式等多方面来研究双雪涛等“80后”东北作家的城市书写,以此来探讨这些青年东北作......
20世纪30年代民族战争初期,从哈尔滨走出的流亡东北作家,使东北文学现象、作家活动及艺术创作成为中国文学史叙述中无法回避的一抹......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东北历史文化的发掘和现代文化的建设,同样不可忽略。本文简略地描述了东北历史文化的现象,认为在中国文......
<正> 一如果说,东北精神和东北强健的生命力,在现实中和三十年代东北作家笔下的大地之子——农民身上得到了正向的、诗意的体现,那......
胡子与英雄:东北作家创作中独特的历史与文化景观逄增玉一如果说,东北精神和东北强健的生命力,在现实中和东北作家笔下的大地之子──......
<正> 曹保明先生,1949年9月11日生于黑龙江省泰来县,1973年入吉林大学中文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从事民间文学教学工作,后调入吉林省......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是多元的,东北作家群的作品对文学史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们的影响是深远的。在文化导入的教学中导入东北作......
东北作家的作品真实的再现了东北三省在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时期里,在这片气候条件恶劣、生存艰难、又惨遭日本殖民统治的土地上,人......
抗战时期的东北作家可分为东北流亡作家和东北沦陷区作家两大创作群体。东北流亡作家即是指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东北作家群”。其......
萨满教文化是存在于东北地区的一种普泛性宗教文化,它对东北文学产生重要影响,萧红、端木蕻良、郑万隆、迟子建、郭雪波、乌热尔图......
<正>费孝通曾经直言"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尽管从"这一基层"也生长出了"与乡土基层不完全相同的社会",并且自鸦片战争以来的......
<正> 1938年,由于上海沦为孤岛,南京陷落,武汉一时成了抗战初期的政治、文化中心,崛起于上海的“东北作家群”也迁徙到这里。“文......
作为一种地域文化,“黑土地文化”已经成为东北文化的特指。所谓黑土地文化,是指生活在东北地区的人们所创造出来的全部物质财富和......
东北作家群的重要成员李辉英,1950年移居香港后积极融入香港生活,逐渐地实现从东北作家到香港作家身份的转变。他的短篇小说以温婉......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自“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各地的一些东北作家相继奔赴解放区,在这个安定团结的新天地里他们开始了全新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