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楚简相关论文
上海博物馆购藏战国楚简以来,上海古籍出版社先後出版《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至九。由於出版时间的原因,学术界对於早期出版......
从“五至”说的比较来看,《孔子家语·论礼》篇“子夏侍坐于孔子”章与《礼记·孔子闲居》篇及楚简《民之父母》篇所据祖本不同,《......
本文通过对新发表的上海博物馆藏楚简<子羔>篇字词的考释、简序的调整、残损简文的试补,系统复原了简文的原貌.认为<子羔>篇原共10......
上博楚简《恒先》是一篇道家奇文,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先秦哲学和道家思想具有重大意义。该文自出版以来就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学......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天文气象杂占》中有"是=帚彗"等五个"是="句,前人或以为"="是一个重文符号,代表"是",认为这个"是"是系......
20世纪以来,随着简帛文献的不断出土,我们对早期文本的生成过程有了全新认识。在简帛文献之“源”与传世文献之“流”的比对下,早......
上海博物馆藏竹简<缁衣>第十五简中有一个字形作(雀),整理者隶定为"(雀)",读为"爵"(1).此字在对应的郭店楚简<缁衣>篇中,字形为"雀......
上海博物馆藏的楚竹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其简文由于是不同的书手所抄写,因而各具不同的书写风格和书体特征。为了能让读者更清楚地了......
新近发表的上海博物馆藏楚简《多薪》一篇简一“兄及弟淇,鲜我二人”中的“淇”应读作“綦”,通“紧(殴)”,而“淇鲜”当为“鲜淇”的误......
以传世文献为对比参照,考释新发表的上海博物馆藏楚简<子羔>篇所载禹、契、后稷出生的神话,认为"伊"当读为"",央台"即"桑野",玄......
1993年10月,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出土一批竹简,经整理,有文字的竹简有730枚,其释文于1998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郭店简文一经公布,......
论文考释了上海博物馆藏楚简<鲁邦大旱>篇的一些关键词语,根据上下文意拟补了所残的简文,系统复原了<鲁邦大旱>篇.......
关于《邶风.绿衣》的题旨几千年来争论不一。《毛诗序》认为这首诗是卫庄姜因"妾上僭"而伤己失位的作品;郑玄则改"绿"为"褖"以附会......
楚竹简《内礼》的面世,表明保存在《大戴礼记》中的《曾子》十篇确为先秦文献。比较《内礼》与《曾子》,可为考察《曾子》一书的编......
上博楚简《鬼神之明》的主题和讨论的核心在于鬼神的"明知能力"。从方法论看,是从鬼神赏罚论的观点论证鬼神明知的问题。关于鬼神......
楚国法律是春秋战国时期南方诸侯国法律文化的典型代表,据相关文献记载,楚自建国至灭国都奉行严明的法制,是先秦法律文化的重要组......
自2001年1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一册),《孔子诗论》释文、图版正式公布,立即引起热烈讨论,学者从各......
<正>1.引言"勿灋朕令"为常见铜器铭文,义为"不要废弃我的命令"。大盂鼎"若苟(敬)乃正,勿灋朕令"(《殷周金文集成》5.2837①)与《诗......
<正>上博楚简《容成氏》有段话,是讲上古盛世(图一、二):……於是(乎)不赏不罚,不型(刑)不杀,邦无飤人,道(路)无殇死者。上下贵贱,......
本文对上博楚简《三德》九号简文的释读进行讨论,认为整理者李零先生的断句存在问题, 以李零释文为基础的其他学者的释读也不合理......
上博楚简《周易》是出土发现最早的《周易》,对《周易》的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是作者根据最初整理上博楚简的原稿,给学生讲课......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鲁邦大旱》章讲述鲁哀公请教孔子应对旱灾之法,孔子给予回答,又就此与子贡辩论的故事。本文认为,此故事......
上博楚简三《中弓》篇,包含着孔子的一些政治思想。孔子常怀"安民济世"之志,鼓励弟子积极出仕,并回答了仲弓的"为政""导民兴德"和"民务"三......
上博楚简《诗论》代表了先秦儒家文学教化思想向两汉经学化儒家文学思想过渡的一环。虽然《诗论》注重诗的教化作用,体现了儒家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