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俭示康》相关论文
《训俭示康》是宋朝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世称涑水先生)教诲他儿子的一篇家训。该文紧紧围绕“成由俭,败由奢”这个古训,结合自......
人教社主编的高中语文课外读本第二册编选了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的书信体散文《训俭示康》。作者在文中教诲、训诫儿子司马康要崇......
司马光(1019—1086),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一生著述颇丰,除《资治通鉴......
<正>"特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属性,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特本质。黄厚江老师将"语文学科"的"特质"归结为"母语学习"。[1]我......
<正>"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我国历代文化大师都是学贯古今之人,通晓王朝更迭,见惯家族兴衰,无不将"静""俭"二字奉为圭臬,并融入自......
<正>在深化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作文如何进一步改革?从什么地方开始?从语言训练入手,还是从结构、表现手法入手?笔者两次深入台湾......
《训俭示康》注释订误江苏如东县中学赵荣民一、世以清白相承课本(高中第三册,厂同)注:一代一代都继承纯朴的家风。”将“清白”解释为......
<正>一、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父亲对儿子的训诫之作。文章的中心是一个字——"俭"。作者要求儿子要崇尚节俭,摒弃奢靡。内容有两个......
<正> 司马光的《训俭示康》一文有"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一句,高中课本只注"见《左传》庄公二十四年";而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
<正> 古时宋金两代科举考试曾以策论取士。“策”是策问,即以经世治国问题书之于策,令应试者作答;“论”是议论文体。苏轼的《论战......
<正>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11月22日组团赴台,举办"首届海峡两岸中学语文教学交流活动"。在台湾,参访了两所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