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48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冯岁平,孙启祥, 来源:2007中国镇江.瘗鹤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著名书法家、学者祝嘉先生的《论“南北二”》,以“二”简介、六朝楷法、论《瘗鹤》、论《石门》四部分作了详细探讨,内容虽偏重书法研究,但仍是迄今为止研究“中国...
[会议论文] 作者:郭荣章, 来源:2007中国镇江.瘗鹤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瘗鹤》是南北朝时南梁焦山著名的摩崖石刻,笔者虽向往已久,但无专攻。...本文仅据“南北二展”所展示的资料,对其文字、作者等情略作探索,并从《二》相互对照中所获得的若干启迪略予梳理,对《二》在我国书法史中地位亦略述拙见。...
[会议论文] 作者:水赉佑, 来源:2007中国镇江.瘗鹤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瘗鹤》摩崖刻石在北宋被发现后,立即受到书家、金石家、文人墨客们的重视和赞扬,但对《瘗鹤》的推崇和受它的影响,尤以黄庭坚最为突出。本文介绍了黄庭坚对...
[会议论文] 作者:贾玉书, 来源:2007中国镇江.瘗鹤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从所录历代名家之评说中看,足见《瘗鹤》书法之高妙和在书家心中的地位之重,本文仅试从《瘗鹤》书法之美方面,谈点研习体会。...
[会议论文] 作者:金丹, 来源:2007中国镇江.瘗鹤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本文从鉴藏、作者、书论、临摹四个方面,对清代鉴藏家和书法家关于《瘗鹤》问题进行简要钩沉,找寻他们关于《瘗鹤》鉴藏和临摹的史实,论述他们从认识到临摹的观念变化,以期探讨清人的书学思想。...
[会议论文] 作者:陆宗润, 来源:2007中国镇江.瘗鹤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对《瘗鹤》的校勘前人已有说法,散见于籍,未成系统,本文在前人论说的基础上作一些小小的补充,题目取“校补”二字即此意。...校勘的方法先从出水前后石的变迁;水前本与水后本的见存字量及其分布着手;再根据存字的形态变化排列水前本、旧拓本、稍旧拓本文字变迁的过程三个方面,对《瘗鹤》的版本做一些基础的调查工作,为金石研究同好提供参考...
[会议论文] 作者:仲威, 来源:2007中国镇江.瘗鹤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瘗鹤》是江苏镇江焦山西麓岩石上的著名摩崖石刻,现存焦山残石共有五块九十三字。本文介绍了了传世水前拓《瘗鹤》本的艺术价值及鉴定依据。...
[会议论文] 作者:陈见东, 来源:2007中国镇江.瘗鹤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瘗鹤石刻在书法史上有特别地位,被俗称为“大字之祖”,人们议论瘗鹤主要着眼在:真/伪;王/陶;完/缺。这几方面的研究深入,但还没有可以被全面接受的结论。笔者从以上三方面还体...
[会议论文] 作者:刘建国,潘美云, 来源:2007中国镇江.瘗鹤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本文通过对《瘗鹤唐人金山本》和唐代(《润州图经》的分析,同时又对王羲之与朱方(京口)的关系、“雷门鼓事”的时代以及东晋书风的特征等方面进行深入地考证,从...
[会议论文] 作者:张岚, 来源:2007中国镇江.瘗鹤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对于著名的瘗鹤,鲁迅先生早己向往之。对碑帖关注的深入探究是鲁迅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分析了鲁迅先生对《瘗鹤》的校勘工作。...
[会议论文] 作者:薛元明, 来源:2007中国镇江.瘗鹤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瘗鹤》之艺术成就吸引了众多赏家目光。《瘗鹤》真正受到书家学者推崇是在宋代,最早属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对情感的强调甚于历史中任何一个朝代。...《痊鹤》先遭天灾,后遇人祸,很早就石残字缺,却代表一个时代的艺术风貌与成就,并不因残缺而失去固有的魅力。    ...
[会议论文] 作者:陶喻之, 来源:2007中国镇江.瘗鹤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关于书法史上著名的镇江《瘗鹤》摩崖石刻的时代与作者,自来聚讼不休,莫衷一是,有东晋王羲之、萧梁陶弘景、唐朝王瓒、顾况、皮日休等说。不过,仔细斟酌推敲以上各位跟《瘗鹤》的关系,其实大多出于巧合。...
[会议论文] 作者:孙洵,王佩芬, 来源:2007中国镇江.瘗鹤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本文剖析(《瘗鹤》)的历代名家评论,它归属于真(楷)书,孕育形成的人文背景思想基础以及选址在镇江焦山等专题,提出个人的一管之见。...
[会议论文] 作者:何学森, 来源:2007中国镇江.瘗鹤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关于《瘗鹤》诞生的时代,传统看法主要有两类。一类说法是东晋南朝书迹,另一类认为隋唐时期的作品。...本文简单归纳以上说法的主要依据和方法,分析《瘗鹤》的内容、书风方面的特殊内涵,从意象上进一步理解把握《瘗鹤》,从时代、地域文化的角度作出一些推测。...
[会议论文] 作者:魏小虎, 来源:2007中国镇江.瘗鹤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六朝时期文人喜撰一种风格俳谐的游戏之作,而《瘗鹤》“拟人化”的手法寓谐于庄,正用此路数,以干支纪年、末署五别号,亦属戏笔。因此不必对号入座,穷究真相。...
[会议论文] 作者:郑为人, 来源:2007中国镇江.瘗鹤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自北宋以来,瘗鹤的身世象谜一样吸引着众多的研究者。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以王羲之说和陶弘景说较多,但皆无实证可验。近来本邑学者罗勇来、刘建国先后出版了研究专著,其中...
[会议论文] 作者:韩向成, 来源:2007中国镇江.瘗鹤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瘗鹤》被学人誉为“大字之祖”。它之所以能够名垂青史,饮誉海内外,赢得了历代理论家的佳评、推重。它本身文化内涵之丰厚,艺术风格之独特,令一代又一代书家为...
[会议论文] 作者:顾音海, 来源:2007中国镇江.瘗鹤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大字之祖《瘗鹤》非但在书法史上有其独特的地位,而且,通过其文字描述,向后人透露了古代鹤文化的重要信息,堪称民俗史上的重要篇章。...《瘗鹤》所提供的古代鹤文化的信息,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它的价值,是远超乎书法之外的。...
[会议论文] 作者:陈, 来源:2013海峡科技专家论坛·海峡两岸茶产业发展研讨会 年份:2013
工夫红茶在坦洋工夫红茶初制技术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品质风味.本文就陈工夫红茶的原料以及制作工艺加以总结,以为工夫红茶的加工提供实践经验....
[会议论文] 作者:屠纪军, 来源:2007中国镇江.瘗鹤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瘗鹤》原在焦山西麓栈道崖壁上,后因山体崩塌坠入江中。北宋初冬季水落石露,始为人知。历经好事者传拓流传开来,其书法即以惊世的艺术魅力为历代书家奉为经典。...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