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与《瘗鹤铭》

来源 :2007中国镇江.瘗鹤铭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bi_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鉴藏、作者、书论、临摹四个方面,对清代鉴藏家和书法家关于《瘗鹤铭》问题进行简要钩沉,找寻他们关于《瘗鹤铭》鉴藏和临摹的史实,论述他们从认识到临摹的观念变化,以期探讨清人的书学思想。
其他文献
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称赞范仲淹“前不愧于古人,后可师于来哲”。黄庭坚就是一位来哲师之的典型代表。本文着重稽考黄庭坚及其世祖、姻亲、僚友与范仲淹交游的史实,以佐证黄庭坚仰慕,崇敬范公品格,缅怀、传承范公精神,诗咏、赞颂范公功德,效法、践行范公思想,管窥范仲淹伟大人格影响后世的魅力;从而启迪我们增强改革开放意识,科学发展意识,争先创优意识,共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北宋庆历五年(1045)至皇祐元年(1049),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知邓州。期间,在古城东南隅创建花洲书院,庆历六年(1046)九月十五日应挚友滕宗谅(子京)之求,在书院春风堂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其至理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奋斗不息,成为中华民族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迈入21世纪的今天,研究和继承这一优秀思想,对于推动政治文明和精神
科举改革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庆历四年,根据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中的“精贡举”和台阁臣僚的详议,对科举与学校的结合、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方法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实施了“立学合保荐送之法”、“先策论过落、简诗赋考式、问诸科大义之法”及废罢“州郡封弥、誊录,进士、诸科帖经”等新制。范仲淹的庆历科举改革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虽然随着庆历新政的夭折,这次科举改革实施不到一年就被废罢了,但它的影响却
范仲淹是宋代甚至是整个中国古代都颇具影响的历史人物,官至参知政事,一生交游极广。出生在这样一个官僚家庭里,范纯仁自幼接触到的都是当时一些名士和统治阶级中的中上层人士。这对范纯仁本身的成长、学问德业及至仕途都有深刻的影响。本文拟从其师友、姻亲关系方面来探析范纯仁所处的社会关系网络,以期能更真实地探讨其成长历程与当时社会之间的关系。
北宋雍熙、端拱之后边防军队的组织形式,是以“天子卫兵”——禁军戍边,而在禁军原有组织体系之外别设“兵官”职位体系以统之。那么边防军队是如何组织的?出戍禁军指挥中的下级军官在边防军中的作用又是怎样的?对这些问题,范仲淹的奏议提供了许多有益的认识线索。借助这些线索,这篇小文章将试图深入北宋边防军队的基层,去认识两种下级统兵官员—指使“使臣”和“军员”。
对《瘗鹤铭》的校勘前人已有说法,散见于籍,未成系统,本文在前人论说的基础上作一些小小的补充,题目取“校补”二字即此意。校勘的方法先从出水前后铭石的变迁;水前本与水后本的见存字量及其分布着手;再根据存字的形态变化排列水前本、旧拓本、稍旧拓本文字变迁的过程三个方面,对《瘗鹤铭》的版本做一些基础的调查工作,为金石研究同好提供参考。
鲁迅先生作为伟大的思想家,碑帖研究也是其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著名的瘗鹤铭,鲁迅先生早己向往之。对碑帖关注的深入探究是鲁迅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分析了鲁迅先生对《瘗鹤铭》的校勘工作。
在中国历史上,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习惯上称为六朝。六朝时期思想文化是一种包融式的文化。统治者对待不同观点的学派、思潮、言论不是采取简单的压制、打击的手段,而是采用尊重、兼容等方法,取其所长,为我所用。六朝时期独特的政治思想环境,为书法艺术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作者没有精神压力和思想负担,不追求功利,以平常的心态,高雅的情趣,超脱的胸怀创造了世界上最完美的艺术。六朝书法能够超越历史
在六朝文化的研究中,书法文化是相当重要的一个领域。而在多年的研究中有许多问题尚未能深刻或存在歧义,需要更加明确化。本文对六朝研究中涉及到的思想、字体和《瘗鹤铭》碑刻等问题提出建议,引发大家进行深入的思考。
以往,对于百济武宁王陵的形制结构与出土文物的研究,中、韩、日三国学者从各自的立场与视角入手,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唯独对铭记墓主身份的墓志在形制上表现出来的不合常规之处未免关注不够,本文在与中国出土同一历史时期的墓志进行比较的基础上略作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