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82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王丽梅,, 来源:唐史论丛 年份:2015
近日从友人处获得一张《大唐内学士广平氏墓志并序》的拓片,志主尚宫若昭,为唐代著名女学士,新旧《唐书·后妃传》均有其传。其墓志的发现,对研究氏姐妹的家世及...
[会议论文] 作者:葑菲女郎花,, 来源: 年份:
群情之欢悦,难以言说,这让我想起了一百多年前辜鸿头上的辫子和北大学子们心中的辫子...
[会议论文] 作者:, 来源:中国广告协会 年份:2011
人才问题对于现在广告公司来说,不管是大型集团还是小公司来说都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地步,因为有“微创意”带来了有“微创业”,最后就到人才“微型化”,这对未来的广告公司在经营人力资源上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微创意、微创业、微人才,人才的微化是我们未来一定要关注的......
[会议论文] 作者:邱志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 年份:2008
  本文将以笔者近期所亲见北京大学未刊之档案,考证、补充辜鸿在北大英文门任教始末的细节,借此透视北大“英文门”时期的师生互动状况,以期揭示清末民初英语在华...
[会议论文] 作者:冯岁平,孙启祥, 来源:2007中国镇江.瘗鹤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著名书法家、学者祝嘉先生的《论“南北二”》,以“二”简介、六朝楷法、论《瘗鹤》、论《石门》四部分作了详细探讨,内容虽偏重书法研究,但仍是迄今为止研究“中国...
[会议论文] 作者:朱宝锋,, 来源: 年份:2004
翻译家辜鸿在其《论语》英译中表现出了强烈的读者意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
[会议论文] 作者:郭荣章, 来源:2007中国镇江.瘗鹤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瘗鹤》是南北朝时南梁焦山著名的摩崖石刻,笔者虽向往已久,但无专攻。...本文仅据“南北二展”所展示的资料,对其文字、作者等情略作探索,并从《二》相互对照中所获得的若干启迪略予梳理,对《二》在我国书法史中地位亦略述拙见。...
[会议论文] 作者:李玉刚, 来源:第二届近代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0
在清末民初的中国知名学者中,辜鸿所遭遇到的尴尬与无奈当是一个绝无仅有的特例。恐怕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一方面在欧美西方世界颇受尊敬乃至大享盛名,另一方面却在本国备受冷...
[会议论文] 作者:水赉佑, 来源:2007中国镇江.瘗鹤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瘗鹤》摩崖刻石在北宋被发现后,立即受到书家、金石家、文人墨客们的重视和赞扬,但对《瘗鹤》的推崇和受它的影响,尤以黄庭坚最为突出。本文介绍了黄庭坚对...
[会议论文] 作者:贾玉书, 来源:2007中国镇江.瘗鹤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从所录历代名家之评说中看,足见《瘗鹤》书法之高妙和在书家心中的地位之重,本文仅试从《瘗鹤》书法之美方面,谈点研习体会。...
[会议论文] 作者:金丹, 来源:2007中国镇江.瘗鹤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本文从鉴藏、作者、书论、临摹四个方面,对清代鉴藏家和书法家关于《瘗鹤》问题进行简要钩沉,找寻他们关于《瘗鹤》鉴藏和临摹的史实,论述他们从认识到临摹的观念变化,以期探讨清人的书学思想。...
[会议论文] 作者:陆宗润, 来源:2007中国镇江.瘗鹤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对《瘗鹤》的校勘前人已有说法,散见于籍,未成系统,本文在前人论说的基础上作一些小小的补充,题目取“校补”二字即此意。...校勘的方法先从出水前后石的变迁;水前本与水后本的见存字量及其分布着手;再根据存字的形态变化排列水前本、旧拓本、稍旧拓本文字变迁的过程三个方面,对《瘗鹤》的版本做一些基础的调查工作,为金石研究同好提供参考...
[会议论文] 作者:仲威, 来源:2007中国镇江.瘗鹤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瘗鹤》是江苏镇江焦山西麓岩石上的著名摩崖石刻,现存焦山残石共有五块九十三字。本文介绍了了传世水前拓《瘗鹤》本的艺术价值及鉴定依据。...
[会议论文] 作者:任凤桃, 来源:鸿德文化 年份:2023
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从建校以来,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摸索出一条鸿德特色的教育模式。具...
[会议论文] 作者:倪蓓锋, 来源:中国翻译协会,广东省翻译协会 年份:2009
本文从译者身份着手,以《论语》译者辜鸿为个案,分析翻译研究中活动主体译者的身份,旨在进一步认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担当的重要角色,促进翻译研究向纵深推进。...
[会议论文] 作者:陈见东, 来源:2007中国镇江.瘗鹤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瘗鹤石刻在书法史上有特别地位,被俗称为“大字之祖”,人们议论瘗鹤主要着眼在:真/伪;王/陶;完/缺。这几方面的研究深入,但还没有可以被全面接受的结论。笔者从以上三方面还体...
[会议论文] 作者:刘建国,潘美云, 来源:2007中国镇江.瘗鹤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本文通过对《瘗鹤唐人金山本》和唐代(《润州图经》的分析,同时又对王羲之与朱方(京口)的关系、“雷门鼓事”的时代以及东晋书风的特征等方面进行深入地考证,从...
[会议论文] 作者:张岚, 来源:2007中国镇江.瘗鹤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对于著名的瘗鹤,鲁迅先生早己向往之。对碑帖关注的深入探究是鲁迅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分析了鲁迅先生对《瘗鹤》的校勘工作。...
[会议论文] 作者:薛元明, 来源:2007中国镇江.瘗鹤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瘗鹤》之艺术成就吸引了众多赏家目光。《瘗鹤》真正受到书家学者推崇是在宋代,最早属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对情感的强调甚于历史中任何一个朝代。...《痊鹤》先遭天灾,后遇人祸,很早就石残字缺,却代表一个时代的艺术风貌与成就,并不因残缺而失去固有的魅力。    ...
[会议论文] 作者:黄贤强, 来源:首届“晚清国家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6
本文是以晚清时期从南洋回国服务的辜鸿、李登辉和伍连德3位知识分子为案例,探讨了这些在南洋受教育和专业训练的知识分子对晚清中国的外交政治、文化教育、医疗科学等领域的影响,分析了晚清招揽外来人才政策的一些偏差现象...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