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84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英材, 来源:广西地方志 年份:1996
广西薏米与援李英材广西薏米,在广西史料中曾有“珠子”、“珠子”、“南中特品”、“”,“六谷”等名称。早在一千九百五十四年前,东汉初名将援伏波将军南征之初,首先在...
[期刊论文] 作者:李学敏,陈俊文,李健国,贾继峰,席小平,武镪,边林秀,赵海峰, 来源:山西预防医学杂志 年份:2002
珠片是一种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保健食品,它由薏苡仁、乌梅、菊花、葛根等混合而成,其中多为药食两用植物且具有免疫保健作用,可增强人体抵抗力。但象珠片这样由多种中药混合...
[期刊论文] 作者:陈慧芳,, 来源: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 年份:1991
药品厂生产的麻杏甘汤颗粒制剂。于1989年3月批准,同年11月上市,其组成为:3包(4.5g)中含麻杏甘汤浸膏粉末1.6g。制法:将生药麻黄4g,杏仁3g,甘草2g...
[期刊论文] 作者:泰来,, 来源:读书 年份:1982
拙编《林翻译作品全目》(收入《林的翻译》,商务印书馆,一九八一年),著录林译凡一八四种。《读书》一九八二年第六期,连燕堂撰《林译小说有多少种》,对这个数目作了...
[期刊论文] 作者:张俊才,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正】 《林评传》是我校中文系教师张俊才长期研究林的重要成果。全书10章,20余万言,既较翔实地再现了林由寒门子弟成长为维新派、最后又演变为复古分子的生命过程,又...
[期刊论文] 作者:叶晓霞,,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1958
浙江瑞安县新竹农业社,常年种植谷(即药玉米——编者)的面积有170多亩,平均每亩能产谷实350斤左右,加工后每亩能得薏仁米200多斤。该社对谷的主要栽培经验有下面几点:...
[期刊论文] 作者:钱钟书,, 来源:中国翻译 年份:1985
是"古文家",他的朋友们恭维他能用"古文"来译外国小说,就象赵熙《怀畏庐叟》:"列国虞初铸、班"(陈衍《近代诗钞》第一八册)。后来的评论者也照例那样说,大可不必,...
[学位论文] 作者:陈燕,, 来源: 年份:2002
是近代文学翻译的开创者,但林不懂外语,又用文言文进行翻译,翻译作品却得到广泛接受,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文化现象。本文简单回顾了林翻译已有研究后,首先总结林的翻译...
[期刊论文] 作者:胡竹芳,, 来源:中医杂志 年份:2000
笔者自拟乌僵四汤治疗胆囊息肉,临床应用10余年,治疗病人50余例,疗效尚满意,现介绍如下。1 方药与治法乌僵四汤由柴胡9g,枳壳10g,白芍15g,薏苡仁30g,乌梅10g,僵蚕10...
[期刊论文] 作者:葛伟华,, 来源:计算机与现代化 年份:1995
MS Windows程序设计环境(续一)葛伟华,(江西省军区司令部作训处,南昌,330006)(江西省军区指挥自动化工作站,南昌,330013)(上接95年第2期)2.2Windows应用程序的组成...
[期刊论文] 作者:张俊才,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84
【正】 在近代文坛上,林既以翻译家、古文家著称,也以小说家名世。林小说的成就显然不及他的翻译和古文。也许正由于这一点,自林1924年逝世至今,整整六十年过去了,还没...
[期刊论文] 作者:袁荻涌, 来源: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1991
【正】林是在完全不自觉的状况下走上文学翻译道路的。1897年,林的妻子刘琼姿病故。林中年丧偶,终日郁郁寡欢。其时,从法国归来的王寿昌(字子仁,号晓斋主人)对他说,巴...
[期刊论文] 作者:陈平,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正】 我校曾宪辉副编审选注的《林诗文选》,已于1990年6月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曾先生潜心研究中国近代文学多年,此书是他研究林的成果之一。林为我国近代著名...
[期刊论文] 作者:韩洪举, 来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的"口译"者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其实他们也是"林译"作品的重要参与者,王寿昌、魏易、陈家麟、曾宗巩等精通西文,并有着一定的文学修养,与林合作默契,为林能翻译出这么...
[期刊论文] 作者:伍炳彩,, 来源:江西中医药 年份:1983
答:麻杏甘汤与桂枝芍药知母汤二方均能治风湿化热的痹证,根据《金匮》原文提示、结合临床体会,二者在功用、主治、药物组成、气分血分、预后等方面均有不同。麻杏甘...
[期刊论文] 作者:徐熊, 来源:新闻与写作 年份:1998
难点就是能起减轻困难、缓和矛盾、避免灾祸发生、解除思想负担等作用的事物或主张。 难点具有下列特性: (1)增强减弱性。现在我国经济在飞速发展中,这个“发展”就是由...
[期刊论文] 作者:冀刚,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正】 林是我国早期的翻译家。他以罕见的翻译方式,多产的译作,独特的风格出现在早期的文学翻译界。林从1899年(光绪廿五年)发表他的第一部译作《巴黎茶花女遗事》开始...
[期刊论文] 作者:张俊才,,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1983
【正】 《江淮论坛》1982年第4期《桐城派末代主要作家》一文,列林为桐城末代作家,我以为是可以的。因为林本人虽不自认是桐城派,但他的古文理论及古文特点,实际上是与桐...
[期刊论文] 作者:田丽霞,许宏大, 来源:湖南中医药导报 年份:2000
目的:观察参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的作用。方法:将7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鄂胡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给予参汤,对照组30例给予硫糖铝、吗叮啉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
[期刊论文] 作者:吴俊,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本文通过林夫人之死及口译合作者和出版者的作用,探讨“林译小说”的发端及风行原因,强调偶然因素对历史事件所可能产生的重要影响。...次则讨论林的“古文”观及与桐城派和林译小说文体的关系,辨正所谓古文与西洋小说之间“义法”、“语言”的相合。最后论述林的思想、文学的守旧观点,以及他的保守主张与一度俨然“新党”的历史。...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