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76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尚永亮,,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10
苏轼提出的“白俗”论尽管可以有多种理解,但就此一评语一旦脱离其原始语境而在接受史上发生影响论,则白居易便成了其批评的直接承担者,而“俗”也成了白诗特点的明确标志。从魏......
[期刊论文] 作者:尚永亮,,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10
吴梅村是清代诗歌创作领域接受元白长篇而独具面目的第一人。梅村歌行与元白长篇存在若干异同。其同者:均为七言长诗,篇幅长大;均有相当比重的叙事笔墨,属于叙事诗的范围;都...
[期刊论文] 作者:尚永亮,,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2010
诗与画相通,也有区别,其一重历时性一重共时性的特点,前人言之已详;而对"诗中有画"的理解,则还存在误区。就最具代表性的王维诗而言,既充满画意,又表现出了对画的超越,但不能...
[期刊论文] 作者:尚永亮,,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年份:2010
苏轼是宋代文人中取法白居易、声称"慕乐天"并努力付诸实践的早期代表。苏轼与白居易除在人生经历、出处行藏等方面颇多相似处外,更重要的还在于人生观、处世态度尤其是超越...
[期刊论文] 作者:尚永亮,,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基于崇盛唐而薄中晚的唐诗观,高棅对元和诗人总的评价不高。然就各人各体而论,元和十大诗人之品级又颇有差异。其中柳宗元五言古诗最受重视,其次为刘禹锡、韩愈、张籍、王建...
[期刊论文] 作者:尚永亮,,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清前中期对白居易诗的接受由否定到肯定,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以王士祯为代表的清初评家倡典雅、神韵而斥浅俗,是为白诗接受之低潮期;出于对神韵派的反拨,白诗评价逐渐走高,而...
[期刊论文] 作者:尚永亮,, 来源:长江学术 年份:2010
唐代韩愈有言:"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眇,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荆潭唱和诗序》)宋人欧阳修进一步提出"诗穷而后工"的观点,并认为"诗人少达而多穷",其所作诗"愈穷则......
[期刊论文] 作者:尚永亮,,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时至清代,以白居易为代表的乐府讽谕诗受到重视,获得了持续走高的道德评价,由此反映出清代诗学思想向正统的回归及其现实干预意识的强化。而在对元白张王之优劣异同的品评上,...
[期刊论文] 作者:尚永亮,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2010
[摘要]诗与画相通,也有区别,其一重历时性一重共时性的特点,前人言之已详;而对“诗中有画”的理解,则还存在误区。就最具代表性的王维诗而言,既充满画意,又表现出了对画的超越,但不能因其有超越而认为提出“诗中有画”便是对王维诗歌艺术价值的损害,也不可以说代表王诗特......
[期刊论文] 作者:尚永亮,洪迎华,, 来源:社会科学 年份:2010
明清时期,随着诗学思想由界分唐诗、独尊盛唐向打破疆域、变化融通发展,元和十大诗人诗在唐诗选本中的入选量也表现出由低迷渐次增高的变化。通过对13种具代表性之明清选本所...
[期刊论文] 作者:尚永亮,錢建狀,,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2010
貶謫文化演進至北宋,在貶謫動因、受貶人數、嚴酷程度等方面,均表現出與唐人的若干差異,而貶謫文人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强和努力走向超越的精神意向,與文學的關係最爲緊密。諸如...
[期刊论文] 作者:洪迎华,尚永亮,, 来源: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0
从思想心态、文学创作方面对20世纪以来的刘禹锡研究予以全面的总结、归纳。思想心态研究以进入80年代为界,分为前后两大时段。之前偏重于对其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的探讨,之后...
[期刊论文] 作者:尚永亮,洪迎华,, 来源:学术论坛 年份:2010
对古今有代表性的46种唐诗选本所选元和十大诗人诗作予以统计,厘定入选10次以上的91首诗作为名篇,用定量分析等方法进行考察,可得出以下结论:就具体诗人名篇占有量而言,刘禹...
[期刊论文] 作者:尚永亮,洪迎华,,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2010
文章对元和十大诗人作品在唐宋金元诗歌选本中的入选量予以统计和分析,这是考察元和诗歌在这些时期传播接受状况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对代表性选本的计量分析发现,元和十大诗...
[期刊论文] 作者:尚永亮,钱建状,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2010
贬谪文化演进至北宋,在贬谪动因、受贬人数、严酷程度等方面,均表现出与唐人的若干差异,而贬谪文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努力走向超越的精神意向,与文学的关系最为紧密。诸如文体......
[期刊论文] 作者:尚永亮,洪迎华,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2010
摘要:文章对元和十大诗人作品在唐宋金元诗歌选本中的入选量予以统计和分析,这是考察元和诗歌在这些时期传播接受状况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对代表性选本的计量分析发现,元和十大诗人的入选各具特点,白居易较为稳定,贾岛、刘禹锡选量居高,韩愈、柳宗元之入选不尽......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