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00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保云,倪中福,尤明山,姚颖垠,孙其信,, 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年份:2009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自2003年以来教育部和北京市每年开展精品课程建设,旨在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改革...
[期刊论文] 作者:赵鹏,彭惠茹,倪中福,逯腊虎,王军,孙其信,, 来源: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2009
为了研究穗分枝小麦作为杂交小麦育种亲本的应用价值,选用2个穗分枝小麦与5个普通小麦采用NCII设计配制了10个杂交组合,对其9个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期刊论文] 作者:张义荣, 姚颖垠, 彭惠茹, 张庆波, 倪中福, 孙其信,, 来源:自然科学进展 年份:2009
杂种优势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复杂生物学现象,在农业生产中获得了广泛应用,但对其形成机理迄今尚未阐述清楚,随着基因组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植物杂种优势的分子遗传机理研究也取...
[期刊论文] 作者:Ramesh N PUDAKE,辛明明,尹玉静,解超杰,倪中福,孙其信,,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2009
真菌病害是世界小麦生产中的最重要的病害之一。目前,在小麦中已经鉴定出一批小麦病菌侵染诱导基因,包括病程相关基因和抗真菌水解酶基因(葡聚糖酶基因和几丁质酶基因)。最近...
[期刊论文] 作者:冯万军,张义荣,姚颖垠,郭刚刚,张桂萍,倪中福,孙其信,, 来源:自然科学进展 年份:2009
尽管杂种优势已经在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对其形成机理的认识仍然非常有限.为了进一步探讨玉米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以玉米杂交种豫玉22及其亲本综3和87—1苗期根系为材......
[期刊论文] 作者:王秀莉,姚颖垠,彭惠茹,张一,逯腊虎,倪中福,孙其信,,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2009
植物杂交F1的株高一般都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但其形成的分子机理迄今尚未阐述清楚.本研究以按照NCⅡ遗传交配设计配制的16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在田间株高性状杂种优势测定的...
[期刊论文] 作者:张庆波,谢允慧,倪中福,尹玉静,任海丽,张桂萍,孙其信,, 来源:自然科学进展 年份:2009
转录后调控是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方式,其中mRNA稳定性是转录后调控的有效途径之一.实验采用cDNA—AFLP技术,对小麦杂交种3338/2463与其亲本苗期根系中的mRNA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
[期刊论文] 作者:李根桥,房体麟,朱婕,高亮亮,李闪,解超杰,杨作民,孙其信,,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2009
为明确利用Brock转育成的小麦抗白粉病品系38529(京411*7//农大015/Brock,F6)抗性的遗传基础,将高感白粉病小麦品系薛早和38529杂交,获得F1代、F2分离群体和F2:3家系。抗病性鉴定和遗传......
[期刊论文] 作者:李根桥,房体麟,张宏涛,解超杰,杨作民,孙其信,刘志勇,,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2009
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oides)是小麦抗病育种的重要资源库之一。来自以色列Mount Hermon的野生二粒小麦材料IW3和IW10对我国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E09表现高抗。对硬粒小...
[期刊论文] 作者:王军,丁玉华,彭惠茹,王晓娜,谢允慧,刘志勇,倪中福,孙其信,, 来源: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年份:2009
研究以斯卑尔脱小麦(Triticum spelta)Hubel及其早熟诱变系2463为材料,采用主-多基因混合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发现,抽穗期性状由两个主基因控制,其遗传力为44%~81%。温室春化和光...
[期刊论文] 作者:张连松,华为,关海英,李根桥,张宏涛,解超杰,杨作民,孙其信,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2009
小麦白粉病是严重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培育和应用抗病品种是有效控制和减少病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野生二粒小麦是硬粒小麦和普通小麦的四倍体野生祖先种,是小麦抗病......
[期刊论文] 作者:韩俊,张连松,李根桥,张宏涛,解超杰,杨作民,孙其信,刘志勇,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2009
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 turgidum var.dicoccoides)是小麦抗白粉病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利用野生二粒小麦WE18与普通小麦品种(系)连续多次杂交和自交,育成对白粉病菌生理小种...
[期刊论文] 作者:李根桥,房体麟,朱婕,高亮亮,李闪,解超杰,杨作民,孙其信,刘志勇,,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2009
为明确利用Brock转育成的小麦抗白粉病品系3B529(京411*7//农大015/Brock,F6)抗性的遗传基础,将高感白粉病小麦品系薛早和3B529杂交,获得F1代、F2分离群体和F2:3家系。抗病性...
[期刊论文] 作者:张连松,华为,关海英,李根桥,张宏涛,解超杰,杨作民,孙其信,刘志勇,,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2009
小麦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是严重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培育和应用抗病品种是有效控制和减少病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野生二粒小麦是硬粒小麦和普...
[期刊论文] 作者:于振,李倩,赵建叶,江帆,王振英,彭永康,解超杰,刘志勇,孙其信,杨作民,,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2009
用华北地区流行的白粉菌15号生理小种,感染强抗白粉病的栽培小麦Brock和对白粉病敏感的小麦京411,通过蛋白质组技术分析其差异蛋白。结果表明,Brock经白粉菌感染12h后,至少有...
[期刊论文] 作者:韩俊,张连松,李静婷,石丽娟,解超杰,尤明山,杨作民,刘广田,孙其信,刘志勇,,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2009
小麦地方品种燕大1817是我国小麦育种骨干亲本之一,胜利麦/燕大1817杂交组合是北部冬麦区小麦品种遗传改良的基础组合。利用随机分布于小麦全基因组21条染色体上的175对在胜...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