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00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林素萍, 来源:海外英语(上) 年份:2022
该文着重研究“浙东唐诗之路”山水与英国山水比较以及英文翻译.先从典型风景描绘和诗歌的生动形象度比较“浙东唐诗之路”山水与英国山水的相同之处,再从两国特色风景、意象和典故比较中英山水的相异之处,...最后提出相应的英译策略来改善浙东山水唐诗翻译,以促进浙东唐诗的世界传播,并使浙东文化和浙东诗歌闪耀世界舞台....
[期刊论文] 作者:韩宁,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2
杜甫和崔涂有同名诗《孤雁》,在杜诗经典化的过程中,崔涂时常被拿来与杜相较,从而得到广泛传播.崔本身的成就较高,最终成为经典作品.在这一过程中唐诗选本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传”的方式是唐诗经典化的路径之一...
[期刊论文] 作者:蒙曼, 来源:好家长 年份:2022
<正>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04月内容简介《蒙曼品最美唐诗:四时之》是著名隋唐史学者、中国诗词大会评委蒙曼老师讲解唐诗的首部作品。...该书以古典二十四节气和现代节日为切入点,带领读者在四季时令中阅读精选的唐诗作品,品味唐诗的语言美、文学美,讲述文化典故,进入诗人心境。...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宜春学院学报 年份:2022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禅僧在创作颂古诗时常将唐诗名句嵌入其中,从而形成了“公案-唐诗-颂古诗”这样三位一体的禅文本。...就艺术水准较高的云门宗颂古诗来看,自第四世雪窦重显至第九世月堂道昌,征引唐诗进行公案解说的禅僧代不乏人。...这类“借颂古”文献不仅为禅僧公案见解与诗学观念的考察提供了切入口,还生发出“同异案”和“同案异”的禅关系研究视角...
[期刊论文] 作者:叶奕万, 来源:当代音乐 年份:2022
吴中叶氏祖传吟唱千年的唐诗古曲经考证比对,很有可能就是在大庭广众销声匿迹已久的中华音乐文化奇葩——唐朝曲.本文在扼要概括出唐朝曲应有的历史文化特征和阐明唐朝曲流传至今的主客观条件基础上,经反复论证推定叶氏祖传吟唱的唐诗古曲乃是正宗唐朝曲...
[期刊论文] 作者:张焕忠, 来源:黑河学院学报 年份:2022
谈及《唐诗三百首》中的奉和应制作品,似乎后人还用力不足或有失公允.原因有二:一是学者大多保留了传统的偏见,即因奉和应制内容和形式高度模式化的特点而否定其价值;二是脱离了诗选的整体存在情态而以孤立的文本去探讨这类诗歌....对于此类诗歌的探讨,应回归选本,同时需要把与诗人、与诗选、与时代背景结合起来,以此为前提,就能更好地认识奉和应制在《唐诗三百首》中的价值和意义,也有利于给予孙洙编选此类诗歌公允的评价....
[期刊论文] 作者:柳国伟, 赵旎娜, 来源:中国文艺家 年份:2022
在文旅融合的新时代,积极打造浙东唐诗之路文化IP,推动路文化IP的深化、物化和转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深挖路文化内涵,精准把握路文化基因本质提炼典型路文化符号,创设浙东唐诗之路IP形象。...通过不断解码路文化基因,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浙东唐诗之路历史文化与自然资源,推进浙东唐诗之路从文化概念到文旅品牌的转化,把浙东唐诗之路建设成“画浙江”的一项标志性工程,为打造“重要窗口”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杨芝, 蒋攀, 来源:宁波通讯 年份:2022
山海多奇境,路有新篇。3月25日,在宁海县前童古镇,“路海韵”唐诗之路宁海数字馆开馆。...这也是宁波市首个建成的“数字路e站”,将以数字化文旅融合体验馆的形式展现宁海“画山水、海天福地”的文化魅力。...浙东唐诗之路建设是浙江省推出的一项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重要举措,意在通过梳理提升画、山水、佛道、名人四大文化主题,...
[期刊论文] 作者:张起,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22
唐诗包含唐人的生活方式.对唐诗的探寻,实际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探寻.、事、人,才是完全的唐诗.唐诗是贵族文化,是贵族创造的书面语诗体,是中国人不能脱离的最后的贵族时代留下的精神文化传统....
[期刊论文] 作者:张起, 张天健,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22
唐诗夜航》旨在以传事,以事寻,以人求趣,用唐代诗坛人事,述说古今通理,世间情事,笔墨诙谐,不独唤醒世道人心,鳞爪片羽,也能佐研唐诗唐史,可作唐代诗人行事、伦理道德、制度规章等考求研究之资料。...
[期刊论文] 作者:郭殿忱, 来源: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22
明代高棅编选的《唐诗品汇》收录唐人所作《古意》二十九首.与此前唐人所编《河岳英灵集》《玉台后集》,宋人所编《唐文粹》《唐诗纪事》,元人所撰《唐音》《唐才子传》,以及其后清人所编《唐诗别裁集》《唐贤三昧集...》《全唐诗》等比勘,发现异文若干.惜前贤时俊对此多“述而不作”地简注“某书作某某”.今试从名物制度更易、历史地理因革、文字音韵发展等诸多方面综合考量,努力给出“宜各从长”的管见....
[期刊论文] 作者:杨勇, 来源:中国书法 年份:2022
顷接赵雁君先生《路雁迹:赵雁君『浙东唐诗之路』作品集》书稿,拜读之余,亦颇多感慨.rn两年前,收到赵雁君先生《山水雁迹:赵雁君书法品藻》一书时,眼睛即为之一亮,因为它不是作品的简单结集出版,而是有着鲜明的主题....此次《路雁迹》依然沿用了《山水雁迹》的思路,两书并置,可作姊妹篇.此次《路雁迹》的书写内容围绕『浙东唐诗之路』展开,浙东的丰茂蕴藉,不但哺育了浙东的子孙,还是历代大文人景仰和隐逸的地方....
[学位论文] 作者:何玥蕾,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2022
谢榛诗论合集《家直说》(又名《四溟诗话》)以格调理论为标准,点评历朝历代诗人,又以唐代诗人及其诗歌为主。...“晚唐诗论”指对晚唐诗的议论,“谢榛晚唐诗论”指谢榛对晚唐诗的讨论,“谢榛晚唐诗论研究”指研究谢榛对晚唐诗的讨论。...谢榛围绕晚唐诗之辞、体、法、地位,建构出属于自身独有的晚唐诗论,从中折射出整体诗学观念,对晚唐诗论进行观照和补充。“谢榛晚唐诗论研究”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摘要、引言、正文、结...
[期刊论文] 作者:赵娟, 来源:海外英语 年份:2022
文章借鉴生态翻译学的相关理论探讨唐诗的英译。在英译唐诗时,译应紧贴原诗措辞和语言结构,力求忠实于原诗;尊重当代英语读者的阅读习惯,确保译顺利地融入译语文化;尊重原文本的文化生态。...译者应该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做适应性转换,使译符合目的语的语言和文化习惯。...
[期刊论文] 作者:刘绪义, 来源:同舟共进 年份:2022
大唐是诗歌的国度,诗歌是文人士子行走江湖的名片,也是朝中士大夫宦海行吟的寄托.不仅田园山水间有,羁旅行役中有,大漠边关上有,酒肆歌楼中有,科举考试也离不开.现存下来由康熙年间翰林彭定求等十人编成的...《全唐诗》就有48900多首,残句1555条,收录诗人2200余位.虽号称“全唐”,却不知还有多少诗人的诗作散失民间....
[学位论文] 作者:刘思佳, 来源:中国矿业大学 年份:2022
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他撰述的《初唐诗》和《盛唐诗》不仅是对唐诗史的重新书写,同时也为国内研究汉学家眼中的初盛唐诗体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初唐诗》中,宇文所安以宫廷这一诗体为线索,叙述了初唐诗的发展历程和诗坛结构,宫廷诗体主要运用三部式的结构,创作于应制场合下,由最高统治者命名,诗歌风格呈现出典雅精致的特点,五言是常用的体裁形式,...初唐诗人个...
[期刊论文] 作者:孙欣欣, 来源: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2
明嘉靖年间,李默、邹守愚所编《全唐诗选》以儒家传统教为宗旨,强调诗歌的教化功用,倡导温柔敦厚、雍睦和平之风,重视诗歌对人性情的归正与涵养作用.其选以高棅《唐诗正声》为主要底本而参之以高棅《唐诗品汇》...和杨士弘《唐音》,具体选诗体现出以李白五古为正宗,重视李商隐、张籍、王建等中晚唐诗人的鲜明特色.此选给予盛唐以下诗人,特别是晚唐诗人以高度关注,在明中期的诗歌复古思潮中弹出异响,客观上为中晚唐诗的传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期刊论文] 作者:吴俊辰, 来源: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年份:2022
中国现代新诗创作中反抒情色彩的逐渐流行,使过去在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中尚能找到痕迹的古典美感逐渐消弭,诸多散文化的内容模糊了与非的界限,古典传统也逐渐在时间的推移中蒙尘。...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晚唐诗热”,是在新诗萌芽初期对古典传统的再发现,而诸多诗人所钟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的质素”则对当下的现代创作和定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论文] 作者:蔡璐芸, 丁玲, 来源:浙江经济 年份:2022
<正>萧山是大运河路、钱塘江路、浙东唐诗之路三条路的交汇处,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源头,是历代诗人的行旅寄情之所,更是诗词歌赋的孕育吟唱之地。...今日萧山人,则以传承之手笔,续写着路文化的新篇章。...
[期刊论文] 作者:柳国伟, 赵旎娜, 来源: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2022
浙东唐诗之路是浙东沿线山水与唐代诗歌的美妙结合,如何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把路的自然资源与文化遗产有效利用、合理开发、活态传承,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本文从遗产廊道相关理论出发,以全域视界审视浙东唐诗之路的历史发展与文化内涵,厘清浙东唐诗之路建设“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建”三个基本问题,系统梳理浙东唐诗之路的文化内涵,科学解读浙东唐诗之路文化的现实意义...,明确唐诗之路文化...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