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27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7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魏义霞,,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2008
为了救亡图存,近代思想家提倡平等,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他们的平等思想存在明显的理论误区,这主要表现在:抽象地理解平等,将平等的内涵抽象化;在平等的主体认定上侧重国......
[期刊论文] 作者:魏义霞,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2020
中国哲学侧重人生哲学或人性哲学,因而对理想人格孜孜以求。从君子、圣人、仁人(仁者)、贤人到真人、至人、神仙、佛,等等,中国哲学的理想人格名目繁多,君子在其中占据重要一...
[期刊论文] 作者:魏义霞,,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谭嗣同是最早对脑进行系统诠释的近代哲学家,并基于对脑的理解而探究人与世界的同一性问题。基于对认识过程和途径的考察,他肯定认识起于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与外物的......
[期刊论文] 作者:魏义霞,,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2017
谭嗣同对生灭问题十分关注,这在戊戌启蒙思想家乃至在近代哲学家中是罕见的。他之所以关注生灭问题,最急切也最现实的目的是为了论证平等。尽管如此,生灭观在谭嗣同那里与其...
[期刊论文] 作者:魏义霞,,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2017
谭嗣同的哲学思想不仅来源博杂、内容宏丰,而且富于变化、充满张力。这使他的思想从不同维度展开,也同时拥有了广阔的诠释空间。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从作为近代哲学家的唐才常、章......
[期刊论文] 作者:魏义霞,, 来源: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特殊的人生经历、理论渊源和哲学理念造就了谭嗣同思想的特殊性,与此相伴而来的则是他教育思想的独特性。正如其他近代哲学家一样,谭嗣同深切认识到了教育的作用,并且极力提...
[期刊论文] 作者:魏义霞,, 来源: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特殊的年代造就了近代哲学的特殊性,新旧交替、中西交汇使近代哲学无论理论来源、内容构成还是概念范畴、体系建构都变得异常斑驳、多变和复杂。这一点在谭嗣同那里表现得尤...
[期刊论文] 作者:魏义霞,, 来源:河南社会科学 年份:2019
尽管康有为、谭嗣同的经典解读都牵涉《周礼》《仪礼》《礼记》组成的三礼,然而,两人无论对三礼的取舍还是解读都相去甚远。礼包括思想与文本两个方面,无论思想之广还是经典...
[期刊论文] 作者:魏义霞,, 来源:学术界 年份:2013
和合学是中国当代哲学家、哲学史家张立文先生的哲学建构,也使他赢得了海内外的赞誉。和合哲学创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秉持中国哲学"自己讲"、"讲自己"的原则,度越了近百年来...
[期刊论文] 作者:魏义霞,,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2004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学位论文] 作者:魏义霞,, 来源:黑龙江大学 年份:2001
人是一种特殊的存在。作为一种生存存在,人通过实践在改变世界的活动中展开、绽放和确证自己的本质。人的实践活动和对自己本质的确证是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
[期刊论文] 作者:魏义霞,, 来源:学术交流 年份:2015
戊戌时期的启蒙思想对于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对它的全面梳理和把握有助于弄清孔教、宗教、封建社会、国学等范畴、问题的原初含义和缘起。康有为、......
[期刊论文] 作者:魏义霞, 来源: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年份:2004
在本体哲学领域,"天欲义而恶不义"是天本论的一部分和"天志"的具体内容;在伦理哲学领域,"天欲义而恶不义"体现为"贵义"、"兼爱"、"非攻"、"尚同"和"尚贤"等道德观念和伦理规...
[期刊论文] 作者:魏义霞,, 来源:理论探索 年份:2017
仁是一个极富中国哲学特色的范畴,在中国哲学史上源远流长。从先秦到汉唐再到宋明,仁一直是中国哲学的主要范畴。《仁学》是谭嗣同的哲学代表作,仁学是他后期哲学的基本形态,...
[期刊论文] 作者:魏义霞,,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年份:2003
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了系统的德治思想。在孔子的德治体系中 ,天命论是德治的人学根基 ,为德治提供了必要性 ;爱人是德治的基本精神 ,礼是德治的...
[期刊论文] 作者:魏义霞,, 来源:衡水学院学报 年份:2015
"人之性恶明矣"是《荀子·性恶》篇的主题。"人之性恶明矣"不仅使荀子在人性论上主张性恶一目了然,而且透射出荀子对人性有别于孟子等人的思考。由此,荀学风采、儒家神韵、先...
[会议论文] 作者:魏义霞,, 来源: 年份:2004
仁是儒家恒提恒新的范畴,每一时期都有不同的仁学。作为宋明理学大家,朱熹在理本论的框架内对仁予以新诠释。事实上,他对天理的推崇就包含着对仁的推崇和界定。作为儒家...
[期刊论文] 作者:魏义霞,, 来源: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年份:2019
梁启超在对三代“精神思想界”的审视中,分别用“以教为学”与“以学为教”来概括三代以前与三代以后的“精神思想界”,并由此展开对中国三代礼学的研究。梁启超所讲的“三代...
[期刊论文] 作者:魏义霞,, 来源:大理学院学报 年份:2012
在大声疾呼立孔教为国教的同时",宗教思想特盛"的康有为对佛教推崇有加。在众多的佛教流派中,康有为特别崇尚禅宗和华严宗,他对佛教的取舍和诠释是对佛教内容的转换,具有鲜明...
[期刊论文] 作者:魏义霞,, 来源:管子学刊 年份:2015
康有为早年推崇荀子,将荀子与孟子一起并称为孔门战国时期的"二伯"。后来,康有为转向"美孟而剧荀",荀子的地位一落千丈,变成了从内部破坏孔子大道的罪魁祸首。康有为也由早年...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