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356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王家义,, 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中西译论中的译者角色大致经历了从"隐形"到"正名"再到"操纵"的过程。本文探讨了传统译论下的译者"隐形"说和文化转向后的译者"正名"说与译者"操纵"说;对译者角色的研究进行...
[期刊论文] 作者:郑海凌, 来源: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2004
本文作者揭示了译者形象的客观存在及其对原作风格的遮蔽性,认为译者把作品从一种文学语言转变为另一种文学语言,是传达事物被感知而不是被了解的感觉。译者的形象伴随着诗化...
[期刊论文] 作者:牛丽霞,王跃洪,, 来源:戏剧之家 年份:2015
本文阐述了译者的地位变迁及其原因,从译者的语用能力与翻译能力两个角度来探讨这两种能力对译者地位的影响,进而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和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来论证这两种能...
[期刊论文] 作者:周国瑞,, 来源:英语研究 年份:2008
传统译论将译者认为是原作者的忠实奴仆,他行使的总是奴性的行为,从而遮掩了译者的创造性。后现代语境下的翻译研究,尤其是文化派翻译研究,在凸现译者的创造性上又似乎走得太远,将...
[会议论文] 作者:周领顺,, 来源: 年份:2004
译者行为批评是对译者借翻译活动参与社会的社会化过程的评价,也即对译者角色化过程的评价。行为具有规律性,译者行为亦然。随着"文化转向"对翻译外译者行为的关注和译者主体...
[期刊论文] 作者:李正栓, 张丹, 来源: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2022
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过程,而是译者与原文、译者与读者、译者与社会进行的伦理选择。以贝尔曼的“翻译伦理”为基础,皮姆提出了“译者伦理”,重新界定了译者的身份与角色,为翻译研究拓宽了视野和方向。...近年来,周领顺的译者行为批评理论被广大学者接受并使用,为中国的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其中,译者“语言性”与“社会性”的身份界定与译者伦理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将译者伦理与译者行为研究相结合,对许渊冲的译外...
[期刊论文] 作者:白雨鑫 史孟珂,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7
所以,研究探讨译者的主体性以及合格译者的素养问题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围绕译者主体性探讨译者如何正确有效发挥译者主体地位,其次提出了作为一名合格译者应具备的...
[期刊论文] 作者:姚君伟,姚望,, 来源:山东外语教学 年份:2012
文学翻译是一种艺术创造,译者不再是原作者的附庸,译作是原作的后起生命,因此,译者地位提高了,同时,责任也相应变得更重大。在此背景下,译者理应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建构起自...
[期刊论文] 作者:陈红娟,, 来源: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13
从作者——源语中心论到译者——译语中心论的转变,译者的地位从边缘化走向中心化,从而使译者更多地关注译文和译文读者,关注译文的社会效应和交际功能。译者在某种明确的动...
[期刊论文] 作者:张保红,, 来源: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2004
译者为中心 ,从文化的转存、文化的误译、文化的置换、文化的切割、文化的借鉴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文学翻译中译者对文化因素的处理情况 ,旨在通过描写译者处理文化因素时主体...
[期刊论文] 作者:倪蓓锋,, 来源:太原大学学报 年份:2010
译者身份着手,以《论语》译者辜鸿铭为个案,分析翻译研究中活动主体译者的身份,旨在进一步认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担当的重要角色,促进翻译研究向纵深推进。在改写论、现代阐...
[期刊论文] 作者:祝丽丽,, 来源:新西部 年份:2010
本文对译者的主体地位进行了简要研究,从译者的定义出发依次探讨了译者地位的现状、译者主体地位的必要性及加强主观能动性的方法。认为原文对于译者具有天然的客观参照,但译...
[期刊论文] 作者:张澄, 来源: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年份:2020
摘要:本文由比较的方法出发,阐述译者与演员在各个方面,各个过程中的相似点,将评判演员的简明易懂的评判标准应用到帮助读者欣赏评判译者的译作中。...从翻译的始末过程分别分析翻译与表演及译者与演员的诸多相似之处,从而帮助读者深入地认识翻译过程中译者的身份特征和行为角色。  ...关键词:译者角色;翻译;表演;风格  一、引言  人类常常通过比较透过异同来更深入的理解事物,并总结出规律。而在学科门类方面,自古有将诗...
[期刊论文] 作者:郭丽萍,, 来源: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本文从译者作为作者、读者和创作者的特殊身份出发,探讨译者身份的变迁。回顾了西方传统翻译中译者的身份,指出译者在传统翻译中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期刊论文] 作者:郭燕燕,, 来源:新乡学院学报 年份:2015
文章探讨译者主体性的定位,并从多角度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对于译者主体性的研究不仅要注重理论本身的完善,更要注重指导翻译实践。要建立合理的译者制约机...
[期刊论文] 作者:王曼,, 来源:青春岁月 年份:2012
翻译界对“译者主体性”和“译者身份”的理论研究模式容易给人造成的假象,需要先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区分。译者身份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译者主体性的认可度。翻译...
[期刊论文] 作者:季宇,王宏,, 来源: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主体性逐渐受到国内外翻译学者的关注。译者主体性问题成为研究对象,梳理翻译研究中三种不同的主体中心论的演进,揭示译者身份在翻译研究中由蒙...
[学位论文] 作者:冷惠玲,, 来源: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译者风格批评是一项尝试性的研究。译者风格批评的实践虽然自有翻译史以来就存在,但是,批评的内容不是轻描淡写,就是缺乏理据。古代的译者风格批评实践,主要是直观的感性评价...
[期刊论文] 作者:朱力,, 来源: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2009
译者在文化建构和跨文化交流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和尊重。本文试图从译者对文化交流和文学构建的巨大贡献出发,论述译者卑微的社会地位,分析造成译者...
[学位论文] 作者:贺银花,,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2005
本文所称的译者的双重性指的是译者的主体性和受体性。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作为翻译实体存在着被动性,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其中有来自译者所处的时代的和他所处的社会的;有来自...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