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536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8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沈建平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0
未治少菌型麻风常可自愈。病人即使未经抗麻风治疗,也有相当部分的皮损可自愈,但自愈的时间常有一定限度。为估计在麻风流行区新发现的未治少菌型麻风的自愈时间,研究年龄、性别、发病前家庭内麻风接触史、皮损部位和数最对自愈时间的影响,作者在印度TamilNadu......
[期刊论文] 作者:沈建平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1
为确定多菌型麻风接触者的接触程度,作者对印度麻风病人家庭成员和麻风高流行区的学校儿童进行皮肤试验,重点观察可溶性麻风菌素A和结核菌素试验的结果.研究对象分为正在接受化疗或细菌阴转后完成化疗的多菌型麻风密切接触者和偶尔接触者,大多数年龄在25岁以下.......
[期刊论文] 作者:江澄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1
通常认为LL病人经有效化疗但未发生明显的逆向反应者,他们的麻风菌素光田反应(即晚期反应)将持续终身为阴性.1987~1989年间,作者对24例经22~40年化疗而无逆向反应史的LL病人进行麻风菌素试验.这些病例最初用的是砜类药(通常为DDS),近年绝大多数患者用过2年联合化......
[期刊论文] 作者:沈建平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2
作者选择21例未治瘤型麻风病人,随机分成两组,第一天分别给予800mg氟嗪酸(OFLO)或800mg甲氟哌酸(PFLO)顿服,从第7天起至第56天,每天给予400mgOFLO或800mgPFLO。疗前治疗第7,14,28及56天时对各个病人采取皮损活检及血清标本。部分活检标本接种于免疫正常的小鼠和......
[期刊论文] 作者:沈建平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5
报告是一个利用疫苗保护麻风菌素试验阴性的麻风家内接触者免于发病的研究。研究人群为活动性瘤型或界线类病人的家内接触者,分为接种疫苗组和对照组。前组179人麻风菌素试验初次均为阴性。对照组中麻风菌素试验阴性210人、阳性504人,研究前经检查无麻风症状。......
[期刊论文] 作者:沈建平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4
对同时活检的麻风皮肤和神经标本观察其组织学变化,研究其与临床分类的关系以及神经活检在麻风分类和治疗选择上的应用。...
[期刊论文] 作者:吴勤学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9
Skinsnes等报告的用加透明质酸的培养基培养麻风杆菌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鉴定此培养菌,曾将HI―75株的传代培养物分送伦敦和安特卫普的有关专家进行系统的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方大定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8
鉴于麻风病内脏损害中肝脏是最常受侵的器官,早期即可有改变,作者乃对76例各型麻风患者通过肝脏的组织学观察及肝功能试验,研究不同类型麻风患者肝脏的组织和功能复合改变。通过详细的临床及有关检查,按印度麻风分类法,其中瘤型37例、界线类10例、结核样型20例......
[期刊论文] 作者:杨理合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9
周围神经损害是麻风病的特征。其病理变化曾经有许多人研究过。在活动性瘤型和结核样型麻风患者中,麻风杆菌及其产物破坏雪旺氏细胞是神经麻痹的主要原因。但是,有时各型麻风患者病情已经长期制止不活动,有的甚至仍在抗麻风治疗中,也会发生神经麻痹。......
[期刊论文] 作者:吴勤学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8
作者列举了许多培养工作:首先列举了50年代Becker用瘤型麻风组织做器官培养获得的培养物。在组织培养中生长的菌除了抗酸杆菌外,尚有较大的球形成分,抗酸染色阴性,作者认为这正是他在60年代所描写的麻风杆菌生命循环的L-型。作者用加一定量麻风瘤组织悬液和加酶......
[期刊论文] 作者:方大定综述,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9
麻风杆菌血行播散的学说以及麻风杆菌菌血症的存在,提示麻风病侵犯血管的可能性.不少作者分别通过血管造影、皮肤血管反应、病理组织学及毛细血管镜检查等途径,都证明麻风患者普遍有血管改变.归纳起来可包括:①麻风本病的血管改变,②麻风反应的血管改变,③由于......
[期刊论文] 作者:方大定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9
1974年以来一种冻干豚表皮的生物学敷料即投入市售供治疗烧伤用。随后在制作过程中发现一种伴随产品,系一种精微的具有弹性、几乎透明的单层豚真皮胶原组织,厚0.3毫米,经过仔细的冻干及γ射线灭菌,按所需不同大小供应。......
[期刊论文] 作者:吴勤学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0
作者曾用含透明质酸的培养基LA-3,从麻风瘤分离出抗酸分枝杆菌,并从用透明质酸处理的犰狳分离出抗酸分枝菌。作者的HI-75株、MO-75株、AR-H6株在LA-3培养基上已分别传了54代、44代和15代。并以HI-75株为主作了各种鉴定和培养研究。作者反驳了其他人鉴定此菌为瘰......
[期刊论文] 作者:方大定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8
瘤型麻风患者血清中曾证明有抗分枝杆菌抗体存在。过去常用Ouchterlony氏双向琼脂扩散法检查此类抗体,须血清中含相当大量抗体才能获得阳性结果,如只有小量循环抗体是测不出的。本文报告用对流免疫电泳法测定瘤型麻风患者抗分枝杆菌抗体获得快而简便且敏感性高......
[期刊论文] 作者:方大定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0
本文对麻风患者所生的50名无症状男孩进行观察。(年龄在7~18岁之间,平时与父母分居,但每隔10~15天与父母见一次面,每年暑假可与父母一起生活一个月)。主要观察项目为经皮肤作肝脏病理组织检查,按无菌技术,用Silverman氏针进行取材。标本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
[期刊论文] 作者:方大定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8
Weddell等曾认为麻风杆菌可通过接种感染人体,这种主张得到一些人的支持,并将此种病例命名为接种性麻风。既往曾报告的接种性麻风病例,或为被麻风患者用过的注射针头不慎刺伤,或为于文身或种痘后局部发生麻风皮损,本文首次报告由于在路边受外伤的方式也可引起接......
[期刊论文] 作者:吴勤学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0
最近的一些报告认为吡啶试验不象过去首次报告那样特异。有人报告可培养的分枝杆菌亦能被吡啶提取而丧失其抗酸性。为澄清这些问题,作者作了如下试验。试验材料包括实验感染麻风的犰狳麻风杆菌、人麻风瘤中的麻风杆菌、18种可培养的分枝杆菌、HI-75株和从野生犰......
[期刊论文] 作者:方大定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9
作者报告一例51岁男性患者,10余岁时曾患风湿热,自1957年患疱疹样皮炎起,曾连续5年服氨苯砜,每日3次,每次100毫克,以后减量为每日100~200毫克,有时连续,有时间断.1966年发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开始曾用不同药物治疗,随后用别嘌呤醇100毫克,每日3次,使病情得到完全......
[期刊论文] 作者:方大定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9
作者观察了41例麻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并对比分析了其与临床分型、治疗情况、细菌数量的关系。...
[期刊论文] 作者:杨理合摘,叶干运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0
界线类麻风(BT、BB、BL)发生逆向反应时常常产生永久性神经损害.这种损害的发生可快可慢,有的发生在抗麻风治疗之前,有的发生在抗麻风治疗之后.逆向反应神经损害的机理仍不完全清楚,但一般认为与免疫反应有关.界线类麻风神经对麻风菌抗原产生细胞免疫反应,使炎......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