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对流免疫电泳法检查瘤型麻风患者的抗分枝杆菌抗体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1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瘤型麻风患者血清中曾证明有抗分枝杆菌抗体存在。过去常用Ouchterlony氏双向琼脂扩散法检查此类抗体,须血清中含相当大量抗体才能获得阳性结果,如只有小量循环抗体是测不出的。本文报告用对流免疫电泳法测定瘤型麻风患者抗分枝杆菌抗体获得快而简便且敏感性高的结果。

其他文献
周围血液和骨髓涂片对磷酸酶和氧化酶的细胞化学反应可研究粒细胞的酶的活性,后者对机体的病理状态有关。本文用Kaolow法测定硷性磷酸酶,改良的法测酸性磷酸酶,观察周围血液和疱液中粒细胞的细胞化学活性。同时作白细胞分类,骨髓嗜酸性细胞计数。共查25例。15例为疱疹样皮炎,10例寻常型天疱疮。两者在病程中均有白细胞总数下降,尤以后者为显著。疱疹样皮炎嗜酸性细胞增多,在血液中达28%,在疱液中为26%,在
期刊
本文研究系统性及局限性硬皮病中脑生物电活动性,以期根据临床及脑电图资料阐明神经系统在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共检查系统性硬皮病患者15例及局限性硬皮病患者45例,前一组患者均有典型表现,伴各种神经系统改变;后一组患者皮损局限者18例,泛发者27例,病期大多不超过5年,其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不一,如植物神经――血管张力障碍等,在功能性紊乱中以神经衰弱占优势。
期刊
日光性荨麻疹是一种少见的光感性皮肤病,若在大面积皮肤发生时,可引起低血压及意识丧失,甚至危及生命.日光性荨麻疹的治疗是困难的和不满意的,通常用抗组织胺药物内服和告诉病人避免日晒常不能奏效.作者试图用反复照射人工紫外线或自然日光的方法,使其产生耐受性,并对9例日光性荨麻疹进行了这种治疗.首先对每一患者,通过单色分光仪和滤光器,在躯干背部的皮肤测得引起荨麻疹的波长,再选用合适波长的人工紫外线灯进行照射
从组织病理学预测肿瘤以后的发展可以谨慎小心地根据下列几项准则。良性肿瘤:主质细胞的核和胞浆很象正常同类细胞,瘤细胞形状一致,排列规则。仅有少数核分裂象,且外貌正常。瘤细胞增生完全是扩大性的,不破坏邻近组织或侵犯血管。恶性肿瘤:主质细胞和它起源的细胞迥异,核的大小及形状变化很大,通常核大而深染。核仁显著。
期刊
特发性掌?多汗症是一种较常见的小汗腺功能紊乱症。小汗腺在人体体温调节中起着最重要的散热作用,但出汗过多又可增加皮肤癣病、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和疣等的发病率。作者用含5%乌洛托品的固体凝胶棒进行疗效考核,其基质含乙醇、甘油、硬脂酸钠及染料和香料等。对109例中度至重度的手足多汗症患者,用双盲法进行对比。一侧用本药,另一侧用不含乌洛托品的同一基质棒,每天涂搽二次,连用28天。结果用本药的一侧71例(65%
过氧化二苯甲酰是工业上广泛应用的一种极强的氧化剂。是一种白色的结晶状粉末,微溶于水,在有还原物质的情况下,温度超过100℃可以引起燃烧。过氧化二苯甲酰可溶于丙酮、醚和氯仿。过氧化二苯甲酰应用于皮肤后的生物学变化仍有待研究,至少一部份被角质蛋白中的氨基酸半胱氨酸还原。吸收后,过氧化二苯甲酰变成马尿酸从尿中排出。24例难治的不同类型和大小的腿部溃疡病人,同时给予适当的支持治疗(如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等)
期刊
所谓重叠综合征,近年来讨论甚多,本文报告1例Sjgren综合征伴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统性硬化症(PSS)、桥本氏甲状腺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胰外分泌机能低下的病例,在同一病例合并多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甚为罕见。
应中国医学科学院的邀请,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皮肤科主任法伯(Farber)教授和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皮肤科主任戈尔兹(Goltz)教授于1978年8月到我国进行了访问,先后在广州、上海、北京和西安,作了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兹将他们在北京所作的学术报告简要介绍如下, 8月19日下午Goltz教授讲“结缔组织疾病”,Farber教授讲了“今日银屑病。”8月21日下午Farber教授讲“蕈样肉芽肿的诊断和
本文报道二例发生在同一家族内的由于水引起相同皮疹的患者,其中1例水斑贴试验阳性,对抗组胺药反应良好.病例报告如下:例1.女性,30岁,于23年前以30℃左右的水沐浴,浴后5分钟突然发生围有非毛囊性红晕的小风团,30分钟达到高峰,1小时后消退.皮损主要位于躯干和颈部,肩和大腿较少累及,自来水、海水、泉水产生相同反应.近2年来加剧.但冷、暖空气或暴露在日光下均不起疹,精神因素不起作用.患者有皮肤划痕现
期刊
人们一致认为闭汗可引起汗液外渗到周围皮肤,从而发生汗疹。作者回顾了有关资料,提出中心的问题是:正常人的皮肤完全封包几天后可造成持久的闭汗,但此种阻塞汗液排出到皮表的性质仍然不清楚。为此作者进行一些试验,证明皮表寄居的细菌过度生长是发病的中心因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