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284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6,350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谈宇俊,孙永亮, 来源:中国油料 年份:1989
大豆锈病夏孢子在真空干燥冷冻情况下,可保藏40天左右.离体叶片人工接种鉴定,应取中部叶片,接种3亿/ml的孢子悬浮液,在24℃恒温条件下,保湿加光培育,接种后第7天和14天观察感...
[期刊论文] 作者:费甫华,谈宇俊, 来源:植物医生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单志慧,谈宇俊, 来源:中国油料 年份:1995
通过用浸种接种青枯菌的花生进行培试验,观察了抗、感品种的根系发育和同功酶谱。结果表明:青枯菌均能侵染抗、感品种的根系,但在根系发育上有明显的差异;同功酶系统也有显著变化......
[期刊论文] 作者:单志慧,谈宇俊, 来源: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年份:2000
1996~1999年对我国1018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抗大豆锈病鉴定,其结果未见免疫和高抗资源,仅有嘟噜豆-2等9份中抗资源,占鉴定总数的0.88%,感病资源1009份,占鉴定总数的99.12%。......
[期刊论文] 作者:段乃雄,谈宇俊, 来源:中国油料 年份:1993
通过对3381份(国内2257,国外1124份)花生种质资源的田间自然病圃和人工接种鉴定,共获得高抗花生青枯病的种质资源55份,中抗43份。其中国内资源高抗的50份,中抗的39份,国外资...
[期刊论文] 作者:谈宇俊,廖伯寿, 来源:中国油料 年份:1990
自1905年在印度尼西亚首次发现花生青枯病以来,这个在花生上迄今最为重要的细菌性病害,80多年里已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有过发生和研究的报道。自1983年以来,有近10个亚太地...
[期刊论文] 作者:谈宇俊,孙永亮, 来源:大豆科学 年份:1989
大豆锈病病菌(Phakopsora Rachyrhizi Syd.)的7个菌系接种在8个鉴别寄主上,按照病原的致病力强弱(病斑反应型)初步分为A、B、C、D4个生理小种,其中生理小种A的致病力最强,对...
[期刊论文] 作者:费甫华,谈宇俊, 来源:大豆科学 年份:1997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了大豆锈病不同严重度、离病斑中心不同距离,以及抗感锈病不同品种接种后病程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关系,结果表明:发病不同严重度(I ̄Ⅲ级)比对照(未接种0级......
[期刊论文] 作者:谈宇俊,孙永亮, 来源:大豆科学 年份:1991
本研究利用4个对锈病抗性反应不同的大豆品种,配制双列杂交,并采用离体叶片人工接种鉴定F_1、F_2、B_1C_1、B_1C_2、杂种抗性的方法,研究了大豆抗锈病的遗传。研究结果表明,4...
[期刊论文] 作者:谈宇俊,常汝镇, 来源:大豆科学 年份:1997
1986-1995年我国南方14省8711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抗大豆锈病鉴定。其结果未见免疫和高抗资源,仅有大降色豆,古田岭黑白毛豆,马山仁峰黄豆,天等黑豆,宿89-1等74份中抗资源,占鉴定总数的0.85%;中感资源3846份,占鉴定......
[期刊论文] 作者:李文溶,谈宇俊, 来源:中国油料 年份:1984
不同花生品种对青枯病的抵抗性不同,不同接种技术,直接影响抗病品种的选择及应用。本文系我所进行品种资源抗病性鉴定和抗病育种工作开展接种技术研究的资料加以总结。试验认...
[期刊论文] 作者:李文溶,谈宇俊, 来源:中国油料 年份:1983
青枯病是花生主要病害,发病普遍,损失严重。据研究,品种间抗青枯病能力差异很大,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花生青枯病的经济有效途径。为了更好地利用品种资源,准确选择抗性材料,...
[期刊论文] 作者:周蓉,段乃雄,谈宇俊, 来源:花生科技 年份:1990
花生的叶部病害被农学家认为是减少花生经济收入的主要病害之一,特别是叶斑病和锈病,在没有进行化学防治的地方,荚果产量损失可高达50%,如果使用了农药防治,估计也要减少10%(M...
[期刊论文] 作者:谈宇俊,余子林,刘家琳, 来源:中国油料 年份:1982
大豆锈病的病原菌为豆薯层锈菌Phakopsora Pachyrhizi Sydow。夏孢子萌发温度范围8—36℃,适温范围15—26℃;夏孢子在室温13—24℃条件下能存活61天,室外8.7—29.8℃存活27天...
[期刊论文] 作者:单志慧,谈宇俊,沈明珍, 来源: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年份:2000
1996~ 1 999年对我国 1 0 1 8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抗大豆锈病鉴定 ,其结果未见免疫和高抗资源 ,仅有嘟噜豆 -2等 9份中抗资源 ,占鉴定总数的 0 .88% ,感病资源 1 0 0 9份 ,占鉴...
[期刊论文] 作者:费甫华,谈宇俊,周茂繁, 来源:中国油料 年份:1996
以抗感品种P1459025(R)和猴了毛(S)为试材,人工接种大豆锈苗后第1天起2天取样1次(共7次),石蜡切片及电镜扫描,大豆锈菌在抗感品种上均是从表皮角质直接侵入,侵入时均产生木质化,但抗病品种木质化速度快......
[期刊论文] 作者:费甫华,周茂繁,谈宇俊,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5
[期刊论文] 作者:费甫华,谈宇俊,盛正逵, 来源:植物医生 年份:1999
大豆锈病(PhakopsorapachyrhiziSyd)属气传、专性寄生世界性病害,目前在我国广东、四川、湖北、江西、云南、安徽、江苏、福建、台湾、海南、广西、河南、陕西、浙江、贵州、山东、山西、甘肃等23个省份发......
[期刊论文] 作者:费甫华,谈宇俊,周茂繁, 来源:大豆科学 年份:1997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了大豆锈病不同严重度、离病斑中心不同距离,以及抗感锈病不同品种接种后病程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关系,结果表明:发病不同严重度(Ⅰ~Ⅲ级)比对照(未接种......
[期刊论文] 作者:余子林,谈宇俊,刘家琳, 来源:中国油料 年份:1980
大豆锈病的病原在我国发现已有八十年,但危害大豆生产,同世界发生大豆锈病的国家相似,是在七十年代。大豆锈病的调查研究,台湾在六十年代开始,国内其他地方近几年才开始。现...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