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锈病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关系的初步研究

来源 :大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456_g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了大豆锈病不同严重度、离病斑中心不同距离,以及抗感锈病不同品种接种后病程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关系,结果表明:发病不同严重度(I ̄Ⅲ级)比对照(未接种0级)酶谱带多1 ̄2条,活性由大到小依次为Ⅱ级〉I级〉Ⅲ级〉0级;离病斑中心越近酶带越多,且酶活性越强;随着接种时间的推迟(0 ̄32小时)过氧化物酶带数增多,酶活性增强;抗病品种与感病品种接种后相同时间进行比较,抗病品种比感
其他文献
1989-1993年以不同熟期不同结荚习性的九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在吉林省公主岭研究了大豆品种籽粒产量稳定性与品种生育期,结荚习性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条件下,即生育期间5-9份降水量为370-740mm,有
通过恒温腐解大豆根系所得到的腐解液处理大豆种子表明,腐解1个月的大豆根系腐解液可抑制大豆种子萌发生长,抑制率为18-22%,经4个或6个月腐解的大豆根系腐解液译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差异不
以大豆初生叶愈伤组织作为材料,分别于含0%,0.4%,0.8%,1.25,1.6%NaCl浓度的培养基中进行24,48,72小时短时间培养和16,20,24天长时间培养,研究了不同盐度及不同培养时间内SOD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短时间培养时,随着盐
用甲醇胁迫,高温高湿等加速老化法,鉴定了10个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品种的抗种子劣变性,结果表明,人工老化后,各野生大豆品种仍保持较高的种子活力,而栽培大豆的种子活力下降较快,电镜观
利用8对抗-感大豆叶食性害虫近似等位基因系,100个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在406个稳定重现的片段中,有2个在近等基因系间表现多态性;不同抗性来源的两组材料间的多态性DNA片段的有/无呈相反趋势,相同
本文通过田间与盆栽对比试验及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豆连作胁迫下,土壤与植株锌营养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中各连作年限土壤有效锌总体高于正茬,但连作大豆植株
赤光灯诱蛾及田间调查的结果,南京地区大事产良叶性害虫计有鳞翅目,支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和半翅目的21个科49个种。其中豆郑叶螟「Lamprosema indicata(Fabricius)」,大造桥虫和斜纹夜蛾是该地区危害大豆最重要的虫
以高蛋白,高脂肪,高产3类型5亲本配制10个正交,10个反交组合,以F1-F3试验结果分析得出;大豆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性状均属中间遗传,正反交无显著差异;在双亲性水平近似的的组合较易出现两向超亲变
应用质量-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方法,研究大豆黄酮含量的遗传。结果显示,在3个杂交组合中,籽粒中异黄酮含量具有质量-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由一个主效基因和若干微效基因共同控制;在主效
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菌10个生理小种的5种同工酶图谱。结果表明,不同小种同工酶酶谱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具表型异质性,将同工酶谱进行了编码分析,表明在5种同工酶酶谱中4、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