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95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樊曼曼, 来源:海外英语 年份:2022
在不同英译本中,蔡力坚译本紧扣原作,较为完美地诠释了原作的表达和风格,做到了原文再现。...文章基于翻译写作学的翻译过程,分析蔡力坚英译《渐》如何做到形神皆似,以期为散文的翻译...
[期刊论文] 作者:蒋丽敏, 来源:海外英语 年份:2019
《中国翻译》2016年第4期刊载了蔡力坚老师英译的丰子恺散文《渐》,笔者在赞叹译文精妙之余,同时也发现译文在处理“时辰钟”一词时并不准确。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翻译该散文...
[期刊论文] 作者:韩宇,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2004
品读了《中国翻译》2012年第一期中由作者蔡力坚执笔的《英汉翻译实践中的词义误区》一文后,我有以下几点个人见解:...
[期刊论文] 作者:蔡力坚,, 来源:中国翻译 年份:2015
没有人会对政府公文翻译"信"的要求的重要性提出质疑,但对于如何理解、解释及对待"信"字,在理论界及在翻译实践中都很有争议。本文分析了在英译时以求"信"为名硬性复制中文的...
[期刊论文] 作者:蔡力坚,, 来源:中国翻译 年份:2012
词语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对于传递信息不可或缺,因此,翻译时在词语语义层面确立源语与目标语的对应关系至关重要。但由于各种语言内在的不同点,确立语义对应关系往往很不容易...
[期刊论文] 作者:蔡力坚,, 来源:中国翻译 年份:2017
在翻译中确切体现特定概念的实际含义,即概念的对等,是翻译最重要的环节。在中译英的文件和文章里,概念错位的情况时常出现,而且不少错位的概念被当作标准译法传播,结果...
[期刊论文] 作者:蔡力坚,, 来源:中国翻译 年份:2019
与学生讨论作业时,同学们经常问,为什么有的词语的翻译必须一丝不苟,有的词语则可以非常灵活地处理?为什么有时既不能增也不能减,而有时则可随便增减?说到底这就是"砖头"...
[期刊论文] 作者:蔡力坚,, 来源:中国翻译 年份:2016
区分字面含义与语境含义是翻译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笔者曾经说过,词语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语篇的基本构成元素,是语言信息的不可或缺的要件,如同搭建大厦的砖头,无论如...
[期刊论文] 作者:蔡力坚,, 来源:中国翻译 年份:2004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Back to yield...
[期刊论文] 作者:蔡力坚,, 来源:中国翻译 年份:2018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传递用另一种语言写成的信息,而信息传递的明确度和效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语言单位之间的平稳过渡。利用过渡,我们可在短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
[期刊论文] 作者:蔡力坚,, 来源:中国翻译 年份:2018
余秋雨的这篇散文里有不少对仗句式,中文里的对仗,在英语里不一定适合以对仗形式出现。至于是否要保留对仗,我们需要看具体情况而定,追求对仗不应该是译者的目标。译者的...
[期刊论文] 作者:蔡力坚,, 来源:中国翻译 年份:2017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对增强社会成员诚信意识,营造优良信用环境,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6...
[期刊论文] 作者:蔡力坚,, 来源:中国翻译 年份:2017
准确性在公文翻译中是最重要的一项要求。公文翻译最核心的要旨就是准确无误地传递原文的信息。那么,什么叫准确呢?笔者认为,准确性主要包含两点:一是原文里所有信息要素...
[期刊论文] 作者:蔡力坚,, 来源:中国翻译 年份:2016
由于中英文在词义层面的差异极大,选词往往是译者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选词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首先是源语特定词语与目标语某一词语本身是否"对应"的问题,但停留在词语...
[期刊论文] 作者:蔡力坚,, 来源:中国翻译 年份:2018
奈达(Nida)(1964)提出两种翻译方法:形式对应(formal correspondence)与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所谓"形式对应",是指译者试图尽可能按字面翻译,同时体现原文的...
[期刊论文] 作者:蔡力坚,, 来源:中国翻译 年份:2012
对联合国笔译的质量要求与对其它翻译工作的要求并无很大差异,唯一的例外可能是在联合国更重视用语一致,更重视使用标准术语。本文摒弃"准确"与"流畅"对立之说,以整合方式提...
[期刊论文] 作者:蔡力坚,, 来源:中国翻译 年份:2017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必然现象,模糊性表现在不同层面,包括词义层面、句子层面、语法层面、文化习惯层面等等。中文由于词汇丰富、一词多义现象普遍,用词灵活,再加上高度意合型...
[期刊论文] 作者:蔡力坚,, 来源:中国翻译 年份:2015
钱钟书(1979)在《林纾的翻译》一文里说过,“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不过......
[期刊论文] 作者:蔡力坚, 来源:中国翻译 年份:2013
无论理论家怎么说,从事过严肃的翻译实践的人都知道翻译离不开再创作。茅盾(1996:78)指出,翻译过程“是把译者与原作者合而为一,好象原作者用另外一国文字写自己的作品。这样的翻译......
[期刊论文] 作者:蔡力坚, 来源:中国翻译 年份:2021
有人也许会问:翻译为什么要考虑事实是否准确?许多人以为事实的描述只要照搬原文即可,那是作者考虑的问题,而不是译者需要关心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不仅作者必须关心,译者同...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