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316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6,350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张立文,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1994
作者从中国文化哲学、传统学、新人学而进入和合学的探讨,认为和合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首要价值,是超越宋明新儒学和现代新儒学的尝试。作者指出,宋明新儒学的缺陷是把此...
[期刊论文] 作者:方言, 来源:华夏文化 年份:1995
重新认识宋明新儒学的宗教色彩方言对于宋明新儒学的性质,本世纪80年代中国学者曾产生过一场讨论。任继愈先生1980年《论儒教的形成》(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一期)从历史的角度论...
[期刊论文] 作者:李承贵, 来源: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2005
宋明新儒学实现了“儒佛合一”之观点是一种错误的“共识”,因为无论是就本体论思维、修养方法,还是心性论方面,都足以说明宋明新儒学没有达到“儒佛合一”;而宋明新儒家对佛...
[期刊论文] 作者:李建华,, 来源:云梦学刊 年份:2015
赵载光教授与洪梅博士合著的《湖湘学统与宋明新儒学》一书,由湘潭大学出版社于2015年7月出版。该书提出湖湘儒学是宋明新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湘学术的兴盛是与宋明新儒学的...
[期刊论文] 作者:方光华,, 来源:朱子学刊 年份:1996
对于宋明新儒学的性质,本世纪80年代中国学者曾产生过一场讨论。任继愈先生1980年《论儒教的形成》~①从历史的角度论述了儒家思想逐渐演变为儒教的过程。他指出孔子的学说经...
[期刊论文] 作者:高庆喜,, 来源:时代文学(上) 年份:2010
宋明新儒家开创、形成了“理学”、“心学”和“气学”三大派别,其主流...
[期刊论文] 作者:吴丹,,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2011
宋明新儒学以开放的姿态,在消化吸收儒、道、释各家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中国传统儒学道德观为内涵的极具思辨色彩的心性本体论。文章重点探讨传统儒学、魏晋玄学、隋唐...
[期刊论文] 作者:谢丰泰, 来源: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本文遵循历史的顺序和逻辑的顺序一致的原则,揭示了宋明新儒学气本、理本、心本三派哲学的内在矛盾和陷入的理论困境,论证了新儒学三次重要转变的逻辑必然性。认为阳明心学十分...
[期刊论文] 作者:李霞,, 来源:安徽大学学报 年份:2004
宋明新儒学形成和演变过程中 ,道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催化作用 :北宋儒学家借助于道家本体思维模式对传统儒学进行新的诠释 ,创立了理学这一儒学新形态 ;南宋朱熹继续借助道...
[期刊论文] 作者:连凡, 来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0
宋明新儒家(学)”概念的原型最早见于入华耶稣会士柏应理等人1687年编译出版的《中国哲学家孔子》,指对经典的新诠释及其无神论倾向违背原始儒学的程朱理学(狭义)。...
[期刊论文] 作者:周继旨,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85
本文就是试图用这种方法,从分析宋明新儒学的哲理化与神学化的双重趋向入手,以“心”、“性”问题为线索,探讨一下宋明新儒学如何在汲取玄学和佛教义理的基础上,继承和改造了孟子...
[期刊论文] 作者:宁新昌, 来源:玉林师专学报 年份:1999
宋明新儒学就是通常所说的宋明理学,也许读者会问,为什么不用来明理学而要用西方人发明的新儒...
[期刊论文] 作者:张再林, 来源:学海 年份:2016
蕺山学与其说如牟宗三所认为的那样,仅为阳明心学的补充和完善,不如说以其以"意"易"心",代表了一种迥异于"心本体"的全新的"意本体"的哲学在宋明新儒学中的崛起和形成。而"意...
[期刊论文] 作者:施保国,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2011
他以新儒家代表人物为论述材料说明道家对于宋明新儒家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张栽将道家“太虚”拢入儒家思想结构,走“自诚明”而不是“自明诚”的道路,建立完美的哲学系统,实现儒道融合;朱子形上系统重视道家之“...
[期刊论文] 作者:李曼,, 来源: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7
禅宗作为中国佛教的一个宗派,是中国特有的佛教。禅宗的诞生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它的思想不拘泥于佛教经典学说,在中国佛教的各宗派中,禅宗的流传时间最长。禅宗与中国......
[期刊论文] 作者:宁新昌,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1998
新儒学对原始儒学精神的弘扬,主要是通过对宇宙本体的探索和对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来进行的。在新儒学那里,本体呈现的是一个本然的世界,与西方哲学中所说的具有实体意义的本体不......
[期刊论文] 作者:顾云湘, 来源:医学信息 年份:2004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社会各方面都产生重大影响,而直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医学在发展过程中自然也无不例外的受到了这种影响,特别是自宋以降,中医学的发展达到了...
[期刊论文] 作者:左武玲,, 来源:新课程导学 年份:2015
高中历史必修三的专题一展现的是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发展,实际反映的主线是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其中第三节"宋明理学"无论是对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难度都较...
[期刊论文] 作者:连凡,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2022
西方创造的“Neo-Confucian(ism)”概念在历史上经历了从程朱理学(17世纪末期以来)到道学或宋明理学(20世纪初期以来)再到宋学(20世纪后期以来)的意义演变。最早在1926年由冯友兰翻译的中文“新儒家(学)”概念与“Neo-Confucian(ism)”概念在意义上一脉相承。由此,相应地形成......
[期刊论文] 作者:赵载光, 来源:船山学刊 年份:2003
哲学从大的范畴说只是认识人与认识自然两个方面,中西文化的不同特质,决定了两种文化的哲学在这两个方面侧重点不同.中国哲学是关于人的哲学.人是文化的核心与本质,因此扩大...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