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81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吴留营,, 来源:美与时代(下) 年份:2015
沈德潜作为清代格调诗学的集大成者,其诗歌和诗学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沈氏诗学理论与实践却存在较大偏差。其论诗之法与自身创作实践的落差,选诗理念与诗歌选...
[期刊论文] 作者:吴留营,,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7
清代中琉交往的主体,是双方雅好诗文的士大夫阶层。而山川秀丽、经济富庶、人文昌盛的江南地区,是琉球诗人赴京的必经之地,亦是赋诗吟咏的多产之地。琉球诗人笔下的江南题材...
[期刊论文] 作者:吴留营,, 来源:文献 年份:2004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期刊论文] 作者:吴留营,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2020
康熙间,孙鋐《皇清诗选》首次将琉球汉诗纳入清诗选集。民国初年,徐世昌领衔辑选的《晚晴簃诗汇》,无论是出于"搜逸阐幽,尤所加意"的初衷,抑或是"搜罗数家,以备一格"的无心之...
[期刊论文] 作者:吴留营, 来源: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年份:2020
琉球汉诗,是东亚汉诗中后起而杰出的一脉.肇自清初,琉球诗人创作试帖诗者代不乏人,甚至出现了结集出版的试帖诗集.琉球试帖诗的兴衰历程,随清代科举改制与诗学宗尚的转徙而代...
[期刊论文] 作者:吴留营,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21
晚清东亚各国间的文艺交往不辍,且呈现出一些典型性的新变色彩.除了政治格局的变迁外,不可忽视的时代背景是交通与传媒技术的空前发展.由此引发的交往路径的嬗替,其意义不限于方式本身,更影响交往双方的文化心态乃至诗学理念的调整适会.从严辰《辑志图》到石川......
[期刊论文] 作者:吴留营, 来源: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2020
晚清留日学生群体庞大,文学创作的成就和影响均值得关注.出身于文学世家的彝族文人余达父,曾于20世纪初期旅居日本数年.作为清末留学日本热潮中的一员,其接受先进思想,关注国...
[学位论文] 作者:吴留营,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2020
肇自明初,延至清末,琉球王国的兴衰史,也是一部沾濡中华文明并与之互动的文化交流史。这片群岛远在太平洋西岸的东海一隅,它与明清中国的交往,相比朝鲜、越南等传统藩属国而言,或许更具有值得探究的深意。琉球汉诗,作为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共同泽溉而生成的文学......
[期刊论文] 作者:吴留营, 来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年份:2022
优秀画作隐含时间想象,画者为其建筑起汇聚一定信息的召唤结构,等待并诱导观者切入情境,乃至参与“唱和”。图像凝定的是时间点,反映的却是时间段,所成时间序列是图像何以叙事的功能属性。绘画艺术魅力的制高点,必须是曾在、现在和将在的汇聚点。莱辛所谓的“孕育性顷......
[期刊论文] 作者:杨鉴生, 吴留营,, 来源:长沙大学学报 年份:2011
诗歌选本是反映编者诗学观的良好载体。蘅塘受康乾时期诗学流派论争影响,虽尽力平衡各派观点,亦不能完全置身其外。身为封建学官,蘅塘自然、自觉地成为政教和诗教的卫道士。...
[期刊论文] 作者:杨鉴生,吴留营,, 来源: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年份:2011
诗歌选本往往反映出特定时代文化背景下的社会风貌。《唐诗三百首》不选李贺诗,受其选诗标准、宗旨定位和所处社会背景等诸多因素所制。清代科举试诗促成了诗学的复兴,古典诗...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