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78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吉文庆, 来源:心功能杂志 年份:1994
抗心衰新药─甲腈吡啶酮吉文庆综述黄定九审校(南京大学医学院鼓楼医院心脏科南京210008)(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仁济医院心内科)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原因所致心脏病的终末期表现,预后很差。...
[期刊论文] 作者:张世华,吉文庆, 来源: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1995
甲腈吡啶酮与多巴酚丁胺的血液动力学比较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200001)张世华,吉文庆,黄定九,杜惠君甲腈吡啶酮(milrinone)是人工合成的双吡啶类衍生物,属新一代非洋地黄、非儿茶酚胺...
[期刊论文] 作者:张世华,吉文庆,黄定九,杜惠君, 来源: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1995
甲腈吡啶酮与多巴酚丁胺的血液动力学比较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200001)张世华,吉文庆,黄定九,杜惠君甲腈吡啶酮(milrinone)是人工合成的双吡啶类衍生物,属新一代非洋地黄、非儿茶酚胺...
[期刊论文] 作者:吉文庆, 来源:江苏医药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吉文庆, 来源:江苏医药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吉文庆,施广飞, 来源:心脏杂志 年份:2000
应用高频心电图(HFECG)观察6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射频消融(RFCA)前、后的高频切迹(HFN)的变化,以了角RFCA对心肌的损伤情况。结果显示:(!(1)RFCA术后高频切迹(HFN)显著增加(9.6±3.5vs23.3±6.2,P〈0.01);(2) 计放电一越高,放电次......
[期刊论文] 作者:陈鑫,陈亮,吉文庆, 来源: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年份:2013
目的评价左西孟旦注射液对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脑钠肽(BNP)等心衰标记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终末期心衰患者50例,其心功能分级Ⅲ级或Ⅳ级(NYH......
[期刊论文] 作者:徐伟,李晓宏,吉文庆,, 来源:江苏医药 年份:2009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以及心脏超声结合组织多普勒检查对患者筛选和疗效评价的作用。方法10例CHF患者,接受CRT术前及术后行超...
[会议论文] 作者:徐伟,吉文庆,施广飞, 来源: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七次学术双年会 年份:2006
随着双腔起搏器植入率的提高,心房电极植入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而心房被动电极由于植入部位的局限性(1)(仅可固定于右心耳),易脱位的特点(2)(尤其是右心房扩大者),导致心房电极的使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从而影响了生理性起搏技术的开展.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
[期刊论文] 作者:李晓宏,吉文庆,徐伟, 来源: 年份:2014
目的探讨应用机械切割鞘拔除导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入选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因起搏系统感染在鼓楼医院就诊,行起搏系统移除及导线拔除术的患者,分别采用套叠式扩张鞘及机械切割鞘(Evolution,美国Bloomington公司)拔除导线,比较2种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2......
[期刊论文] 作者:叶金骙, 吉文庆, 钱仕铭,, 来源:微循环学杂志 年份:1996
芬舒雅是由桂枝、丹参等配伍精制的吸入型中药制剂。将其用于4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微循环障碍,并与使用速效救心丸的30例同类患者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发现:芬舒雅与速效救心...
[期刊论文] 作者:陈鑫,王上,高玲,吉文庆, 来源: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年份:2015
目的评价托伐普坦对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脑钠肽(BNP)等心衰标记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心衰患者50例,心功能分级Ⅲ级或Ⅳ级(NYHA分级)。检测h......
[期刊论文] 作者:陈鑫,王上,高玲,吉文庆, 来源: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年份:2014
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心梗后大鼠心功能和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梗模型.术后6周内治疗组肌肉注射丹参多酚酸盐1 mg/kg;非治疗组注射生理盐...
[期刊论文] 作者:魏钟海,张婷,吉文庆,徐标,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年份:2015
1临床资料女性,55岁,2013-09-09因"脑栓塞、心房颤动(房颤)"入住我院神经内科。09-16晚间19:30患者突发胸闷、心慌、气短,心电图提示窦性节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梗),急诊冠状动脉(......
[期刊论文] 作者:徐伟,吉文庆,李晓宏,黄从新, 来源: 年份:2007
目的临床观察应用主动固定心房导线后心房起搏阈值的变化。方法对植入主动固定心房导线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植入后即刻阈值、术后3个月、6个月及随后每6个月心房起搏阈值的变化。结果362例患者随访了6~52个月,植入术后发生心包积液1例,心房电极导线脱位2例。92例植......
[期刊论文] 作者:蓝荣芳,徐伟,吉文庆,余洪松,, 来源: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2011
患者女,42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症.间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在我院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其中心室主动电极拟固定于右室流出道间隔部。术中右心室电极阻抗1020Ω,阈值0.8V,R波8.0mY......
[会议论文] 作者:徐伟;马冬辉;余洪松;吉文庆;, 来源:第四届心房颤动国际论坛 年份:2006
目的:探讨环状标测电极(Lasso电极)引导下肺静脉电位触发的阵发性房颤(PAF)的经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肺静脉根治心房颤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7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男27例,女10...
[会议论文] 作者:马冬辉,徐伟,余洪松,吉文庆, 来源:2004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术大会 年份:2004
心房纤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在正常人群的发病率为0.15%~2.3%,其中6%~15%的房颤为“特发性”,多起源于肺静脉的异位激动。通过导管消融的方法隔离肺静脉与心房间的电连接......
[期刊论文] 作者:李文玉,李晓宏,吉文庆,徐伟, 来源:医学信息 年份:2015
[期刊论文] 作者:林若薇,李晓宏,吉文庆,徐伟, 来源: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年份:2015
目的总结因保留导丝至起搏导线断裂的病例,观察保留导丝对起搏导线的影响。方法观察了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导线断裂在南京鼓楼医院行导线拔除的患者6例,其中5例采用了保留导丝技术。结果5例患者均成功拔除了导线。2根右心室主动固定导线的保留钢丝及导线内......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