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275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于艳卿,, 来源: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年份:2012
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粉煤灰的产量逐年增加。大量的粉煤灰不加处理会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对它的处理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粉煤灰的沸石化既能解决粉煤灰引起的环......
[学位论文] 作者:于艳卿, 来源:中山大学 年份:2008
制药废水是一种较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给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随着我国医药工业的快速发展,制药废水的污染与治理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制......
[期刊论文] 作者:邹晓兰,于艳卿,李超峰,朱校斌, 来源:催化学报 年份:2011
将珍珠贝壳废弃物活化并作为载体,应用原位水解法制备出Cu2O/珍珠贝壳复合材料.运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用...
[期刊论文] 作者:于艳卿,邹晓兰,李超峰,朱校斌,, 来源:海洋科学 年份:2012
以海水为溶剂,采用熔融法合成了纳米粉煤灰沸石。粉煤灰与NaOH的质量比为1:1.2,熔融温度550℃,熟料质量与海水固液的体积比为1:5(g/mL),晶化温度100℃,晶化时间6h。通过仪器分析和化学方......
[期刊论文] 作者:邹晓兰,于艳卿,李超峰,朱校斌,, 来源:催化学报 年份:2011
将珍珠贝壳废弃物活化并作为载体,应用原位水解法制备出Cu2O/珍珠贝壳复合材料.运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用...
[期刊论文] 作者:苏营营, 于艳卿, 杨沛珊, 王新亭, 朱校斌,, 来源:中国环境科学 年份:2009
为提高光催化剂的稳定性,选取硅藻土为载体,以钛酸四异丙酯为前驱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硅藻土光催化剂,并利用XRD、SEM、FT-IR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以蒽醌染料弱酸性...
[期刊论文] 作者:王玉珏,苏露,李翔宇,于艳卿,李剑,冯宇,, 来源: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3
对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3者不同配比的自配生物质样品进行了热重分析与热解-气象色谱-质谱试验。分析了这3种生物质组分与ZSM-5分子筛进行催化热解反应时的相互影响。...
[期刊论文] 作者:李超峰,邹晓兰,于艳卿,王新亭,朱校斌, 来源:海洋科学 年份:2012
对经5种不同加工工艺加工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体壁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加工工艺加工的刺参体壁中,氨基酸和脂肪...
[期刊论文] 作者:姚维坤,周国强,张先龙,吴雪平,于艳卿,王玉珏,, 来源:太阳能学报 年份:2016
以HZSM-5分子筛为基础,通过过量浸渍法制备P元素与过渡金属元素(Cu、Zn、Ni)复合负载改性M-P/HZSM-5分子筛催化剂。使用XRD、N_2吸附-脱附和吡啶红外对分子筛催化剂进行表征,...
[期刊论文] 作者:郭慧敏,李翔宇,王海彦,姚维坤,于艳卿,王玉珏,, 来源:太阳能学报 年份:2017
在ZSM-5催化剂存在下,用热重分析法对纤维素、聚丙烯(PP)及其混合样品(1∶1)的热解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素和PP共催化热解可减少固体残渣的产生,提高碳原子利用率。ZS...
[期刊论文] 作者:杨沛珊, 于艳卿, 李超峰, 邹晓兰, 王新亭, 朱校斌,, 来源:海洋科学 年份:2011
褐藻渣是褐藻工业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容易破坏水体生态平衡。本研究用硅胶固定的褐藻渣吸附重金属Cu2+,并对其吸附特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吸附pH、Cu2+初始...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丹丹,毕方,彭良,于艳卿,王学中,杨婷,张鑫,纪元元,陈义珍,李红,, 来源:中国科技成果 年份:2020
利用环境空气自动连续监测系统在北京市典型城区于2015年开展了287天的常规空气污染物观测,在分析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水平、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4个典型空气污染过...
[期刊论文] 作者:朱校斌,王新亭,周利,于艳卿,杨沛珊,邹晓兰,孟昭才,康兴伦,, 来源:科学中国人 年份:2009
道路积雪和结冰是我国和中高纬度国家冬季遇到的普遍问题。全球融雪除冰剂的年使用量达百万吨级。因有机环保型融雪除冰剂价格昂贵.吨价达2万元左右,所以很难被推广应用。各国......
[会议论文] 作者:杨沛珊;朱校斌;王新亭;周利;于艳卿;邹晓兰;孟昭才;康兴伦;, 来源: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 年份:2009
我国海藻生产历史悠久,为人类提供了食用、药用和工业用的多种产品。但在褐藻工业生产中,通常只利用了其中的褐藻胶、甘露醇和碘。按干物质计,海带的工业利用率仅达30[%]左右,还有......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