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霍巍的岩画故事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chi7m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 =《西藏人文地理》
  霍=霍巍(四川大学博物馆馆长,中国藏学研究所所长、西藏考古资深学者)
  
  T:旅游者在高原哪些地方更容易亲密接触到岩画?
  霍:岩画一般都刻在荒郊野外的岩石上面,多在人迹罕见的地方出现,所以一般的旅游者很难发现它,甚至有这种情况,如果没有知悉情况的人带路指点,既便是走到了岩画的跟前也不知道你眼前的岩石上面刻有岩画。要想在高原上与岩画亲密接触,最好是首先向当地的老百姓打听一些有关的情况,看看有没有这方面的线索,另外注意在路过诸如山口、湖畔、古道等具有显著标志性特征的地点时,可以细心观察岩石表面有无疑似的痕迹。其实世界上许多岩画都是首先被游人而不是被专家发现的,所以这种可能性完全存在。
  
  霍:这是因为分布在高原上的岩画通常都与游牧民族有关,他们往往是“逐水草而居”,不像古代的农业定居民族那样,有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较为固定的活动区域,而这些农业民族的定居点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文明的产生,很可能就形成为今天人类聚居的地方。但是岩画的分布规律就远远不如农业民族的定居点那样有章可循,在我们今天看来多远离人群,分布得就比较偏远了。
  T:你尝试过敲打出一幅岩画吗?制作岩画的技法分成几种?
  霍:没有。但我的一位画家朋友——西藏阿里地区文化馆的韩新刚倒是在阿里敲刻出了不少“现代岩画”来。制作岩画的技法总的来说有凿刻和绘制两大类别,前一种方法里面又可细分为敲凿法、线刻法、磨刻法、磨砺法等不同的技法;后一种一般是涂绘色彩形成岩画,比方说用红色或黑色的颜料来绘制岩画。
  T:现代人从岩画中“考”出了多少种古人的目的?我是说他们为什么画?
  
  霍:这个问题不太容易回答。这当中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学术问题,即是说古人出于什么目地绘制岩画?一般来讲学者们认为古人制作岩画的目的可能有一个发展过程,即从写实到艺术的过程。最初制作岩画可能是写实性的,比方说是为了让自己在狩猎时有更大的斩获而作画,欧洲旧石器时代发现的许多岩画,例如著名的西班牙桑坦德附近发现的阿尔塔米拉岩画,在阴暗潮湿的洞穴深处画了大量的野牛、野猪和其他的动物的形象。和今天的艺术家们急于展示自己的作品不同,这些远古的人们似乎并不希望陌生人看见他们的作品,他们更愿意把这些画深藏起来,只限于艺术家本人以及和他非常亲近的人去观赏。我们可以猜想,他们绘制这些动物的目的,是希望使他们具有一种能影响这些动物的特殊力量。也许有一个晚上一个洞穴人因为画了一幅他心目中希望在明天猎杀到的动物,第二天他果然成功了,欣喜之余他会接着再画下去,希望这些画能够继续给他带来好运。到了后来,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有了记录自己审美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愿望,写实性的岩画便会逐步发展成为艺术品,用来表达人们的这些心理目的。所以,今天人们解读古人的岩画,一定要把岩画放回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当中去考虑,才有可能对作画人的目的作出较为合理的解释。
  T:你能说出你接触过的最老和最年轻的岩画吗?
  霍:最老的岩画不好说,因为岩画年代的准确判断至今仍然是困扰着全世界岩画考古学家们的一个问题,我接触得比较多的是青藏高原、四川、云南一带的岩画,它们最早的年代可能会有上千年的历史,而最晚的不过几百年,比如四川珙县麻糖坝这个地点的岩画,从和它一起发现的悬棺葬当中出土的文物来看,可以确定是明代的遗存。
  T:怎么让岩画自报年龄?
  霍:最好的方法是看它所画的内容当中有没有年代标志比较明确的事物,比方说岩画当中出现了马车,又有一定的形态,我们就可以拿它跟已知的历史上的各种马车相比较,有可能得出这幅画上的马车大体上什么时候出现,又在什么时候消亡,这样就可以让岩画自报出它们可能的年龄来。
  T:说说你觉得最美丽的岩画?
  霍:我见过的最美丽的岩画是在西藏的阿里,有个地方叫“塔康巴”,当地藏民把它叫做“小人山谷”,在一片巨大的山崖上刻出了数以百计的人物形象,他们行进在山路上,背负着行囊,前后有巫师相伴,很像是一个古代游牧部落正在举族迁徙,在高原阳光的照耀下,他们好像真的在移动,这些画面让人感到既美丽又神奇,是我见到的岩画中最为壮观的。
  T:岩画它到底值不值钱?你知道有关盗墓的发财故事现在满天在飞。
  霍:无论从文物和艺术价值上看,岩画都具有不可估量的研究意义和学术价值,不可以直接用金钱来加以换算。因为它是刻凿或者绘制在岩石上面,现在我还没有听说盗窃古代岩画的事情发生,但也希望它永远不要发生。
  T:好多人看岩画像读天书,又感觉岩画似乎都很相像。我们一般从哪些方面去解读比较容易?
  霍:从人们的认识习惯上讲,一般都习惯于用自己已知的事物来对未知的事物加以比较。读解岩画也是如此,我们通常是通过将其中的画面与文献记载、古代文物、人类的生产、生活场景等等加以分析对比,从而来试图来判断岩画的内容,有的可能可以得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但有些解释却未必可靠,还需要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对提出来的假说(解释)进行验证。如果具备一些考古学、历史学或者民族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去理解岩画中的内容会有帮助的。
  T:说实话,有你都读不懂的岩画吗?
  霍:当然有,而且还很多,比如说这篇文章当中的好几幅岩画,我都无法给予解读,还需要大量查找对比资料来进行分析研究,还不知道最终有没有可能读懂它。
  T :你在岩画研究中考问出过最令自己激动的秘密吗?
  霍:有过,比如说在对西藏岩画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一个很有意义的现象:岩画在一般情况下多与游牧民族的活动有关,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也发现在定居点的附近,与古代的村庄、墓地相距不远,这说明即便是游牧民族,他们在选取岩画制作的地点上可能也有一些讲究,而不是随机得无章可循,这让我们为今后岩画研究的前景感到激动。
  T :说不准有人想自己搞搞岩画,你给推荐几种石材?
  霍:花岗石太硬,砂质岩又太软,最好是选那些硬度较为适中的石材,比方地质学上所说的铁质岩、角砾岩、矽质岩等就较为适宜。
  T:你在岩画上面看到“某君到此一游”的字样没有?
  霍:看到过,这让我很无奈,如果他不知道这是古代的岩画还情有可原,如果明知是古人留下的遗迹还要 涂鸦,就让人感到可恨了。
  T:你主持的博物馆或者研究项目,提供类似“岩画寻奇”这样的旅游参与机会吗?
  霍:目前还没有,主要是以我们自己的研究项目为中心进行的学术性的岩画考古调查。不过我想今后倒是可以考虑让学者们的研究走出象牙塔,与公众共同分享研究的成果,您讲的这类计划我很有兴趣。
  T:我们在岩画中看到,有关物种、早期文化等丰富复杂的图像信息。比如说鳄鱼爬进高山草原这类不可思议的事情,有人能用考古学的方法证明吗?
  霍:不是所有的岩画图像都是写实性的,这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分析。岩画中的确包含着大量复杂而丰富的图像信息,有些可以利用考古学的方法加以解读,还有相当多的图像目前还无法加以认识。
  T:我们可以建造一些大屋盖来原地保护那些露天的岩画吗?
  霍:当然这不失为一种保护岩画的方式,在美国的亚利桑那州我就参观过这样一处印第安人的岩画遗址采用了这种保护手段,但那处岩画比较集中,规模也不大,所以比较好办,如果像我国青海、西藏境内的岩画那样分布范围可达好几个平方公里,这种方法就很难实施,更主要的我看还是要靠提高国民素质来加以自然保护。
  T:你觉得博物馆会是岩画最终的坟墓不?
  霍: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岩画都有它存在的自然环境,和大自然的山山水水是融为一体的,一但脱离了它的原生环境,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所以就我个人的意见,我是赞同原地加以保护的方法,而不是把岩画都搬进博物馆。从这个意义而言,博物馆就有可能成为岩画最终的坟墓。
  T:最后一个问题,如何让岩画“活”下来?
  霍:所谓“活”下来,我的理解有两个层面的意义,第一个层面是指让它们能够永久性地保存下来而不至于毁于一旦,这需要我们全民族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充分认识到这些古代岩画的价值与不可再造性,毁一处就少一处。第二个层面保护它的目的是要让它在今天发挥作用,让我们和我们的后代通过岩画去认识那些已经消逝的远古文明,让更多的人对它感兴趣,这就让它活起来了。贵刊这期选了这样一个选题来做,在一定程度上便起到了这样的作用,所以作为一名考古学工作者,我要感谢你们对岩画所作的普及性的工作。
  T:谢谢霍老师,你的名字里有一个“山”字部首,你真的是很会搞岩画啊。
  霍:不客气,我也不能说是很会搞岩画,国内这方面的专家很多,还要向他们多多学习。最后谢谢您的采访!
其他文献
牦牛,是属于牛属牦牛亚属的大型哺乳类动物,也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大型哺乳动物。主要分布在以青藏高原为中心的高海拔地区,是高寒地区的特有牛种,草食性反刍家畜。  数千年来,牦牛与藏族人民相伴相随,尽其所有成就了藏族人民的衣、食、住、行、运、烧、耕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牦牛的存在和使用,涉及到青藏高原的政治、教育、商业、战争、娱乐、医学、物质用品等,深刻地影响了藏族人民的精神性格,也影响了藏族人
喜欢战争影片的人,可能都有着这样深刻的记忆,在决胜的关键时候,激昂的冲锋号响起,观影者顿时热血沸腾:大部队来了,胜利来了。那带着红穗的军号,是部队号令的象征,具有无比崇高和神圣的地位。  以前上学的时候,我们听着铃声上课、下课,吃饭、就寝,那时候,铃声提醒我什么时间该干什么。后来当了兵,上了军校,身上的校服变成了军装,指导行动的铃声变成了军号声。起床号,上课号,熄灯号……一声军号就是一个指令,它就
英国路虎自行车登陆中国   2008年9月25日,英国路虎自行车中国骑行俱乐部在北京成立,国家自行车队、诸多奥运冠军及影视明星、社会名流纷纷出席。      全国15岁至35岁的青年人群中,86.7%认为,骑自行车旅行和各种自行车户外运动是“很有品位的时尚”、“令人向往的生活方式”;这其中又有超过半数的人宣称,自己对自行车运动的时尚认同及参与欲望,甚至在他们第一次了解到相关信息时就已产生,而且在不
【摘要】游戏不仅是体育教学的手段,更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创编和运用田径类体育游戏时,要从“聚焦目标,精准定位促实效”“推陈出新,克服倦怠激兴趣”“因地制宜,保持热情增密度”三个方面进行探索,發挥游戏的教学价值,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  【关键词】田径类;体育游戏;教学价值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
笔者是一位教了二十多年语文、地地道道的小学语文教师。但机缘巧合,今年笔者承担了劳动技术“一师一课”录像课比赛的任务。文化课与技能课巨大的差异让人一时难以适应。在长达两个多月的劳技之旅中,忙碌、无绪、失败、成型,各种味道都尝遍了,真是感慨万千。殊不知,这一次的赛课经历完全颠覆了笔者以往对磨课的认识,正是通过一而再再而三不厌其烦的磨课,笔者这位有二十多年教龄的“新教师”终于成功地完成了从文化课教师到技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经历和体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开学活动”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活动体验为重点,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通过“晒秋迎新”“笛韵龙舞”“汉字溯源”“分享果实”“亲子劳作”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促进学校教育生活化,让学生在开放的空间和真实的情境中实现生命的优质成长。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新劳动
在西藏的唐卡画家圈中,有一位被视为“另类”和“疯子”的艺术家——边巴。在他的唐卡作品中,你会发现,佛祖菩萨被代之以藏族少女形象,佛教法器变成了横笛、吉他,曼荼罗坛城上飞出神八火箭,地球上也会有佛的慧眼在注视着天下众生。798白玛梅朵艺术中心这期“唐卡的当代探索”展览,让我们有幸接触到这样一位勉唐派唐卡艺术家在当代艺术领域的探索和思考。  与边巴交谈,给我们的感觉完全不是那种所谓的当代艺术家。从十七
6月18日-21日,由全国政协民宗委办公室、全国政协办公厅新闻局、察哈尔学会主办,《西藏人文地理》杂志社承办的“西藏自治区及四省藏区优秀摄影作品展”日前在全国政协机关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参观了展览,并与参加影展的广厦西藏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西藏自治区政协委员楼忠福亲切交谈。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钱运录等领导同志也陪同参观了展览。  影展收录了来自西藏自治区及甘肃、青海、云
画面上的三个人,中间的是美国地理学会调查团负责人乔治-洛克,右边的是《大公报》记者范长江,左边的是甘肃南部卓尼地方的土司杨积庆。照片的背景是甘肃省南部卓尼县美丽的草原,他们三人坐在草地上,显得轻松而潇洒。    这张照片摄于1935年8月20日。  洛克作为美国地理学会的负责人,在卓尼住了两年多,后来去了云南德钦藏区,是最早到我国藏族地区进行学术考察的美国学者之一。  范长江是位著名的新闻工作者,
记录是用来打破的,奇迹是用来创造的。在这群年轻的藏族登山向导中,每个人都在书写属于他们自己的传奇故事。小扎西次仁在第一次攀登珠峰的时候,就给他的老师和同窗们,一个大的惊喜。  “是真的,就是珠峰。” 小扎西次仁对着电话,更能放松地表达,他还在登顶的喜悦里,说话时他一直笑得可以看到槽牙。一下山,他就迫不及待地找电话亭,他要把这个令他开心无比的消息告诉尼玛老师。  “恭喜你!恭喜你,小扎西次仁!”尼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