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农民形象流变轨迹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an04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进入新时期以后,相关研究人员运用现代的哲理观念、意识观念对农民群体进行审视,本文主要就中国现代当代文学农民本身的形象所发生的变化轨迹进行较为深刻的分析以及研究,对新农民形象进行内涵的塑造,给予人民无限的思索。
  关键词:轨迹;现代文学;当代文学;流变
  一、中国新文学
  中国是一个由许许多多的农民所组成的国度,在封建社会的几千年时间中,自然经济、古老落后的小生产方式、深重的封建压迫,形成了中国农民特有的复杂稳固的性格心理、思维方式、风俗民情(或称“农民意识”)。“农民大国”的特点便决定了农民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因此,作为上层建筑之一的文学(这里主要指中国现当代文学)便不可避免地把农民作为主要的反映对象。综观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由于历史原因及诸多其他因素,农民形象众多,特色迥异。起因何在?我们有必要来探索一下中国现当代文学农民形象的流变轨迹。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是第一个真正写农民的作家。鲁迅用他哲人的敏锐的洞察力感觉到中华民族的痼疾——“国民的劣根性”。这种劣根性在农民身上得以最显著最顽强地体现。诸如麻木冷漠、迷信保守、目光短浅、守旧、固执狭隘、欺弱怕强、盲目自大等等,成为根深蒂固的“农民意识”。这一意识渗入民族灵魂中,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心理基础结构的一部分,似沉重的梦魇压在国人身上,阻碍着人民的觉醒.影响着历史的进程。
  《故乡》、《风波》、《离婚》、《祝福》、《药》、《阿Q正传》等描绘了各种各样、特色迥异而在灵魂深处又同是“老中国的儿女”——农民的形象。闰土原是个天真活泼、机灵淳朴的少年,成年后却变成一个沉默迟钝、衰老自卑、精神麻痹的“木偶人”。鲁迅深刻揭示了这一悲剧的根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
  二、农村新人
  在这一个时期里,每一个作家在进行相关的创作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缺陷与矛盾。一方面来讲,每一个作家本身都承受着大小程度不一的虚幻理想所带来的影响,在进行创作过程中,缺乏深沉稳重的时代感以及历史感。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在这一个时间阶段内,许许多多的作家,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都将农民的形象复杂化了许多,从三仙姑、老孙头以及陈红等等所描绘的农民形象的身上,我们都可以看见他们身上所折射出来的沉重并且艰难的精神社会,以及小生产者本身所具备的一些劣质根本。但是,对于这些小农民来讲,这些是可以被允许存在的,而其主要的针对范围也只是局限为一些较为落后的转型任务,作为衬托农村新人的存在,也仅仅是起到了陪衬的作用而已。
  但是,正式因为这样,使得这一个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农民形象,在我们看来,更多的是显得概念的抽象、空白以及淡薄,最终也只是沦落成为了一抹过眼云烟。最终可以给我们遗留下的,是负面上的深刻的影响——是那些受到封建主义迫害而导致的灵魂发生扭曲的刚从奴隶身份转变成为主人的“常有理”、“老孙头”等等形象。这些形象最终给我们呈现的是深层次的历史以及丰厚的思想,这能让我们产生无限的思索。
  三、文学终究于文学,还原于文学
  自从二十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的文学就迈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也就是所谓的新时期文学时代。而对于农民形象的描述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经过了大约四十多年的历史变化,使得作家们也终于真正的意识到了鲁迅先生陛下的阿Q所谓何意了。而久经衰弱的五四文学精神也渐渐的回归到了原来的位置,并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弘扬发展。作家们改变了曾经对文学的怀疑(对农民本身的生活保一味的赞扬),逐渐的对“农民的根本意识是阻碍中国文化历史发展的根本顽疾所在”的思想清醒的意识到,从而开始严峻认真的对待这一思想,剖析这一思想所表达的意识。农民作为阶级中的一员,在本时期的所有文学作品中,已经再难以保持曾经完美的形象。而在他们的笔下,对当代的农民意识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以及透彻的展览。
  四、小结
  经过了上文中间断的分析,我们可以将中国现代、当代文学作品中农民的形象所流变的过程分为以下几部分。
  (1)1919年~1941年,以鲁迅先生为主的作家群体对农民的形象进行了深刻准确的描述,并且以历史为出发点对农民意识进行了透彻的揭露以及无情的鞭挞。
  (2)1942年~1976年,因为社会性质以及内容的改变,使得作家对于农民本身的觉悟性产生的错误的估计,造成对农民意识改造的艰巨性以及长期性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忽略。与此同时,因为五四时期所觉醒的独立精神以及自我意识等并不能很好的寻找到赖以生长的世界,使得没有一个与之对应的基础。
  (3)许多的年轻作家积极地涌现了出来,并且绝大多数的作家依靠清醒、冷静的头脑,对传统文化给农民所带来的心灵上的变化进行了揭示,并且在他们的笔下,更为突出了农民的物质以及精神。同时建立在哲学对策基础上,对农民的形象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深深地对农民意识以及农民文化在每一个不同的阶层的国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渗透力进行了一个深层次的认识。
  (作者简介:杨玉花(1973-),女,河南商丘人,本科,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其他文献
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学生必学的科目,处在新课程改革发展背景下,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就需要融入新的教学理念。基于此,本文先就小学数学教学“愉快合作
由于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未能充分发挥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素质方面的作用,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就是记忆的第一个阶段—识记阶段。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教师在讲台前的语言、表情,甚至教师的动作和板书,都能使学生产生瞬时记忆,这些瞬时记忆,一般在学生头脑中
托尔斯泰语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就是学习的动力。所以要让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的好,就必须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好学生的引
解决课堂教与学环节脱节的问题已是当务之急,更新教学观念和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背景、理论依据、方法途径等几个方面,对如何
素质教育实施的初级阶段是小学教育阶段,根据小学生的智力特征和综合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思维方式的引导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是每一位小学教师的教育义务和教育职责.本文主要
我国教育事业在新课改的号召下深化改革,教育工作者围绕着怎样提升教学效率及效果,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和优化。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通过实施生活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增进学生对相应知
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实践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研究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教师在课堂的引入、活动的安排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现状直接影响到未来人材资源素质,幼儿教育受到全社会高度重视和关注。玩教具的制作和使用过程是幼儿交往、合作性学习的物质条件
现代信息技术以开放性、综合性、及时性和高效性等优势进入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使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成为各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