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使用者行为模式与空间功能的高校图书馆研究r——以郑州大学图书馆为例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03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信息传播技术的变革,高校图书馆中使用者获取知识途径的多样化直接推动着图书馆的服务升级与其建筑空间设计.文章采用文献调研与实地调研的方法,从使用者的行为特征与功能需求切入,研究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学习空间并对郑州大学图书馆进行分析与改造,强调个人空间的伸缩,交流空间的拓展以及信息共享空间的升级,为高校图书馆使用者提供更为完善、舒适、便捷的学习空间,成为师生青睐的教学与学习中心.
其他文献
文章通过与建院师生和建筑师对话,总结在特定环境下的建筑学科在线教学.课程设计的主题是“在特定环境下的身体与空间设计”.这里包含两个层面,即师生在特定环境下如何教与学,以及特定环境下不同的设计课题和设计操作过程.文章总结福州大学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改革与演进,并提出基于疫情之下的教学课题.同时,探讨教师如何线上与学生对话,以及学生如何主动线下调研、分析和设计.最后,文章总结线上教学经验,以期为未来线上线下结合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于民办本科院校建筑室内设计方向,在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情况下,能够以专业设计知识的传授为核心,让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的技能,同时还要对自己的学习态度、职业理想以及工作技能进行全方位的优化.了解室内设计本身所服务的群体以及具体的工作内容,掌握相应的理论基础,进而为夯实日后就业发展过程中的职业素养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文章主要以《室内设计概论》课程为例,基于民办本科院校建筑学室内设计方向,探讨课程思政改革的意义和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我国现阶段工作重点之一,对我国农村良性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村落作为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统民居亟待更新改造.文章在对传统村落现状问题分析基础上,基于建构理论,从材料表现、构造技艺及场地认知三个方面,提出传统民居更新策略,为建筑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电影表现城市,城市孕育电影.电影依托于城市空间、城市文化,彰显城市特色,记载了一座城市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进程.城市给电影提供了自由发展的土壤.文章基于电影视角,研究香港这座活在电影中的城市,对城市空间、城市文化进行分析,探讨香港作为港口、山地、垂直、多元城市所体现出的开放、层次、立体、融合的城市特色,期望对香港的城市设计与城市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BIM技术具有数字化程度高、协同性能好等特点,尤其与现代装配式木结构产业的设计和生产需求契合.文章以BIM技术特色为切入点,分析现代装配式木结构建筑特征,研讨BIM技术在装配式木结构建筑中的应用价值.
针对现有研究较多从站房整体的角度去研究能耗,较少对于被动式遮阳相关参数及其影响因素做出模拟研究和讨论的现状,文章选取大型铁路客站侧窗窗墙比、遮阳系数、站房挑檐、天窗面积比对室内能耗为变量,采用DeST对不同的变量进行模拟计算,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天窗面积比与负荷能耗及照明能耗相关性最高,遮阳系数及侧窗面积比影响次之,站房挑檐影响最小.通过对变量给定参考范围,对既有铁路客站进行改造以达到节能目的.
作为上海的地域建筑风格,“海派”建筑体现着上海独特的地域文化.国内很多对于海派建筑的研究仅仅停留于形式,而忽略了其深层次的文化意义与历史风情.文章在重新认识海派建筑的基础上,以石库门为例探索上海历史背景下海派建筑符号与形式背后的深层次文化意义——形式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与矛盾,以及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家族文化、消费文化、移民文化的更替,进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海派建筑的符号形式下的不同意义,以新天地为例分析新消费时代下石库门所承担的不同社会角色,以及这种角色的转变是否能真的留下海派建筑曾经的文化内涵.
旅游行业发展往往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对当地旅游文化的挖掘,文章针对山东省城市旅游资源利用旅游文化分区、旅游目的地意象,挖掘省内不同的文化特色,塑造旅游文化品牌,将山东省划分为黄色历史文化旅游区、蓝色海洋文化旅游区、红色革命文化旅游区三个旅游区域,并在区内形成山东省城市旅游文化意象.构建山东省省域、区域及市域三个层次的城市旅游导向系统,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服务,以及铁路、公路及航空交通信息流动,实现旅游文化意象与现实物质空间的联系,提升旅游品质.
建筑学专业是一个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共存并相互影响的专业,其中实体与虚体之间空间转换是学习的难点,所以模型辅导环节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文章旨在通过教学改革,探索利用多种模型阶段,同时运用好模型多手段多环节的特性,提高学生推敲方案、修改方案、感知空间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通学路径是小学生户外活动的主要停留空间,通学路径上的时空行为反映了“家”“校”“城”三个层面的关联以及儿童背后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关注,而且作为儿童最经常利用的生活空间,其构建对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文章基于GPS技术,以济南市古城片区内三所小学为例,进行通学路径的分析与改造,并从路线、核心空间、管理策略三个方面提出其改造措施,对我国典型城市空间儿童友好通学路径的改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