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故事教学本来面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limin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结合译林版英语教材中Cartoon time板块的课堂实例,探讨了该板块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故事教学 Cartoon time 教学例谈
  各种年龄的孩子都爱听故事,听故事和讲故事对儿童学习母语很有帮助,对于他们的外语学习也有很大帮助。学生对故事的喜爱,解决了他们的学习动机问题。阅读故事时,学生即使没有字字读懂,也能依据插图或上下文理解大意。这样,消除了学生的焦虑,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学生不必花很大气力在文本的理解上,就能更专注于语言的内化与输出,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译林版《英语》在各个新授单元都安排了Cartoon time,通过趣味卡通故事,帮助学生强化语言知识,训练语言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Cartoon time的故事既是很好的阅读材料,又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表演的鲜活剧本,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笔者所在的地区使用译林出版社的小学英语新教材刚满两年,老师们都在摸索经验,总结教训。笔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困惑,也有一点心得。
  一、困惑——把简单的复杂化了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教法设计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英语知识和技能,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从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时,一篇内容简单却有趣的对话,老师层层剥笋般地提问,学生学起来反而很费力。
  案例: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8 “We’re twins!”的 Cartoon time,Sam领着Bobby看家庭成员的照片,一开始,Bobby饶有兴趣地不停提问。通过交谈,他发现Sam的爷爷、爸爸和表姐都叫John时,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当Sam指着自己的照片时,Bobby有点不耐烦,故意说John,Sam感到很意外。有位教师是这样教学的:
  (1)听录音,让学生回答:How many Johns?
  (2)看卡通片,让学生回答:(逐幅出示四张照片)What’s his/her name?
  (3)看卡通片后,逐一指着照片,按顺序提问:Who’s he/she?教师板书:Sam’s?摇?摇 ?摇.
  (4)出示插图,体会Sam的心情——生气。用这样的感觉来读:No,this is me.My name is Sam.
  (5)朗读表演。
  分析和改进:
  1.问题设置过于繁复。这位教师借班上课,课始通过介绍自己引出name这个词,这里提问了:“What’s his/her name?”之后又问:“Who’s he/she?”加上之前的:“How many Johns?”给人的感觉是将简单的内容复杂化了。建议改为一个问题:“Who’s he/she?”相信学生会有多种回答方式,会涉及这位老师所要学生回答的方向。
  2.可能误读教材。看教材上的插图,尽管Bobby说错名字,但Sam并不是很生气,而是很意外:Sam今天穿的衣服和拍照片那天穿的衣服是一模一样的,人物的模样看上去也没有分别,Sam和Bobby彼此又很要好,也很熟悉,Bobby应该能认出自己,Bobby怎么会说错自己的名字呢?
  二、心得——还故事教学本来面目
  1.画一画,读一读。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好的学习效果能促使学生产生持久有效的内,在的学习动机。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对于强化学习效果十分重要。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预习也是一项有效的学习策略,但学生对怎样预习并不了解,往往预习过度,课前把新课都学会了,课上再学一遍,不利于兴趣的激发和提高。以刚才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小组合作画一画四幅人物像即可。学生画的过程说不定已经产生疑问:这四个人物是谁?对新的一节英语课产生期待,或者自己自学了一些生词等。课上应该放手让学生读一读故事,让学生自己读故事,试着回答:“Who’s he/she?”此时,可以介绍一下相关的背景知识:英美国家常以长辈的名字命名家族中的新生儿,中国人一般不这么做,让学生感受中外文化的差异,有益于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在此教学活动中涉及的文化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说一说,演一演。
  小学英语教师大多带班多、课务重,教师要争取用最方便快捷的办法,取得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多花时间思考本课的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课本延伸开去,说一说,让插上想象的翅膀,丰富说的内容,踏踏实实地练出实效。
  比如,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8的Cartoon time部分,通过小猫Sam、小猴和小狗给小老鼠Bobby过生日的故事,巩固句型:“What’s this?It’s a ...”小老鼠Bobby一边先拆小猴的礼物一边问:“What’s this?”小猴说:“It’s a toy car.”Bobby很喜欢这辆玩具小汽车,把它捧在手里对小猴说:“How nice! Thank you.”Bobby一边问小猫Sam:“What’s this?”一边拆他送的礼物,Sam笑而不答,Bobby被里面弹出的玩偶吓了一跳。故事到此结束,小猪送的什么礼物,Bobby什么反应,书上没有提及。教师可以抓住教材的这一“留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多样化的语言输出。教师指一指小猪的礼物盒,提问:“What’s this?”接着,教师再指一指Bobby:“What would Bobby do.?What would Bobby say?”学生恍然大悟:故事还没有结束,他们的兴致立即高涨起来,纷纷猜测小猪的礼物是什么,以及Bobby会有怎样的反应。有的学生说:“It’s a cake. Bobby说:‘How nice! Thank you.’”有的学生说:“It’s an egg. Bobby说:‘我最爱吃egg了。’”……
  再如,三年级下册Unit 3 Cartoon time部分,呈现的是午餐时间,小老鼠Bobby很好奇小猫Sam带的什么美味午餐,于是Sam给Bobby看他带的午餐——两个老鼠形状的蛋糕,并友好地请Bobby吃蛋糕。但是,Bobby感到很别扭,坚决不要。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后,教师指一指Bobby的午餐盒,问:“What’s in Bobby’s lunch box?Would Sam eat Bobby’s lunch?”鼓励学生模仿Cartoon time创编表演对话。有一个小组创编表演时,在教材原有对话的基础上增加了如下内容:
  Bobby:Is this my lunch box?
  Bobby’s mother: Yes,it is.
  Sam:Where’s your lunch box?
  Bobby: It’s over there.(打开盒子) Ha!Ha!
  Sam(捂着鼻子):What is it?
  Bobby: It’s 垃圾. This is for you.
  Sam(直摆手): No. No. No. Thank you.
  有了这样的引导,学生进行整篇对话表演的时候,语言就丰富生动起来。这样的表演,对作为观众的其他同学就更有吸引力。
  参考文献:
  [1]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王丽春.有效教学——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岳蔚.新课程小学英语评课的理论及实践[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5.
  [6]张伟琴.小学英语朗读教学初探[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7(9):24-26.
其他文献
摘 要: 分层次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是教育不断改革创新的内容之一,为高中数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对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践有积极作用。教学时以学生作为主体,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个人素质、天赋的不同进行因材施教,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同时对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教学模式 分层次 教学方法  1.引言  高中的学生处于心理和生理都在变化的阶段,思
1.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学科的整合  1.1课件内容要突出重点,简单实用,不可过于追求形式。在制作课件时,色彩不可过于丰富,要注意学生学习时的心理,避免喧宾夺主。尽可能采用比较简短的句子,动画和图片起到点睛作用即可,太花哨反而起到相反的作用。  1.2强化基础练习的课件设计要符合学科特点,把握英语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系统化训练时,要切实保障所设计的课件在使用中能够给英语教学带来效果,这是英语教学所
摘 要: 在大学本科教育由少数人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的今天,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一直是社会所关注的重点。本文主要研究苏南地区地方性本科院校文理科本科生的考研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对常熟理工学院考研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和采访,根据对问卷数据和访谈内容的分析,发现外在的社会环境因素和内在的主观因素对文理科本科生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文理科本科生考研现状的差异。  关键词: 考研现状 考研差异内因
摘 要: 篮球在我国是一项非常普及的运动,学生参与热情较高,我校篮球运动更是有优良传统。学院每年组织开展的篮球比赛较多,裁判工作量大,仅靠体育教师已经无法满足篮球竞赛裁判工作的需要。因此,探究培养学生篮球裁判员的问题对我校篮球运动的开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 篮球裁判 培养方法 红河卫生职业学院  裁判员是篮球比赛的法官,而裁判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比赛的成败及战术水平能否发挥和比赛是否精彩。笔者通
在生物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的兴趣、情感、动机和意志等。他们虽然与学生的智力水平无直接关系,但这些因素能最促进智力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主动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从而促进智力水平的提升。只有当非智力因素参与到智力因素的认识活动中,智力活动才会被激活,学生对学习才会表现出最大的积极性。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
常态课,指返璞归真、反映教学本质、符合教学要求,正常状态的课。常态课并不是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一本教材的随意课,而是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际发展水平,灵活地处理教学内容,同时,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成长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执教者的智慧引领下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实现教有所获,学有所得的宗旨。笔者在执教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登高》时,采用的就是常态课,没有过多的多媒体呈现,只制作了简单的课件,下面就
摘 要: 针对《食品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课内任务驱动,课外项目带动”的教学改革理念。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主要从课堂教学任务驱动模式的构建、以科研课题为载体的课外项目带动模式构建及实习实训基地完善等方面着手,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改革效果。预期项目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升,能够带动《食品分析》课程及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 任务驱动 项目带动 《食品分析》 教学改革  近年来,高
摘 要: 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概括和间接性的反映,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而语言是它的外壳,我们可以通过语言了解它。如何通过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说”这一方式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本文在数学活动——“说”这一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实验摸索,力求为小学数学活动的学习策略的指导与优化提供一条有效行径,从教师思想理念、教学环境创设、具体方法指导等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作出阐述。  关键词: 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前提和根本保障。本文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为例,论述教学中应以兴趣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策略。  一、兴趣是愉快学生的保证  1.兴趣对学习的意义  歌德曾经对兴趣的重要性做了简单描述:“哪里有兴趣,哪里就有记忆”,没有兴趣,对所学的知识提不起精神,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好一门学科的前提条
摘 要: 本文立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通过“诱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提问”和“消除学习障碍”三个层面,探讨了如何突破初中数学重难点教学,以期帮助学生丰富学习经历,积累成长经验,推动学生不断发展。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教学重难点 学习动机 提出问题 学习障碍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应该是面向学生的课堂,是有数学价值的课堂。它强调了学生应在课堂上获得各自所需,每个人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