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循序渐进教学实践探析

来源 :数理化学习·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capt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的实施是把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观念贯彻到教学中,构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教学过程,强调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收获,而这些教学过程应通过教师循序渐进的对教学内容重组或改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交流议论的基础上来实现。
  关键词:数学;教学;循序渐进
  
  《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的学习应遵循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原则,但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这意味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过程是循序渐进地对教学内容、学生自学、议论形成的过程。
  所谓的循序渐进不是指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对教捌、教案的认知过程代替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过程,学生沿着教师预设方向按课本顺序进行学习,而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应有的情感性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体现。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在平等基础上的交往、互动,从而使师生双方达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共同发展的过程”。结合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教师对教学内容、学生自学、议论的安排和指导必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循序渐进地对教学内容重组或改组
  
  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得到快速发展的主要信息来源,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合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任务分析,已成为现代教学设计中的重要一环。教学内容固然有传统意义上的循序渐进,但其具有很强的过程性的“体验”特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愿望及其发展的可能性,实施因材施教,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或改组。
  1 结合对学生初始才能的估计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或改组
  在课程实施中,每个教师和学生的理解都是不尽相同的。不同班级、学生在认知、心理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任课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在对教学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学生初始才能的估计,对已开发出来的课程进行适合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重组,而不再是一成不变地“复制”教科书。比如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第三章《整式》时增加“代数式”的教学,如此重组有助于学生对“整式”的理解。
  2 结合学生不同时期的认知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或改组
  教师在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时,要结合学生不同时期的认知能力,按课程内容的相对独立性、逻辑性和层次关系,将教学内容按课程、单元和课题等顺序进行划分,也可从一课时到有紧密联系的几小节,再到都有着一定结构体系的内容顺序划分。如在任教九年级数学教材时,将《锐角三角函数》、《相似》调至第一学期与《圆》一起教学,将《概率初步》在第二学期与《视图与投影》一起教学,既结合了学生认知能力和水平,又能符合教学需要,体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3 结合课程单元课题关系和学生不同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或改组
  由于单元和课题各自存在着并列、顺序和综合等情况,教师在划分课程时,应协调斟酌课程内容、单元内容和课题内容之间的关系,使课堂学习任务的开发与分析达到前后呼应、相得益彰的效果。同时,内容设计要保证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与一定的训练,同时体现一定的弹性,进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也便于教师发挥教学的智慧。
  
  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培养学生自学的过程,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初中学生从算术到代数再到几何有一个转变的过程,自学能力的培养也有顺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有顺序、有计划地挖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 “实验一探究”过程
  新课程的所有课型基本都存在“实验——探究”过程,可培养学生通过课本中的引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自主探究课本知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能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如在讲授《直线、射线、线段》时,可结合课本第124页引例提问:“要将一根木条固定在墙面上,至少需要几根钉子?”要求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会调动起来。
  2 “体验—感悟”过程
  就学习而言,体验和感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消化后的内心反省、内在反应或内在感受,是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作用的结果。培养学生在自学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感悟,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以促使学生的心理真正发生变化,增强信心,明白即使是失败的体验也同样重要,从失败和错误中吸取教训。
  3 “发现—创造”过程
  布鲁纳说:“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其目标在于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让学生从已知事实或现象中推导出未知事实或现象,形成概念,从中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使之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创造是主体性发展的最高境界。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引导思考,让他们重新发现概念,归纳有关规律,并自己制作模型和学具,规划、组织和设计探究性小课题。也可引导学生运用直觉解题,组织参观考察,增进对社会活动的了解,接触更多的开放性问题和实践性课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交流议论
  
  学好数学仅靠学生学会自学是不够的,还必须利用好课堂,而交流议论是最有效的途径。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努力为每位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提供广泛、足够的可能性。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在组织学生交流议论时流于形式,为听课而讨论。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这个教育核心理念出发,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逐步使议论深入展开。
  首先,通过问答式,由教师简单的提出问题,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动手探究可直接得到答案。如讲授人教版七年级《直线、射线、线段》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观察第129页的图4.2-3、4.2—6、4.2-7,讨论直线、射线、线段可怎么表示、有几种方法,学生通过观察、简单讨论即可得到答案。其次,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再联想延伸,进而产生新的问题或答案。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经过认真读图、仔细思考才可讨论得到。最后,教师出示一个大的议论中心,既要有广度,又要有深度,重要的是贴近学生实际。学生依据自己的思路,自由发表见解,相互启发,甚至热烈的争辩。一个问题解决了,又引导、激发出新问题,随着问题的逐步深入,不断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解决、发现并提出新问题的强烈欲望。
  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可适时加以讲解、点拨,始终掌握主动权,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学生思维,满足客观差异形成的学生不同需要,避免平时议论中的平铺直叙、学生议论冷场,或由几个尖子生包场,其他学生是看客的现象。学生交流议论可采用顺序议论,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敢于发表独特见解,并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在新的课程论中,教师要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把教学内容进行适当重组或者改组,使教学内容适合学生学习并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思考和学习中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整个教学过程不再仅是教学内容的简单传递,更是学生在学习体验中不断生成的过程。当然,课堂教学过程是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循序渐进最终必须建立在每天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不断的感受、创造和改进。
其他文献
熊熊坐在对面,还在滔滔不绝。声情并茂地讲话,已经有三个小时了,我们窝在书吧的窗台下,阳光照进来,洒在了身上。平时不怎么有精气神儿的我,此刻,每个细胞都被她的话逼迫得很
想来,我与牡丹是有缘的,三月到五月之间,就有两次与它们的擦肩。可是,我与牡丹又是无缘的。第一次擦肩而过,是因一个临时计划的改变,害的我好几个枕着雍容牡丹的幽梦成为碎片
一吴大有五十多岁,三年前从一个经营惨淡的公司调过来当了总经理,刚来不几天他很快就融入了这个生僻的环境。吴大有在当地叱咤风云,这辈子活得够本儿,风风光光,洋洋洒洒的。
凡人善举是孕育社会主义法治意识的胚胎,是法治主体发挥作用的重要形式,它作用于执法、司法实践活动,对公民进行法治教育,预防犯罪,改造罪犯,推动社会主义法治进程。 Mortal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宣传文化部门的重要任务。要按照先进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要求,尊重市场规律,以改革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面向市场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以做大做
连载二(前情提要:沈冬晴还是离开了那个她从小到大生活着的,满载她甜蜜童年时光的乌石塘村,带着一身寒酸的乡土气息,跟随着命运的安排来到这个陌生而又冷冰冰的城市。初入校
《尉缭子》是先秦重要子书之一,《汉书·艺文志》有著录,为二十九篇或三十一篇,今传本为五卷二十四篇。此外,银雀山汉墓所出竹简中有与今本《尉缭子》相合的竹书六篇。本书
一“文化”是一个涵义复杂的概念。通常,人们对于文化的界定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概念相对于“自然”而言,指的是人类实践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既包括物质财富,也
春秋战国,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子产,郑国的大夫,在一次国家动乱之后被推上了郑国执政的位置。子产一改过去统治阶级所认为的“法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观点
运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是近年来数学中考试卷中的常见题型之一。利用全等三角形测距离,是这类问题的主要形式之一。其解题思路往往就是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通过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这一性质,把较难测得的距离,转化为已知的或是较易测得的距离。下面举例说明。 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