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公文英译物称主语下口语应对策略

来源 :海外英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wencheng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古重人文主义和集体主义,因而汉语以人称为主.西方注重探究自然规律,重器物.因而英语主语既有人称也有物称.汉语政府工作报告属于外交公文,文体风格偏正式,其英译文本主语则多人称转物称,使用物称主语彰显其正式性.通过分析借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物称主语文本,提出三个口语应对策略:主语名词化、主语拟人化、主语被动化.适当在口语中使用物称主语有助于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其他文献
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应当走出国门,面向世界,因此本文着重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分析如何将中国传统音乐的曲名进行英译,并走向世界.该文以文化翻译观为指导,采用归化、意译和增译的翻译策略,并对翻译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学术界对中国传统曲目名称英译的重视.
原文作者、译文读者和译者三者关系中,译者主体性的重要程度越来越突出.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具有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翻译成功的关键是译者发挥主体性,不断地做出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该文具体阐述了译者应如何适应公示语翻译过程中的语言、文化、交际的生态环境,提高翻译质量.
《忆大山》是习近平为悼念老友贾大山而写的一篇叙事性散文.语言简洁生动,行文朴素自然.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具有显著不同的差异特征,在翻译该文章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本文以《忆大山》翻译实践为例,从汉英对比的视角下来探讨翻译实践技巧,以提高翻译水平与质量.
对我国援外培训项目现状的分析表明,口译质量是制约培训效果的瓶颈因素之一,而功能学派提出的目的论可以为确立援外培训口译基本策略提供理论支撑.在分析我国援外培训口译发起人的目的、该口译活动的特点及文本类型的基础上,依托目的论的基本思想和原则,研究提出了我国援外培训项目的基本口译策略,以期提高口译质量,更好地实现培训目标.
翻译是语言和文化双重转换的活动,不仅是语言内容的传达,更是语言所承载的相关文化的交流.源语和译语两种语言本身存在不同,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也有所差别,所以翻译活动就需要译者发挥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去弥补这二者之间的不同,减少翻译损失[1].该文以萧军的《大连丸上》英译本为例,从语言和文化两个维度去分析原作和译作,旨在揭示其中涉及的主要翻译补偿策略以及译者的翻译倾向,通过实例具体呈现翻译补偿策略的应用,为文学作品的翻译研究提供借鉴.
进行民间文学著作翻译时容易出现在归化和异化中摇摆不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蕴含丰富文化底蕴的满族民间故事的英译,探索适合此类文本的翻译策略.结果表明:对于稀有的文化资源应多采用异化以保证其原汁原味;受中外语言文化差异的影响,运用“异化+解释”及中和翻译导向来取得语言和文化层面的对应不失为一种良策;遇到文化差异较小的文本时,宜采用归化的策略.
词汇是语言的载体,文化负载词汇承载语言的文化信息,利用文化负载词汇开展教学可以很好发挥教学的思政功能,传播正能量,帮助学习者树立正确的文化观.该文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对英语文化负载词汇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充分挖掘文化负载词汇的育人功能.
该文以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为研究基础,以英语多义词的习得为研究内容,在多媒体的辅助下,探索认知词汇教学模式.研究发现多媒体辅助下的认知词汇教学模式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效率,有助于激发学生词汇和英语语言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词义的理解,加强学生词汇习得的效果.
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主题在国际与民族范围内持续引领年度环保趋势.以及物系统为基础,考察2005到2021年世界环境日世界主题与中国主题的及物系统使用.研究发现,物质与关系过程出现较多,无言语过程.两者在参与者属性、目标类型、过程及其子类选择上存在差异.人类中心主义生态观依然存在,命运共同体倾向逐渐显现,为环保宣传语的设计提供借鉴.
近年来,随着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推进,视听说课程的教学越来越受重视.有别于传统课堂上过度强调学生听力技能的习得,新的培养目标要求提升学生必要的视听说综合能力.然而,这一综合能力的提升受到个体差异、环境因素、学习策略等不同因素的互动制约.如何有效建构形成性评价体系,创建真正的目标驱动,从而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是目前视听说课程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