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的英语文化负载词汇教学探讨

来源 :海外英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unisrun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汇是语言的载体,文化负载词汇承载语言的文化信息,利用文化负载词汇开展教学可以很好发挥教学的思政功能,传播正能量,帮助学习者树立正确的文化观.该文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对英语文化负载词汇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充分挖掘文化负载词汇的育人功能.
其他文献
理想的品牌名应该具有较高审美性、较强辨识度及较合适的含义,刺激受众的感官和心理体验,产生购买欲.该文通过“三美”论分析天猫平台中国家电品牌英译,探索品牌翻译中的“三美”再现.研究发现,在家电品牌英译中,音美的再现最突出,意美次之,形美再次之,再现“二美”的品牌英译只占非常小的比例,无品牌实现“三美”.
本研究利用《北京周报》(2015-2019)双语文件,自建汉英平行语料库,将其中的中国特色用语分为3类,从目的论视角分析其翻译策略后发现:中国特色用语的英译,目的原则占主导.术语类中国特色用语英译多用逐词翻译与直译,更符合目的原则与忠实原则;文学作品引用类中国特色用语英译多用意译,更符合目的原则与连贯原则,选择性地违背了忠实原则;熟语类中国特色用语中,含汉语特色意象的熟语英译多用直译,更符合目的原则与连贯原则,不含汉语特色意象的熟语的英译多用意译与改译,更符合目的原则与忠实原则.本研究为译者翻译中国特色用
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我国也越发地重视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1].功能翻译理论必须要改变传统直译的不足,直译语言会比较生硬语句也不通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翻译的内容,帮助学生适应不同的翻译情境,遵循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最新理论.功能性翻译来源于70年代,可以弥补传统翻译模式的不足,满足了功能性翻译的需求,使传统英语翻译教学质量得到了保障,功能翻译理论视域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的翻译连贯性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2].下文
在全球一体化趋势下,交通作为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其公示语翻译尤为重要.该文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采用“三维”适应性选择转换法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来探讨翻译生态环境下的交通公示语翻译,以期规范其翻译行为,促进其发展.
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应当走出国门,面向世界,因此本文着重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分析如何将中国传统音乐的曲名进行英译,并走向世界.该文以文化翻译观为指导,采用归化、意译和增译的翻译策略,并对翻译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学术界对中国传统曲目名称英译的重视.
原文作者、译文读者和译者三者关系中,译者主体性的重要程度越来越突出.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具有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翻译成功的关键是译者发挥主体性,不断地做出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该文具体阐述了译者应如何适应公示语翻译过程中的语言、文化、交际的生态环境,提高翻译质量.
《忆大山》是习近平为悼念老友贾大山而写的一篇叙事性散文.语言简洁生动,行文朴素自然.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具有显著不同的差异特征,在翻译该文章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本文以《忆大山》翻译实践为例,从汉英对比的视角下来探讨翻译实践技巧,以提高翻译水平与质量.
对我国援外培训项目现状的分析表明,口译质量是制约培训效果的瓶颈因素之一,而功能学派提出的目的论可以为确立援外培训口译基本策略提供理论支撑.在分析我国援外培训口译发起人的目的、该口译活动的特点及文本类型的基础上,依托目的论的基本思想和原则,研究提出了我国援外培训项目的基本口译策略,以期提高口译质量,更好地实现培训目标.
翻译是语言和文化双重转换的活动,不仅是语言内容的传达,更是语言所承载的相关文化的交流.源语和译语两种语言本身存在不同,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也有所差别,所以翻译活动就需要译者发挥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去弥补这二者之间的不同,减少翻译损失[1].该文以萧军的《大连丸上》英译本为例,从语言和文化两个维度去分析原作和译作,旨在揭示其中涉及的主要翻译补偿策略以及译者的翻译倾向,通过实例具体呈现翻译补偿策略的应用,为文学作品的翻译研究提供借鉴.
进行民间文学著作翻译时容易出现在归化和异化中摇摆不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蕴含丰富文化底蕴的满族民间故事的英译,探索适合此类文本的翻译策略.结果表明:对于稀有的文化资源应多采用异化以保证其原汁原味;受中外语言文化差异的影响,运用“异化+解释”及中和翻译导向来取得语言和文化层面的对应不失为一种良策;遇到文化差异较小的文本时,宜采用归化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