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飞扬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hly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制定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教师正确领会阅读教学的要求,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应注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学习活动中,掌握语文工具的知识和学会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并重点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把阅读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起来。那么,怎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通过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提高阅读能力
  利用情境教学,能寓理于情,寓教于乐。润物无声,不仅能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而且使学生获得情景感受,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化难为易,在审美愉悦中主动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创设和运用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生动和谐的氛围中充分地和老师、文本展开对话。因此,在教学中,要结合文本和儿童的心理特征,要适时、适量地为学生创造各种情境,使教学变得更为有声有色,让学生真正快乐、轻松地学习语文,感受语言,培养语感,感悟生活。
  如《草原》一课教学中,教师课前可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二、以读为本,提高读书能力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依本人之见,读书不仅要注重读的数量,还要重视读书的形式和质量。读书在形式上有教师的领读、范读,学生的默读、朗读、诵读、自由读、分组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选择相应的读书形式。
  例如在上《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先让学生一边听老师范读课文,一边想象小兴安岭的美丽,使小兴安岭在他们心目中有个朦胧的印象。再让学生观察画面,体会小兴安岭的美。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看看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些景物的,抓住“抽”、“嫩绿”、“融化”、“汇成”、“淙淙”、“散步”、“俯下”等词语,想像树木的长势、颜色以及小溪悦耳的声响,小鹿顽皮的动作、神态等,理解作者用词的精当,体会人们的喜悦之情。最后,让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品味小兴安岭的美丽、迷人,学生读得有声有色,宛如步入小兴安岭美丽的画卷之中。
  三、认真备课,深入钻研教材
  我们上课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而学生之间总是存在着个性差异。真正的熟知他们的个性差异,使他们在不同的层面上都受益。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爱上语文课,这是上好课的前提。理解文本,对教材有独到的见解和剪裁。理解教材的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因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创造性使用教材”,每位语文教师都要能够从语文的课程体系去研究教材,抓住文本的重点内容,融入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会,深入挖掘文本的内容美及语言的表现形式美,用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事例为载体,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掌握各种相关的技能,渗透情感态度的引导,进行科学精神、意志品质等方面的熏陶,予以事物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
  同时,教师还要能够对教材进行整合,大胆剪裁并重新组合,如教材前后内容的整合,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的变化,图文结合讲解内容真正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使课堂充满活力。
  四、广泛阅读,丰富学生知识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以解答,可是,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
  例如听一位老师在上《蜘蛛的网》一课时,有个学生提出问题:“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等,它自己却不会粘住,是什么原因?”教师想不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便随机应变,发动学生,说:“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有个学生回答说:“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我在《动脑筋爷爷》那本书上看到的。”由于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在教材中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无疑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总之,阅读课的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头戏,只有做好阅读课的教学才能更好的进行其他语文素养的培养。小学是培养孩子一生阅读习惯的重要阶段,如果孩子从小都不亲近书籍,对阅读没有兴趣,那么他可能一生都会远离阅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飞扬!
  【参考文献】
  [1]李洪富.浅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阅读课.《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24期
  [2]赵茹桃.上好小学语文阅读课的策略,《关爱明天》,2014(11)
其他文献
虚拟演播室是将传统演播室中的色键抠像技术与计算机虚拟现实相结合的电视制作技术,虚拟演播室系统按照生成背景图像的维度分类可分为:二维系统、三维系统以及二维半系统;根
【摘 要】班主任是教师人群中的最有代表性的一族优秀者,他为班级和学生付出了最大的人生代价。学校是由班级而组成,每个班级都是学校的一个重要分子,班集体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整体形象。因此,班主任的工作是关系到一个学校的校风问题。抓好班主任工作是每位班主任老师最为考虑的大事,能够在工作中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总结,为以后的班主任工作做更好地指导成为每位班主任一贯注重的工作。本文作者从自身班主任工作角度进行了
【摘 要】节奏乐的感知和学习对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和感知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和艺术的创造力。笔者结合了一些自身的经验对幼儿园节奏乐教学提出了一些措施,来供幼儿教育者参考借鉴。  【关键词】幼儿;节奏教学;措施  我们都知道节奏是构成音乐的框架,没有节奏就不存在音乐。听懂音乐的前提是我们要听懂音乐中所传达节奏。通常轻快的节奏反映了欢快的情绪,缓慢的节奏则反映着舒缓或是低
【摘 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课程目标之一是让学生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究竟如何来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呢?如何科学地把握和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呢?根据多年来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特别是多年来从事小学高段数学教学的经历,笔者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将主要从把握解題策略的本质和多样化两个
介绍了岚漪河流域的概况和几何特征,分析了岚漪河流域的暴雨洪水特征,对用于防洪水文分析计算的暴雨洪水特征和洪水基本资料进行了审查分析和还原修正。
【摘 要】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进行的课堂教学,并以美术欣赏为核心的综合艺术活动课的形式呈现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内在积极性,挖掘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提高了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参与学习  在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老师均有这样的感受:尽管课前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做准备,课堂中用尽各种办法,但是也难以
九年级思想品德一轮复习面广量大,课堂相对较枯燥,如何通过有效手段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已成为我们毕业班老师所面临的共同的问题。本文运用时事新闻与思想品德知识密切相
由于受地质构造的影响,官地矿22605综采工作面需要在岩石断面中收尾扩循环。介绍了所采取的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并对其技术特点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地理概念是地理事物、现象或地理演变过程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把许多地理事物的具体特征加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而形成的。高中地理知识的基础是地理概念,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地理概念,有利于系统的学习复杂的高中地理知识和原理,对提升地理学科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能准确、科学地掌握地理概念是学好地理学科的首要环节。  高中学生在学习中对地理概念的认知经常出
期刊
介绍了公共图书馆新书管理的方法,阐述了新书管理的对策,分析了新书管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