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们总搞“双重标准”

来源 :爱你·心灵读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aiwei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前,我带我的女儿凯莱和她的朋友阿利克斯一起去吃晚饭,她们那时应该有六岁了。在要饭后甜点时,我让她们选择:要么现在吃冰激凌,要么饭后吃泡泡糖。阿利克斯选择了冰激凌,凯莱选择了泡泡糖。
  阿利克斯吃完冰激凌后,我们出去买凯莱的泡泡糖。凯莱有了泡泡糖后,阿利克斯却什么也没有了,然后开始号啕大哭。对于任何一个旁观者(大人)来说,这很清楚,阿利克斯没有任何道理。她有了和凯莱一样的选择权,而且已经提前享受了她的权利。
  这个问题同样也会在大人的生活中发生。保罗和彼得在年轻时都拥有同样的机遇。保罗选择过一种安逸的生活,每周工作40小时,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彼得选择投入他的全部青春去开一个公司,整天忙得连轴转,收入也没有保证。到了中年,彼得变得非常富有,而保罗则不然,于是保罗开始抨击社会不公平。
  我想讨论一下保罗的选择。一个很好的测试就是去看看一个大人是否会严肃对待一场小学生之间的争论,保罗的牢骚说明他没有通过这个测试。
  如果你曾经给孩子分过蛋糕,你就会听到这种话:“分得不公平,我的蛋糕小!”如果那时你很有耐心,你就會向孩子解释说,如果一个孩子安心享用自己的蛋糕,而不是去想妹妹盘子里的蛋糕是否比自己的大,那么他就会从生活中得到更多的幸福;而那些总是想去比较,结果却被搞得心烦意乱的孩子,得到的幸福就会少得多。如果下次你的同事得到了一次意外的升迁,你就应该记起这堂人生课。
  大人对自己的标准和对孩子的标准往往不一致,但是,大人在财务方面很少这样。
  如果你生活在一个普通的美国家庭里,公共广播公司每年会从你的口袋里掏去五美元来资助像国内公用无线电台这样的项目。国内公用无线电台的说客(全都是大人)却企图通过指责其他“大户”来掩盖这种小型的掠夺行为。这种“大户”就是像海军这样的部门,它们每年都要花比国内公用无线电台多十几倍的资金来采购武器。
  也许这些说客把他们的说服目标定位在了那些无儿无女的选民身上。“是的,我偷了饼干,但是我知道另一个孩子偷了一辆自行车。”哪个父母会接受这样的理由呢?
  所有的父母在碰到一个似是而非的争论时,都可以认清其本质。相比较而言,选民却总会认同这种好像有理的辩论。很矛盾的是,父母和选民往往是同一个人。我相信,这个矛盾的根源是:我们会更费心地去思考在何时、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调教我们的孩子,但是在选择规范议员行为的方法上,我们投入的心思要少得多。我的建议是:省些脑子吧!你应该认识到,你不必把孩子和议员的问题分开来思考。
  一个好的方法是,如果你们的孩子因为某事而必须受到应有的惩罚,那么,你们的议员也不能逃避惩罚!
其他文献
美国警察上岗时有点凶,但这可以理解。其实美国警察和大部分美国人一样,平时很和气,也很会肉麻。  美国人之间真的很肉麻。让人肉麻的事,你一到美国、一下飞机就会碰到,必须尽快适应。  生人见面,眼睛一对上,人家就会给你一个肉麻的笑容,向你喊“Hi”,问你今天过得好不好。特别是收银员,会做出惊喜的表情对你说“你好啊!今天怎么样?过得好吗”,有时还会说“我喜欢你的头发”。最初我会拼命地想,我们是不是在哪儿
期刊
明黄的灯光下,少女与长者对坐手谈,轻拈黑白棋子,以鹤的姿态优雅地飞落。这是女儿参与拍摄的电视短片中的镜头,看到这唯美的画面,我不由得感叹道:女孩子下棋是很美的事!  那年女儿上初一,已有七年的棋龄。她每周六去棋院上课,我全程接送,风雨无阻。棋院门前有棵老梨树,花开时一树梨花白。我会特意早到,站在树下聆听落子声。落子声清越入耳,如风敲寒竹,如雨拍蕉叶,那感觉很美妙。  有一天,我接女儿时碰到一个熟人
期刊
“不可以,这里是公共场所。”斋月临近尾声,兼职的Amin在德黑兰的一间旅馆里对我说。为了让我认识到这件事情不容商榷,他紧盯着我的眼睛。之前我问的是:“我能在这里摘头巾吗?”  伊朗旅游攻略对女性提出善意的警告:在公共场所,9岁以上的女性必须用头巾包裹住头发,上衣衣摆过臀,下装盖过脚踝。  电视、报纸和杂志上出现的女性形象也一样。  在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伊斯兰国家有一类特殊的警察,他们专门制止
期刊
夏季的牛津挤满了一波波的“游学生”,从欧洲到亚洲、从七八岁到十来岁的都有。他们穿着统一的外套,背着统一的大书包,出没在牛津大学的各个学院。  孩子们的书包上都标记着他们的英文名,在临时性的小团体里方便老师、领队和学生互相快速熟悉起来。  一个不超过十岁的小男孩叫“Hugh(休)”,和他差不多大的一个小女孩叫“Nancy(南希)”。我觉得这两个名字有点奇怪,但说不上来为什么。待走出几十步以后,我忽然
期刊
数年前的初秋,我第一次在车窗内望见被夕阳笼罩的东寺五重塔,望见水草丰茂的鸭川,心里很激动:“啊,就是这里。”如今,虽已对此地习以为常,但从外地回来时,见到东寺和鸭川,我还是会有一种安心的感觉:“我回来了。”不过,旅人的身份与视角无法改变,因此我能写的仍只是客居者的日常。  我在这里搬过三次家,如今住在银阁寺前,附近有条小路,曰鹿之谷通。我常被问:“真有鹿?”真有,据说平安时代比叡山的僧人元珍在此迷
期刊
装修好房子后,婆婆就搬了过来,帮我们照顾女儿小米粒。我能感受到婆婆对孙女的爱,但总能发现很多问题。  我们家房间较多,我想让小米粒单独睡宝宝房,婆婆却觉得孩子太小,晚上独自睡,盖不好被子容易着凉。  小米粒喜欢晚上折腾,常常11点多还不睡觉,婆婆却一边任由她开着灯玩,一边大声责怪她是个“夜猫子”。而对于小米粒偶尔尿裤子,婆婆就总是吓唬她:“你今天要是再尿裤子,我就告诉老师,让老师好好教训你!”对于
期刊
某年暑假,我飞到安克拉治,与太太、儿子和女儿碰面,再一起游阿拉斯加。  不知是否吃坏了肚子,我从上飞机起就开始胃痛,吃什么药都不管用,浑身冒冷汗,但我忍着,不吭声。就这样,我陪着家人从安克拉治坐汽车、坐火车、坐轮船,游览了一条又一条冰河,去了北美最高的麦金利山,再转到北极圈附近的费尔班克斯。  十几天的旅行结束,回纽约看医生,才知道我得了胆囊炎。“早不犯晚不犯,”我对医生抱怨,“为什么在一家人旅行
期刊
今天有人在后台问了我一个问题:“文章能不能来点实际的?我只是一个微信的小编辑,别总跟我谈规划,就和我说说怎么升职加薪,让自己更值钱。”其实这个想法本身就挺傻的。  先说一个案例。北京有一个过道被炒到了150万,因为中介号称该过道有学区资格。以前买房子,别人都告诉你这是“朝阳区”“三环以内”的“传世珍宝”,但今天你看楼盘广告,都是“XX商圈”“地铁直达”“学区房”。 房地产的价值坐标改变了——商圈代
期刊
“朋友圈”里有个很特别的家庭,观察他们多年,给过我很多启发。丈夫成功地经营着一家私营企业,古朴厚重,话不多,却是属于那种压得住场、降得住事的人。而持家的灵魂人物是他的妻子,智慧过人,思维敏锐,快言快语又精辟传神,她从不看电视,一天就可以读一两本大部頭的书,且记忆力奇好。这一对真是绝配,天造地设,相得益彰。  当初,他们的相识就颇有戏剧性。大学毕业后,她乘火车回家,见对面一个小伙子把他奶奶照顾得特别
期刊
俄罗斯真是战斗民族,说喝酒那就是真喝酒。在无锡、苏州、上海这一带,喝酒也叫“吃酒”,顾名思义,喝酒需要就菜,炒螺蛳、炒花生、凤爪、铁板烧、卤牛肉、酱鸭、海蜇头、炒韭黄、白切羊肉等数之不尽,甚至可以有几百样小菜围着一两样酒。而俄罗斯人喝酒,常只需两三样小菜,比如腌黄瓜、大饺子、香肠,然后配许多种酒,那是真喝酒。伏特加自是主流,啤酒被当作饮料,随时灌着玩。  我在从威尼斯开往佛罗伦萨的火车上见到一个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