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鹿来

来源 :爱你·心灵读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h888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年前的初秋,我第一次在车窗内望见被夕阳笼罩的东寺五重塔,望见水草丰茂的鸭川,心里很激动:“啊,就是这里。”如今,虽已对此地习以为常,但从外地回来时,见到东寺和鸭川,我还是会有一种安心的感觉:“我回来了。”不过,旅人的身份与视角无法改变,因此我能写的仍只是客居者的日常。
  我在这里搬过三次家,如今住在银阁寺前,附近有条小路,曰鹿之谷通。我常被问:“真有鹿?”真有,据说平安时代比叡山的僧人元珍在此迷路,幸好有鹿的指引。
  现在路上当然没有鹿,但在不远处的东山常有鹿的身影。山里动物很多,大部分我都见过。我最怕蛇,有时草丛一阵窸窣,吓得我汗毛直豎,它们往往也溜得飞快。山里有宝蓝色的蜥蜴,非常漂亮,转眼间就消失了。野猪可怕,幸好暂未碰到,我只在山中听到过号叫。鹿就像精灵,我曾见母鹿领小鹿出来喝水,见人辄惊走,与奈良公园跟人混熟了的鹿完全不一样。它们清瘦机警,乌黑的眼睛特别大。
  鸭川也有鹿,时时从附近的山里下来喝水。我曾在月夜看到母鹿领小鹿走在水边,波光清浅,不似人间。我在岸上望着,大气都不敢出,唯恐惊扰到它们。有时意识到人的存在,它们就会飞奔离开。也有胆大的鹿,白天出来散步,在浅水中央走,与白鹭、野鸭、老鹰、乌鸦共处。岸上的人担心它走到深水里被激流冲走,就在岸边遥遥跟着。
  去年初夏,在放学回来的夜里,漫天星辰,凉风可喜,我遂往屋后的山坡散步。四围静寂,人家灯火已暗,忽闻群犬争吠,又闻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猝不及防地,眼前转角处竟刹那现身一头大鹿,鹿角巍巍,前蹄腾起,健壮貌美。似乎有一瞬间的对视,我惊呆,鹿也惊呆,飞快回身,消失在黑暗中。待我回过神追去两步,鹿的行迹早已杳然。
其他文献
在采访了美甲师、理发师、整形师等十几个帮人变美的人之后,我的第一个想法是:一旦怀疑自己丑,我们下起手来真狠。第二个想法是:我们怀疑自己不够好看的次数越来越多。  人人都在自我怀疑时,我们决定从美容师的角度来看一看。他们是最直接感受到你内心惶恐的那群人,可能比你更清楚怎样才算美。  理发师:大家剪发,都想显脸小  入行二十多年,我见过很多女人嫌自己脸大,有的是真的大,但绝大多数人的都在正常范圍内。有
期刊
我在《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里写过一段话:其实每一个人都想出类拔萃。我们想成为极少数的人,那怎样成为极少数的人呢?如果我们坚持三年,说话像极少数的人,做事像极少数的人,做选择也像极少数的人,那么我们其实就是极少数的人。我们可能要经过漫长的积累才能做到这件事,所以我会在那些极少数的人里挑一个和我的人生道路最相似的作为我的榜样。  多年来,我挑选的榜样都是同一个人,她叫梁凤仪。梁凤仪是香港商界的一位女性
期刊
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从事着什么工作呢?你有没有想过,这一切或许会在未来的几年、十几年内完全改变?  十几年前,我们会去追求稳定的职位。而现在,稳定性正在不断遭到质疑:职业经理人空降越来越频繁,企业倾向于招聘新人,员工不再谈忠诚、安定,一两年跳槽的比比皆是。而在不远的将来,也许连职位本身都会成为过去。  彼得·德鲁克在《巨变时代的管理》一书中写道:越来越多的公司跟承包商和临时人员合作,合资企业的数目增
期刊
请不要认为年轻人起不了床是懒惰的表现,也不要认为孩子在遇到使他们兴奋的事情时会自动早起。  孩子赖床往往是在心理上不敢面对眼前的一天,来自父母的压力、来自老师的压力、来自功课的压力、来自同学的压力都有可能是他们的困扰。  正因为如此,当白天没有压力时,他们早上就比较容易起床。而那些爱赖床的孩子晚上往往特别兴奋,不愿意早早地睡觉。早上脾气不好,有所谓“起床气”的人,放学之后多半情绪很好。甚至只要他们
期刊
不知道你有没有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在一些比较大的企业里,当人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婚姻家庭情况就成为定夺其责任感强弱、稳定性高低直至升职快慢的重要指标。所以在500强的企业里,办公室闹出桃色新闻,婚后多年无子兼感情生活混乱,结婚离婚再结婚……诸如此类的戏码一旦上演,就基本等于毁灭了一个人升迁的可能性。  职场女性的事业发展大概有两个关键期:一是30岁之前,若表现好的话,升职能比男性快不少;二
期刊
单位卫生间的门是那种里外可以开关的老式弹簧门,木板制的,很密闭。由于进出门时,大多数人习惯推门而入(出),不小心常会被同时进出的人推门碰撞到身体。磕磕碰碰,虽然一般不是很严重,但彼此要道歉赔礼,十分尴尬。  那次由于内急,我急匆匆地赶到卫生间,刚想推门而入,里面的一位仁兄正巧推门出来。我的脸被重重地撞个正着,不仅眼镜掉到地上,鼻子也被撞得生疼,眼泪跟着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我摸索着从地面拾起眼镜,
期刊
美国警察上岗时有点凶,但这可以理解。其实美国警察和大部分美国人一样,平时很和气,也很会肉麻。  美国人之间真的很肉麻。让人肉麻的事,你一到美国、一下飞机就会碰到,必须尽快适应。  生人见面,眼睛一对上,人家就会给你一个肉麻的笑容,向你喊“Hi”,问你今天过得好不好。特别是收银员,会做出惊喜的表情对你说“你好啊!今天怎么样?过得好吗”,有时还会说“我喜欢你的头发”。最初我会拼命地想,我们是不是在哪儿
期刊
明黄的灯光下,少女与长者对坐手谈,轻拈黑白棋子,以鹤的姿态优雅地飞落。这是女儿参与拍摄的电视短片中的镜头,看到这唯美的画面,我不由得感叹道:女孩子下棋是很美的事!  那年女儿上初一,已有七年的棋龄。她每周六去棋院上课,我全程接送,风雨无阻。棋院门前有棵老梨树,花开时一树梨花白。我会特意早到,站在树下聆听落子声。落子声清越入耳,如风敲寒竹,如雨拍蕉叶,那感觉很美妙。  有一天,我接女儿时碰到一个熟人
期刊
“不可以,这里是公共场所。”斋月临近尾声,兼职的Amin在德黑兰的一间旅馆里对我说。为了让我认识到这件事情不容商榷,他紧盯着我的眼睛。之前我问的是:“我能在这里摘头巾吗?”  伊朗旅游攻略对女性提出善意的警告:在公共场所,9岁以上的女性必须用头巾包裹住头发,上衣衣摆过臀,下装盖过脚踝。  电视、报纸和杂志上出现的女性形象也一样。  在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伊斯兰国家有一类特殊的警察,他们专门制止
期刊
夏季的牛津挤满了一波波的“游学生”,从欧洲到亚洲、从七八岁到十来岁的都有。他们穿着统一的外套,背着统一的大书包,出没在牛津大学的各个学院。  孩子们的书包上都标记着他们的英文名,在临时性的小团体里方便老师、领队和学生互相快速熟悉起来。  一个不超过十岁的小男孩叫“Hugh(休)”,和他差不多大的一个小女孩叫“Nancy(南希)”。我觉得这两个名字有点奇怪,但说不上来为什么。待走出几十步以后,我忽然
期刊